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0日20:24 來源:河南電視臺新聞中心
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拔最高處2413.8米,是我省境內最高的山峰,被譽為“中原之巔”,也是河南特有動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區域。同時,小秦嶺黃金產量位居全國第二,經過近50年的開采,生態破壞嚴重。近年來,當地復綠于山、修山予民,打響了環境集中整治大會戰,保護區生態環境逐漸改善。
這兩天,隨著保護區最后一處生活設施的拆除,小秦嶺保護區內一萬多處礦區生活設施將全部完成清理,從此告別“開礦時代”。
河南小秦嶺文峪某礦企負責人 田喜平
我們的礦區就是從這個地方開始是起點,當時基本這房子就是生活區,機關、辦公基本上都在這兒,整個大概也就是七八公里的樣子,原來最瘋狂的時候大概好幾萬人,都是在這里面生活,在這里面住。
大規模開采金礦,使得山間溪流污染,森林“斑禿”,昔日充滿活力的小秦嶺傷痕累累。2016年,針對保護區內存在的礦渣堆放量巨大、礦坑數量眾多、監管不到位等問題,一場綠色保衛戰拉開序幕。而要還綠于小秦嶺,首先要做的是全部撤出保護區內的采礦企業,負責勸說調解的李保祥成了所有礦廠最不歡迎的人。
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礦山整治小組副組長 李寶祥
打了幾千米洞子,用他們的話來說,他們剛剛見礦,我的投資咋辦?有的說我新上的設備二三百萬呢,我膽敢撤出,那就是一堆廢鐵啊,你們叫我的日子還過不過了?
保護區遍布500多個采礦坑口,老李和同事們帶著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帶著保護區千瘡百孔的衛星監測圖像,挨個坑口挨家企業談,為的就是讓大家形成共識:小秦嶺生態恢復等不起,拖下去就再也沒有機會恢復了。
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礦山整治小組副組長 李寶祥
既然咱們破壞了,咱們就得無條件地對人家進行修復。可以說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的認識也在逐步地提高。開始比較難。
經過艱難的努力,礦山整治第一年,保護區內所有礦企的員工全部撤出,521個采礦坑口全部封堵。生產設施生活設施進入拆除階段。采礦雖然停了,可生態恢復卻面臨著巨大挑戰:2500多萬噸礦渣遍布山谷,最高的礦渣堆放高度超過100米。
河南廣播電視臺記者 郭圣嘯
對于生態修復的難度,大家看這里就能看出來,由于在礦渣上面種植植物需要有一定的土層覆蓋,由于這個地方坡度太大,運土的車無法到達這個地方,那么再往上的話,就只能通過工作人員一锨一锨的把土運到上面,增加土壤厚度,然后再進行植被的種植。
本著“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關鍵時刻,采礦企業積極配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擔負起了環境治理的主體責任。昔日拉渣下山的礦車,如今又忙碌起來,五萬車土方被拉上山,進行土壤覆蓋。保護區也通過降坡、固渣、覆土等手段,探索出了之字形、梯田式的坑口礦渣治理模式,而在恢復生態環境的同時,如何創造經濟效益,老李他們還有更長遠的考慮。
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礦山整治小組副組長 李寶祥
我們在搞生態修復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喬、灌、草搭配,在這個地方栽的是金銀花,我們還在其他搞生態修復的地方栽的有連翹、還有杜仲,都會產生不菲的經濟效益。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可以說這些東西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金山銀山。
復綠于山、修山予民,三年寒來暑往,小秦嶺礦區實現了從靠山吃山到養山護山。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曾經幾乎絕跡的野生動物逐漸回到了家園。
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礦山整治小組副組長 李寶祥
我們栽的58萬株樹,就引來了有“小鳳凰”之稱的紅腹錦雞,竟然達到了200多只,還有鬣羚、勺雞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小秦嶺的綠色效益也正在惠及更多的人。當年黑水橫流、塵土飛揚的黃金村——河西村,如今越變越美,正在積極轉型打造漢山景區;泔澗峪林區的亞武山風景區,剛剛舉行了首屆開山節引來7萬多游客;山腳下前店村的綠色有機香菇也走出國門,遠銷韓國、日本、俄羅斯…… “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共生”,綠色成為發展底色,就一定能取得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多贏。
初秋的小秦嶺,天空湛藍如洗,流云在頭頂略過,綠意在群山蕩漾。淙淙流水清澈見底,從這里一路匯入母親河的懷抱。林木深深間,偶爾群鳥弄聲,倏地劃破這滿山的靜謐。如果不是之前的一些影像記錄,很難想象,這里曾車水馬龍、千瘡百孔。
景區公園常有奇石“迎賓”、園林綠地動輒巨石“壓鎮”……近年來,部分地方在城鄉建設中熱衷花重金“移石造景”引發關注。2017年6月,西南某縣開展河道景觀石取石、吊裝、運輸項目政府采購,共需開采景觀石1.3萬塊,采購預算資金1677萬元。
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三門峽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厚重,是一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被譽為黃金之都、黃河明珠、文化圣地、新聞發布會。9月18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就“建靚天鵝城 增彩大中原”召開新聞發布會,這是“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河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十三場。
嵩山巍峨,見證民族復興路上奔跑的身影;黃河奔涌,唱響新時代的奮進之歌。” 南安亮在小秦嶺開采礦山賺到第一桶金,早早謀劃轉型發展,回到老家靈寶市尹莊鎮前店村,投資開辦了靈寶昌盛食用菌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