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1日09:57 來源:央視
原標題:“男女同工同酬” 要感謝這位國家勛章獲得者
在新中國70華誕即將到來之際,一批為國家建設和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被授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這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義給予的國家最高榮譽。《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道《共和國不會忘記》,今天向您介紹國家勛章獲得者、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
她是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也是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
幾十年來,
她初心不變,奮斗不止,
為當地脫貧和建設作出巨大貢獻。
用她自己的話說,
“按照黨的要求干,
就沒有什么干不成的事。”
申紀蘭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順縣山南底村。
抗戰時期,她就擔任過村里
紡花織布小組的組長。
一嫁到西溝村,
她就積極參加勞動。
1951年西溝村成立初級農業合作社時,
她成了副社長。
這對奉行“好男人走到縣,好女子不出院”
古訓的山里人來說,
已讓人刮目相看。
但在她心里,
有一個坎始終過不去:
為啥婦女的勞動報酬要少一半?
申紀蘭介紹說,
按照當時的分工計酬方式,
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計10個工分,
那么婦女只能計5個,
不平等的報酬又挫傷著婦女的勞動積極性。
村里本來是男女共同協作勞動的,經申紀蘭申請,社里專門給女社員劃出一塊地,和男社員進行勞動競賽。被發動起來的婦女為了爭取自己的權益,始終在田間爭分奪秒。最后,女社員贏得了競賽。到1952年,西溝村已經實現了“男女干一樣的活,應記一樣的工分”。1954年9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申紀蘭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議被寫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25歲的申紀蘭是此前不久才得知自己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她有些不敢相信。
第一次從家鄉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
去北京開人代會,
鄉里給她找了頭毛驢。
那時,毛驢還是不錯的代步工具。
但是大山里坡太陡,
石頭山上的小路,
讓第一次出遠門的她嚇得不敢騎。
先去長治,再從長治倒“班車”去太谷,
再從太谷坐火車到太原,
輾轉到北京,已是4天以后。
申紀蘭說:“我沒有想到我當上人大代表。
開完會,毛主席跟我們照了相、握了手。”
申紀蘭和1200多名代表一起,
舉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從1954年的中南海懷仁堂,
到如今的人民大會堂,
申紀蘭是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
在履職盡責的路上,
申紀蘭整整奮斗了65年,
已經記不清自己提交了多少建議和議案,
有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的,
有珍惜合理使用土地的,
有發展農村教育的,
樁樁件件,都和農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當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
代表人民說話,代表人民辦事。”
1983年,西溝村全面推行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但其中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
1984年,申紀蘭從村民的根本利益出發,
大膽進行改革。
她主張:成林和有林山坡地仍歸集體管理;
耕地仍然包產到戶、自主經營,
但實行三年一小調、五年一大調,
添人增地、減人減地,
確保土地不撂荒。
最終,改革宜統則統、宜分則分,
統分適度,實現優勢互補。
1985年,結合申紀蘭外出考察的經驗,利用當地的硅礦資源優勢,西溝村建立起第一個村辦企業鐵合金廠,當年實現利潤150萬元。此后,西溝村又建立起磁鋼廠、石料廠、飲料廠,村辦企業成了西溝村的經濟支柱。
申紀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1986年9月與縣供銷社聯合辦起一座罐頭廠,投產后的第一個月
就生產紅果、梨罐頭5萬多瓶。
2012年,申紀蘭和西溝村民決定,
拆除了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和環保要求的鐵合金廠,
西溝村的紅色旅游基礎設施一一興建。
作為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通過建議和議案
幫助老區脫貧振興步入快車道。
中西部開發、引黃入晉工程、太舊高速公路、山西老工業基地改造等促進了經濟發展;平順縣提水工程、平順縣二級公路建設、平順縣集中供熱、集中供氣工程等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活。每有團體到西溝村參觀學習,
她總會在西溝村的會堂給大家介紹,
半個多世紀里,在黨的帶領下,農村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申紀蘭說:“我的話,就是一個農民對黨的恩情由衷的感激。”
在山西平順縣西溝村,今年90歲高齡的申紀蘭,
仍然在下地勞動。
從1952年第一次當選全國勞模到現在,這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就沒離開過山頭田間。新中國成立之初,她帶領西溝人民,打壩造地500多畝,解決了全村人的溫飽。半個多世紀里,西溝村創造了奇跡,
在石頭上植樹造林兩萬多畝。
她曾榮獲“全國勞動模范”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
“改革先鋒”等稱號。
但她只把榮譽看作一種鞭策。
她“勿忘人民、勿忘勞動”的話語,
成了自己對人生的一種詮釋。這些年,她繼續帶領西溝老百姓培育新型產業,引進光伏發電,發展綠色生態旅游,
為脫貧奔小康的理想繼續奮斗。
申紀蘭:“(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也不是天上掉下來,也不是地上生出來的,都是黨領導群眾干出來的。我們跟著共和國走過來,要聽黨話,跟黨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做貢獻,為人民辦實事。”初心不變,奮斗不止,為農民代言!致敬!
責任編輯:閆宏亮
1954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用無記名方式投票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和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并通過國務院總理人選。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第一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申紀蘭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0年6月28日凌晨1時31分在長治逝世,享年91歲。長冶殯儀館內站滿了前來吊唁的人。
2020年5月20日,在赴京參加全國兩會途中,楊林花與申紀蘭再次相遇在火車上。會議結束后,楊林花注意到申紀蘭起身時,雙腿打顫,趕忙上前扶住,隨后由工作人員陪同出了會場。
她曾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改革先鋒”等稱號。申紀蘭走家串戶,向婦女宣傳“勞動才能獲得解放”的道理,同時努力做男社員的思想工作,積極爭取男女同工同酬。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微信公號消息,她的一生,是充滿榮譽的一生——當選第一屆全國勞動模范,獲得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改革先鋒”等稱號,被授予“共和國勛章”。在半個多世紀的代表生涯中,她親身參與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民主政治前行的進程。
6月28日上午,澎湃新聞從多個渠道獲悉,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28日凌晨逝世。公開資料顯示,申紀蘭,女,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順人,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
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自古就是要與河道搶耕地、與老天搶糧食的地方。曾經撂荒的山坡上,如今或已披綠,或梯田成片…… 這里有一位執拗的耄耋老者,年復一年,仍堅持著自己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