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4日09:35 來源:新華社
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云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群眾回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勉勵鄉親們為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繼續團結奮斗。
獨龍族人民世居于獨龍江峽谷地帶,地處中緬邊境,過去這里每年大雪封山超過半年,獨龍族人民幾乎與世隔絕,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直到2014年底,高黎貢山隧道開通,獨龍江地區才徹底告別大雪封山的歷史。
獨龍江鄉貫徹“整鄉推進整族幫扶”的扶貧方針,深入扶貧攻堅、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工作。
2018年,獨龍江鄉6個行政村整體脫貧,當地群眾委托鄉黨委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的喜訊,并收到了習總書記的回信,深切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關懷與支持。
文面是獨龍族特有的傳統,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這一古老的習俗已止于50多年前,為數不多的獨龍族文面女之一李文仕曾受到過習總書記的接見,此次收到回信,開心之余也表示,要一如既往的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思考過往的不足,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總策劃:姜巖 周亮
策劃:李自良 何曉彤
總編導:馬寶軍
編導:李琳 劉衡
后期:徐揚 陳睿
攝像:謝家華 劉衡 徐揚 周宇 鄔俊飛
記者:何春好 江文耀
統籌:張越 杜屹然
監制:馬寶軍 王璐 閻月巧
出品人:姜巖
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出品
特別鳴謝:怒江廣播電視臺
一個秋日的清晨,記者從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城出發,翻越連綿陡峻的高黎貢山,中午時分,抵達“原始秘境”——獨龍江鄉。2018年,獨龍江鄉建成了400千瓦柴油發電及200千瓦儲能系統,實現水電、柴發、儲能多能互補的微型智能電網,為獨龍江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撐。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曼囡村曼班三隊,娜四在村里上夜校(4月10日攝)。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曼囡村曼班三隊,扶貧工作組長羅志華(右)在指導村民扎培種植技術(4月10日攝)。
9月16日,習近平赴湖南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考察調研,當地發展扶貧產業、鞏固脫貧成果等情況是習近平考察的重要內容。9月16日,習近平赴湖南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考察調研,當地發展扶貧產業、鞏固脫貧成果等情況是習近平考察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走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召開一系列脫貧攻堅專題座談會,還以書信的形式同貧困群眾親切交流,勉勵他們為了美好生活接續奮斗。在寧夏永寧縣閩寧鎮,一批批福建民營企業家投身脫貧幫扶工作,在寧夏積極建廠,支持當地經濟發展,解決當地百姓就業。
高德榮,男,獨龍族,中共黨員,1954年3月生,云南貢山人,云南省怒江州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在任期間,科學制定發展戰略,突出培育“水電、礦業、旅游、邊貿”為主的特色產業群,為當地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作出貢獻。
高德榮,男,獨龍族,中共黨員,1954年3月生,云南貢山人,云南省怒江州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在任期間,科學制定發展戰略,突出培育“水電、礦業、旅游、邊貿”為主的特色產業群,為當地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作出貢獻。
只有橫斷的峽谷,沒有中斷的公路。在巍峨的高黎貢山深處,獨龍江公路蜿蜒其間,這條與外界連通的唯一通道,承載了獨龍族人的無限希望。長年累月的堅守使得獨龍江公路管理所每位職工對公路沿線的病害點、險情易發生地都了如指掌。
(記者張帆、楊文明)記者從云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獲悉:2015年以來,云南省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累計脫貧613.8萬人,年均減貧120萬人以上,貧困發生率從17.09%下降到2019年底的1.32%。
文化的價值,既在于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堅守,也在于與時俱進的傳揚;文化的魅力,既表現在絢麗多姿的形式,更體現為感染心靈的內核。不停留于對往昔的回味,悉心感受春節的文化魅力,我們堅定的是文化自信,收獲的則是更加暖心的中國年。
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獨龍江鄉孔干小組5號安居房里,云南網媒“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一行見到了已經92歲的紋面女肯國芳老人。隨著高黎貢山獨龍江隧道的貫通,現在冬天再來獨龍江,無論是開車還是坐客運班車,都能順利地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