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5日22:14 來源:科技日報
受訪者供圖
近日,許多高校都已開學,2019級大學新生開啟了自己全新的大學生活。剛邁入校門,他們就發現了一群可愛又特殊的迎新隊伍——5G人工智能機器人。這代表著5G技術與校園的聯姻,從開學迎新的第一步就拉開了序幕。
作為國內高校的“排頭兵”,清華、北大在充滿古韻的校園內,也為新生打造了全新的5G智能歡迎儀式。清潔、物流、巡邏、零售,甚至是校園安全知識講解,“5G+智慧校園”正在深刻地改變著高校校園。
戴上AR眼鏡,體驗5G+AR衛星結構教學;現場觀摩大學生志愿者遠程為支教小學生上“5G音樂課”;利用5G技術連線中國延安干部學院馮建枚教授,“現場”教學為同學們講述白求恩的故事。5G的身影出現在許多國內大學校園間,也正是5G的到來,讓各大高校搭上了這趟“高速列車”,駛向打造智慧校園的站臺。
“作為高校信息化建設‘高級形態’的‘智慧校園’,是對數字校園的進一步擴展與提升。它綜合運用新興信息技術,將學校物理空間和數字空間有機銜接起來,為師生建立智能開放的教育教學環境和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改變了師生與學校資源、環境的交互方式。”北京大學醫學部信息通信中心副主任宋式斌說。
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重點部署了面向教育現代化的十大任務,其中第八點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北京市教委日前發布《關于開展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雙百”示范行動的通知》,北京市將啟動100項信息技術與課堂應用融合創新研究課題,建設100個智慧校園融合應用示范基地。
“智慧校園建設,要從小做起,方能見微知著。思考出智慧,規劃智慧校園建設,要善于思考和總結;角度出創新,創新需要找準點,從點的角度來實現,由點帶面;落地出成績,有了創新規劃后,要盡快想辦法將規劃任務落地,落地才能出成績,才能為后續規劃調整提供依據;細節出成敗,做信息化要多關心細節,細微之處往往決定著整個事情的成敗。”宋式斌建議。(記者 馬愛平)
通知強調,各院校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崗位責任制度和應急預案,強化責任落實,確保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到位。根據學生食堂的雙重屬性,積極探索,盡快完善兼顧學生承受能力、財政支付能力和學校負擔能力的學生食堂資金投入和政策保障機制,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長效運行機制。
結合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以及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實施,加快推進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努力推動實現鄉村溫馨校園全覆蓋。開展溫馨校園建設的典型案例遴選,加強典型宣傳,帶動當地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工作。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教融合改革部署,國家發改委、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在全國統籌開展產教融合型城市、行業、企業建設試點。
近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印發的《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后簡稱《行動方案》)提出,要開展“減糖”專項行動,結合健康校園建設,中小學校及托幼機構限制銷售高糖飲料和零食,食堂減少含糖飲料和高糖食品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