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9日15:55 來源:澎湃新聞
抽煙喝酒的女性更易被強奸?近日,有微博網友爆料,安徽銅陵市第十五中學東校區的防性侵教學相關材料將被害人遭性侵害的原因歸結為被害人“膽大”,使自己陷入危險境地,并稱“抽煙喝酒女性更易被強奸”。
對此,涉事學校校長稱,網傳文件屬實,系該校政教處老師自行在網上查閱相關預防性侵資料后編寫而成。銅陵市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出現此類措辭肯定不合適,“會進一步核實防性侵內容是否屬實”。
明明是防性侵的教學內容,重點卻是批評被害人抽煙喝酒,從而招致了危險,這確實給人以一種強烈的“不適感”。這種將抽煙喝酒女性列為社會不良群體的主觀性判斷,顯然有不尊重女性之嫌。
如果上述邏輯成立,那是不是也可以說,抽煙喝酒的男性更容易犯罪?如果這樣繼續推論下去,各類奇葩標簽恐怕會層出不窮。試問,現實中還有不容易被害的人?或者說還有不容易犯罪的人嗎?
面對“抽煙喝酒女性更易被強奸”這一判斷,還得警惕其背后的“女德思維”。因為抽煙喝酒女性容易受到危險,和那些所謂女德班大肆宣揚的“女人衣著暴露易失身”“穿得時尚暴露等于教人強奸”等言論,本質上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打著傳統文化的幌子,給現代女性帶來更多無謂的束縛,反對的還是男女平等的觀念。這樣看,“抽煙喝酒女性更易被強奸”的奇葩意味就更加明顯。
這種奇葩邏輯,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受害者有罪論”,被侵害是因為“膽子”太大,因為抽煙喝酒,因為衣著暴露。把鍋甩給受害者,將犯罪者的主觀惡行,看成受害者多注意小心就可以規避掉的不必要麻煩,這不是理想化,而是另一種“邪惡”的體現。
再回到這份惹爭議的防性侵材料上,我們愿意相信撰寫者沒有主觀惡意。其實這樣寫的目的,公眾也都明白,無非是想提醒廣大青少年遠離危險,注意自己的言行。他的初心,還是守護青少年的健康與安全。
所以如果該教材采用更恰當的表達方式,或許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比如青少年應少去犯罪率比較高的場所,要有強烈的自我安全防護意識等,而不是把矛頭指向受害者。
當然,防性侵材料里出現的奇葩言論,也說明當前某些錯誤思想仍然存在。就此而言,網友的批評來得很及時。當正能量的三觀成為主流,某些奇葩邏輯也就會漸漸失去生存的空間。(澎湃特約評論員 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