2018年11月20日11:55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新華社武漢11月19日電(記者徐海波)不久前的深秋時節,記者走進大別山革命老區的湖北省紅安縣杏花鄉隗店村丁家崗時,只見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村前的田地里,幾位農民正在忙著挖紅薯,不遠處幾臺收割機正在稻田收割晚稻,村灣里還有幾戶人家正在翻新加蓋小洋房。這個小山村,是抗日英烈、原八路軍129師386旅新1團團長丁思林的家鄉。
丁思林像 新華社發
丁思林,1913年4月出生在湖北黃安(今紅安)縣丁家崗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3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5月參加紅軍。曾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1934年后,任紅四方面軍第31軍第93師第274團參謀長、第271團團長。1935年參加長征。
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后,丁思林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772團1營營長。1938年9月,任386旅新1團團長。他以英勇的精神和緊張的工作,協同與團結全團官兵,把一個新的部隊,鍛煉成一個有戰斗力的、富于我軍優良傳統的主力團。1939年2月,在曲周縣香城固的伏擊戰中,全殲日軍安田中隊和40聯隊補充大隊,打死日軍250余名,俘虜8名,毀掉汽車9輛,繳獲火炮3門,槍百余支,粉碎了敵人破壞冀南根據地的陰謀。因表現出色,新1團被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贊譽為“模范青年團”,后又被八路軍前方總部授予“朱德青年團”的光榮稱號。
1939年7月5日,日軍109師團107聯隊3000多人向晉東南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6日,丁思林率新1團在云族鎮同敵人激戰兩天。8日,日軍糾集兵力再次發動進攻,為掩護部隊撤退,他主動阻擊日軍進攻。激戰中,丁思林頭部中彈,壯烈犧牲,時年26歲。
為了表達對丁思林的哀思,時任八路軍129師政委的鄧小平在《新華日報》(華北版)上發表《悼丁思林同志》一文,贊揚他“不僅是一個英勇頑強、機動靈活的好的指揮員,而且從十年的斗爭中,鍛煉出了他的忠于民族,忠于勞動人民,忠于黨的堅強的意志。同時他還富有青年的突擊精神,勇于任事、不怕困難、奮勉前進的特質”,因此,他為上級同級所信賴,為下級所尊敬,他的犧牲,“是全師的重大損失”。
如今在湖北省黃岡市司法局工作的丁思林的侄兒丁鴻鳴告訴記者,小時候經常聽父親講二伯丁思林的英雄事跡,從小就立下了像二伯那樣“為了崇高信仰而奮斗”的志向。
而烈士的故鄉丁家崗,也早已不再是貧窮落后的山溝村,在時代的春風里成為了一座山清水秀、群山環拱、日漸富足的美麗村莊。
《光明日報》( 2018年11月20日 04版)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是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工農民主政權的根本法,為以后的民主建設和制憲工作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中央蘇區時期,黨和紅軍帶領蘇區軍民進行土地革命,領導廣大農民開展燒田契、打土豪的斗爭,打破了統治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讓窮苦百姓翻身做了主人。
劉鼎是我國軍工事業的奠基者,擔任過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部長、陜甘寧軍工局副局長等職務。原來,1935年底,張學良到上海會見東北舊部杜重遠、李杜,表示愿在西北與中國共產黨聯合抗日,托李杜幫忙尋找中共關系到西安會談。
青松蒼翠,碧草如洗,這是一片靜謐的墓園。紙張泛黃的履歷表,折痕累累的烈士證明書,字跡模糊卻飽含深情的家書,它們像一把把打開記憶的枷鎖,將塵封已久的往事慢慢揭開?!安m了母親十七年,(朱陶然未婚妻)調到湖州來的時候,就寫了這么一封信給那個郵遞員。
站在洞口,記者心潮澎湃,這里就是新華社華北總分社、《新華日報》(華北版)經理部秘書主任黃君玨烈士的跳崖處。1942年5月日軍大掃蕩時,為了減小目標,何云帶領幾位同志轉移到遼縣東南大羊角村附近,還架起電臺,抄收延安新華社電訊。
梅門造,湖南常德人,1933年出生,1949年8月參軍入伍,長期從事軍隊文化藝術工作,多次在全軍文藝匯演中獲獎,5次榮立三等功。這是38軍發給梅門造父親的立功喜報 1953年梅門造榮立三等功一次。
盡管四面環水,出入都需乘船,但山西河曲娘娘灘村87歲的李順奇仍然堅持住在這個黃河“孤島”上。李順奇說,灘皮地費力不高產,下地干活,人和騾子都得坐船,幾百米遠也得帶一天干糧,畝產卻只有幾百斤。
“我的青春是在戰火中度過的。1951年我還不滿18歲,毅然投筆從戎,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蹦暇┦泄臉菂^軍休三所老
熊瑾玎,1886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長沙縣五美鄉(今江背鎮五美社區)張家坊村。福興商號開業后,中央領導人常來這里開會,大都按照當時商人的裝扮,穿長衫,戴禮帽。1931年4月,顧順章在武漢被捕叛變,這無疑對包括福興商號在內的中央領導機關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有這樣一位黨員:他是愛國將領馮玉祥的連襟,是抗日名將張自忠的鐵搭檔;他是蔣介石贈送“中正劍”的佩劍中將,是毛澤東、朱德通電嘉勉,一級解放勛章的獲得者。
當地時間9月18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一份聲明中宣布,大法官金斯伯格因胰腺癌引起并發癥,在其位于華盛頓特區的家中去世,享年87歲。9月20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無奈地向共和黨人發出請求:在替補大法官金斯伯格的席位上遵從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