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6日16:58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袁于飛 詹媛
能代替消防員進入易燃易爆、缺氧、濃煙等危險災害事故現場的特種機器人,能給患者做手術也能給患者端茶送藥的醫療機器人,在生產線上精準地擰緊一顆螺絲釘的工業機器人……8月25日,以“智能新生態、開放新時代”為主題的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閉幕,全球180多家企業展出700余件(套)展品,展示了機器人在諸多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也給觀眾帶來了一次近距離接觸世界領先技術機器人的機會。
大會得到了22個國際機構的支持,300多位全球頂尖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人工智能賦能機器人、軟件定義機器人、機器人動作靈巧化等新趨勢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討論。
我國機器人高端裝備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在北京舉行的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記者看到,機器人已經應用在多個領域。比如,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近年來研發的國產協作型自主移動機器人“小貝”,采用自主發明專利的多機器人調度系統,可實現多臺機器人協同合作,能準確找貨、揀貨、補貨、退貨,還能“聽話”地來到揀貨人員身邊,可以用于電商倉庫及有分揀需要的倉儲企業。
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公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今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到294.1億美元,2014年至2019年的平均增長率約為12.3%。其中,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到86.8億美元,2014年至2019年的平均增長率約為20.9%,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其中,中國工業機器人的表現亮眼。數據表明,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14.8萬臺(套),全球產量占比超過38%。而且,在三大核心零部件當中,國產自主品牌控制器產品在軟件方面的響應速度、易用性、穩定性方面仍稍有欠缺,但硬件平臺在處理性能和長時間穩定性方面已經與國外產品水平相當,部分伺服產品速度波動率指標已經低于0.1%,國內外技術差距已經開始出現縮減趨勢。
中國科協有關專家表示,過去的二十年我國機器人高端裝備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尤其市場應用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極少數領域也有一些企業突破“最后一公里”,進入國際一流品牌。比如,在國產工業機器人領域,深圳某企業開發的諧波減速器已可實現客戶定制化生產,并且精度與國際品牌相當;我國無人機、水下機器人等領域形成規模化產品。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在全球經濟發展滯緩的環境下,中國已連續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工業機器人密度不斷提高,2018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137,相比2017年提高了34.3%,遠超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未來中國機器人的應用領域會越來越多
未來,中國機器人的應用領域會越來越多。以新興的微納米機器人為例,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劉連慶介紹,微納機器人未來的應用場景非常多,尤其在醫療領域。微納機器人還可應用于人體中,從技術上看,目前微納機器人的精準控制、動作都沒有問題,一旦機器人材料在生物兼容性方面取得進展,那么很快就會投入使用。除此之外,在檢測檢修等方面也有相關研究。
“我覺得今后對于國內機器人發展來說,最有機遇的,還是醫療機器人。”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楊廣中說,中國機器人產業目前在制造、專用機器人等應用方面的機遇非常多,但今后面對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醫療機器人、護理機器人和家居機器人都會有很大的突破。
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高小榕介紹,腦機接口技術是人機接口新的發展方向。我國對腦機接口的研究歷程。早期發展方向主要應用目標是在醫療康復領域中,例如,幫助像霍金那樣的漸凍癥患者,及其他肢體功能不健全者,可以從大腦中直接提取特殊神經電信號,實現如“聊天”等的意念輸出,提高其生活質量。近幾年,腦機接口的研究及應用領域逐漸擴大,極大提高了人們對腦機接口研究的關注程度。當人和機器之間有一個高速的連接“通道”后,便會產生“人機共生”的現象,未來會進入“人機共融”的時代。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孫富春教授表示,未來機器人能夠進入藝術表演領域,“比如我的團隊在做機器人彈鋼琴,包括清華大學美院做表演,豐田的機器人在彈鋼琴,拉小提琴。通過人工智能的相關技術,機器人能完成靈巧的操作,同時完成感知、目標特性識別、規劃機構、技能的表達和學習,現在我們在把碳智能和硅智能結合研究新型材料,未來會不會讓機器人產生意識?這個問題還在研究的過程當中。”
(光明日報北京8月25日電)
《光明日報》( 2019年08月26日 10版)
11月16日,國新辦就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介紹說,10月份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3665億元,同比下降2.4%,降幅比1-8月份收窄2.0個百分點。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米爾頓·蓋里在一份聲明中說:“中國每年安裝的機器人數量(全球)最多……這種快速發展在機器人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米爾頓·蓋里在一份聲明中說:“中國每年安裝的機器人數量(全球)最多……這種快速發展在機器人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朱紫陽)近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分別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頒布助聽器驗配師、口腔修復體制作工、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鉗工等4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在江西省新余市新興工業產業園一家電梯制造企業,工業機器人在自動化生產線上作業。在啟動會上,《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倡議》發布,首批推出500余項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服務舉措,支持中小微企業降低數字化轉型成本、縮短轉型周期、提高轉型成功率。
為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復,安徽全省昨天(15日)集中開工270個重大項目,覆蓋全省16個市,總投資額達1523.4億元。這些項目圍繞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型材料、智能汽車、工業機器人等領域,對安徽加快融入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著力打造長三角新興產業合作示范區具有重要意義。
過江西湖口,從小孤山進入安徽后,九曲回腸的長江靜流如歌,流向也從西南轉向東北,從空中俯瞰,宛如一條昂首的巨龍。而在整個張江科學城,從1992年開園以來,已集聚2.2萬余家企業,包括58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1002家高新技術企業;集聚人才約38萬人,產業創新、協同創新在這里蔚然成風。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組工業機器人產量數據顯示,11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4.3%,延續10月以來的增長態勢。面對存在的技術差距,《中國制造2025》中明確將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列為重點突破領域,提出突破機器人本體、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設計制造等技術瓶頸的目標。
出品人:趙承策劃:霍小光監制:車玉明 張曉松統籌:鄒偉 何雨欣文字: 王琦 董博婷視頻:董博婷 宋晨 董千齊 唐興攝影:杜瀟逸 柴婷 趙戈 賀敬華徐勁柏 楊東 張海巖 胡國林視覺:苗夏陽 王秋韻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為新時代的科技創新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下一步,我們將對標先進拉高標桿,把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成為一帶一路重要的創新創業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