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0日19: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邊疆黨旗紅】
探訪中越邊境“扶貧車間”:家門口工作的追夢人
【解說】達鳳村地處云南省東南方向中越邊境一線。這里建設的扶貧車間,讓當地村民實現了不出遠門就能賺錢養家的夢想。
【解說】日前,記者來到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小壩子鎮達鳳村,實地探訪。順著一條蜿蜒的進村路向前延伸,達鳳村顯得錯落有致。扶貧車間依山而建,坐落在村落中間。一陣有節奏的作業聲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解說】扶貧車間內,身著不同民族服裝的工人們正在埋頭工作。李狀標正在對一些設備進行返工。他告訴記者,2019年前他一直在外務工,扶貧車間的工作讓他有了在家門口工作的機會。
【同期】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小壩子鎮田灣村達鳳三組村民 李狀標
(2019年)二月份吧,我的票全部訂好了,說這個學校要開一個電子廠吧,然后我就考慮了一下我就說行,可以,這樣的話,我就當天去馬關縣把票退了,開工的時候我就過來了。
【解說】用工具輕輕撥弄紅線,把儀器依次進行返工后修復,李狀標經過數月培訓后工作已相當熟練。他告訴記者,扶貧車間向村民提供簡單易學、容易上手的產品品種,提供免費技術培訓,以計件方式支付報酬,工資按月結算。這種多勞多得的就業方式,可讓他每月獲得1000元至3000元的收入。相對于外出務工有更高收入,在家門口的工作讓他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同期】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小壩子鎮田灣村達鳳三組村民 李狀標
外面的工資也挺高的,但是那個花費的也挺高的。我們在外地干活都是24(小時)的,在這里干9個小時,星期五休息一天,可以去幫一下父母。在外面就是說,今天沒活干了,今天就完了,今天就沒有錢。
【解說】在車間里面,除了年輕的工人外,也有居家婦女被聘用為分線工或勾工。對于李海燕來說,自己的這份工作能夠緩解家里的壓力。
【同期】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小壩子鎮田灣村多依樹村村民 李海燕
現在老公在家里面就是養了幾頭牛,然后照顧那個老人,長了兩畝的玉米,長的有吃的。所以我在這里上班就是每個月拿到一點點工資,就是這樣養活一家人員。
【解說】在記者探訪過程中,一條 “車間建在家門口,打工不再往外走”的標語引起記者的注意。據管理者介紹,扶貧車間主要的意義就是為了解決留 守兒童問題,用工作把人留住,守邊固邊。
【同期】文山意德公司總監 高立葵
公司可能有個幫他們拿到一個最低保證就是一千六左右,前面是個培訓期嘛,假設你做了一年兩年三年,你的工資要翻倍的。
【同期】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小壩子鎮黨委書記 朱應霖
我們的土地可利用率偏低。如果說發展其他產業的話,老百姓一個是風險比較高,還有一個是投資成本比較大,所以當時我們考慮的還是傳統產業。但是我們要通過龍頭企業來帶動,還是想把老百姓留在本地又解決收入,又能夠守土固邊。
記者周雨辰 云南文山州報道
昔日,這里是長沙最大的城中村,如今,它已蛻變成人才聚集的文創高地。9月17日下午,瀏陽河畔,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V谷”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考察時指出:“文化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指出,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大家表示,要立足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全局,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匯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上海耀眼的“成績單”令我們羨慕 而它“優+”的背后或許就蘊藏著 上海為什么“能”的答案
人民英雄紀念碑巍峨高大,鮮艷的五星紅旗勁風中獵獵招展。設立烈士紀念日,就是要通過緬懷烈士的豐功偉績,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匯聚磅礴力量。無數革命先烈,抱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背負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前赴后繼、浴血奮戰,直到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離家更近、薪酬更高的新工作讓曼孜熱木底氣十足。護理、配種、保育、如何觀察羊的身體狀態等等,由公司組織的崗前培訓和每天下班小結,使得和曼孜熱木一樣的貧困戶加速成長。
9月26日上午,由河南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出彩路上”大型融媒體直播活動走進濟源,向廣大網民介紹了濟源人民的奮斗故事。據介紹,濟源站直播活動的主題為“我們都是追夢人”,分為出彩“大家說”、出彩網友說、出彩新人說、出彩路上向前進4個篇章。
如今,保康縣采取集鎮片區供水、建檔立卡村集中供水、喀斯特地貌區打井取水等方式,幫助8.3萬貧困群眾喝上衛生水、享福水。2014年,陳志祥離開深圳,返鄉創辦了湖北艾師傅科技有限公司,建設蘄艾手工產業園,用古法做艾灸產品。
沒做手術前,熊洞只能爬著走路。7月中旬,他回到了家鄉——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白碉苗族自治鄉爛房子村,在當年就讀的村小,當上了支教老師,給17名孩子輔導功課。
8月19日,由中央網信辦網評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宣傳部聯合舉辦的2020年“發現最美鐵路”網宣活動采訪團走進江西省贛州市,見證贛州至深圳高鐵全線最長隧道——龍南隧道順利貫通。
為了更好地開展群眾工作,班典次旺從2017年起深入群眾牧民,在巴扎鄉幾地沃瑪村開始了為期4年的第一書記職業生涯。邊巴加布退出貧困戶的故事讓幾地沃瑪村更多貧困戶有了脫貧的信心,也讓班典次旺徹底樹立起在村民中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