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1日10:23 來源:新京報
“自己吃、送人都可以,但千萬別賣。”陳歡一邊說,一邊從不起眼的儲物柜里取出精美的、標有“中寧枸杞”品牌的鐵質包裝盒,將干枸杞封裝起來,遞給顧客。
在中衛市開特產店的陳歡說,這枸杞本身沒問題,問題出在了包裝上,“沒有授權的枸杞,不能使用‘中寧枸杞’的牌子”。中寧枸杞,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2017年1月10日,當時的農業部正式批準對“中寧枸杞”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說白了,陳歡銷售的是假冒貼牌枸杞。8月中旬,新京報記者在寧夏中衛市等地調查發現,在當地枸杞交易市場,部分不法商戶存在類似貼牌情況,還有個別商戶,為了讓干枸杞防蟲、賣相好,用嚴禁用于食品行業的工業硫磺熏制枸杞,或用焦亞硫酸鈉對枸杞浸泡烘制。而硫磺中所含的砷及過量的焦亞硫酸鈉,都能損傷人體肝腎。
被貼牌包裝的“中寧枸杞”
陳歡的特產店,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鼓樓東街。從6月中旬至9月底的三個多月時間里,是枸杞的銷售旺季,這也是陳歡店里銷售的主要特產。
8月18日中午,陳歡把散裝干枸杞擺放在店鋪門口顯眼位置,并打上“特價”標簽。他銷售的干枸杞根據個頭大小、色澤均勻度和產地,被分為多種級別和種類,價格從30多元一斤到100多元一斤不等。
這些散裝干枸杞是他從市場批發而來,或者是從枸杞種植戶處收購,但都不是產自當地有名的枸杞之鄉中寧縣。當客戶購買散裝干枸杞時,陳歡會將干枸杞裝入事先準備好的包裝袋,而這些包裝都印有“中寧枸杞”字樣。
在與陳歡店鋪相鄰的另一家特產店內,新京報記者也發現上述包裝盒。
“在當地來說,這種做法是很普遍的。”店主萬美玲說,只要買到寫有“中寧枸杞”字樣的包裝盒后,就可以把甘肅或者是青海產區的枸杞裝進去,“冒充‘中寧枸杞’,別人看不出來。”萬美玲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樣做,包裝內的枸杞與包裝盒上的信息是不對應的,“說通俗點,這就是貼牌的‘三無產品’。”
“枸杞可以到市場上去批發散裝的,包裝可以另外買到,這就很容易造假。”陳歡介紹,中寧縣號稱中國枸杞之鄉,“中寧枸杞”是一個很知名的品牌,所以這種利用包裝來進行造假的事情,比較常見。
在陳歡和萬美玲的微信里,擁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顧客,“有開超市的,也有公司的,也有個人的,都是把散裝的給他們包裝成‘中寧枸杞’發過去。”
“包裝袋是從一些廠家批發過來,”陳歡說,“一個普通的塑料包裝袋,批發價5毛錢,好一點的鐵盒子,在十塊錢以內。”
對于貼牌假冒的“中寧枸杞”,當地市場監管部門一直在查處。
早在2016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工商行政管理局在關于開展“中寧枸杞”注冊商標專用權保護行動的通知中提出,市場出現了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甚至出現了一些外地枸杞摻入中寧枸杞中或裝入“中寧枸杞”證明商標包裝物進行銷售的現象。
“中寧枸杞”還是原農業部2017年公布的第一批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之一,中寧縣下屬的11個鄉鎮、120個行政村成為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查詢系統顯示,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志和登記證書。
多名中寧當地枸杞種植戶向新京報記者介紹,要分辨真正的中寧枸杞,主要還是看外觀,“中寧枸杞形狀是橢圓或者是呈扁長的,枸杞果臍明顯,果臍部位呈現明顯的白色。另外相比其他地方的高糖分枸杞來說,中寧枸杞擠壓后不結塊”。
陳歡稱,從外觀來看,普通人很難分辨,要想買到真正的中寧枸杞,得找講誠信的商家,或找大公司購買。
被不法批發商盯上的“毒”枸杞
陳歡、萬美玲等銷售商所售的散裝枸杞,多來自于中寧枸杞市場。
中寧縣城的枸杞市場是寧夏產區的主要集散地,每天早上六七點鐘開始,來自各地的商販和杞農,就開始交易枸杞,特別是在產新季節,成堆成堆的枸杞紅成了一片,一些規模較大的批發商在此“安營扎寨”,邊收購、邊加工、邊銷售。
按照市場內多名批發商的說法,“全國80%的枸杞從這里賣出去,每天交易量上百噸,到產新季節就更多”。
市場內,B區主要批發產自青海、甘肅地區的枸杞,而A區主要銷售中寧縣產區的枸杞,部分批發商也會銷售中寧縣以外的枸杞。
A區市場枸杞批發商葛文稱,一些商販把外地散裝枸杞包裝成“中寧枸杞”銷售一事,大家都心知肚明,“相比冒牌貨,有毒的枸杞危害更大。”
葛文所說的“有毒枸杞”,指的是用工業硫磺熏制,或者用焦亞硫酸鈉浸泡烘制的干枸杞。
就在中寧枸杞市場內,一些干枸杞樣品被標注“低硫”“低農殘”的字樣。葛文稱,這是為了向前來購買的商販說明,“這是硫磺熏過的,這是有農藥殘留的貨。”
在中寧枸杞市場,這樣的現象不止一家。
“一些枸杞沒有寫低硫,是因為我們也不知道有沒有,”葛文稱,“在去產地收貨的時候,一些種植戶或者是加工戶會告訴我們這個含不含硫,含有的,我們就寫上低硫或者是低農殘。”
新京報記者在市場內發現,一些寫有低硫的干枸杞與同品質的枸杞價格相差并不大,商戶為何還用工業硫磺、焦亞硫酸鈉去熏、泡枸杞?
“利用硫磺進行加工后,枸杞保質期會被延長,防蟲、利于保存,一些批發商還就專要這種低硫的。”A區市場批發商章洪解釋道,這種枸杞被他們叫做“低硫枸杞”,另外用焦亞硫酸鈉加工過的枸杞,被叫做“亞鈉枸杞”,其作用都為了防蟲且賣相好。
“硫磺不是我們加工的,是收上來的時候就有了。”在章洪的攤位中,她向新京報記者展示被硫磺熏制過的低硫枸杞,其顏色比普通枸杞更紅,刺鼻氣味不明顯,“一般人看不出來低硫枸杞和普通枸杞的區別,所以很多批發商更喜歡低硫枸杞。”
葛文稱,嚴格上來說,枸杞在加工過程中,工業硫磺和焦亞硫酸鈉都是不允許添加的,都可能會損傷肝腎,“但現在,這種有毒的枸杞不在少數。”
在市場內,一名前來購買枸杞的批發商告訴新京報記者,硫磺加工過的枸杞,味道呈現酸、澀、苦感,雖然批發時這種枸杞有標注,但在銷售終端,不可能向消費者說明是否添加了其他東西,“枸杞有沒有問題,自己知道就行”,“這是行業內潛規則”。
枸杞加工廠內現工業硫磺
當地多名枸杞從業人員向新京報記者介紹,枸杞本身含糖,在曬干后,要運往全國各地,怕高溫,容易受潮發霉,所以部分商家會把枸杞用硫磺熏一下,讓枸杞變得干燥,表皮變硬,不容易吸收水分,也防蟲,可提高枸杞的保質期。
“用硫磺來加工枸杞,十多年前就出現了。”中寧縣枸杞種植戶陳俊向新京報記者介紹,硫磺枸杞對人體有害,會損傷腎臟,當地也查得緊。近幾年來,開始用焦亞硫酸鈉代替硫磺加工枸杞,但過量的亞鈉殘留,對人體也有害。
陳俊所說的硫磺指工業硫磺。工業硫磺是一種重要的化工產品和基本工業原料,廣泛用于化工、輕工、農藥、橡膠、造紙等工業部門。固體工業硫磺通常有塊狀、粉狀、粒狀和片狀,呈黃色和淡黃色。工業硫磺中有大量的砷,易造成腎功能不全及衰竭,亦可對肝功能造成損害。
硫磺熏制枸杞,一般都在烘干階段。
陳俊介紹,干枸杞的傳統制作方式是自然曬干,而現在,很多枸杞產地都有烘干加工公司,如果客戶需要,加工公司就可以按需求對枸杞進行加硫或不加硫烘干。
8月20日,中衛市全天陰雨。
新京報記者來到承接枸杞烘干業務的中衛市寧夏源泉農林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一名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加工枸杞一般就兩種,要么是曬干,要么就是烘干,“烘干的效率比曬干高,把鮮枸杞加工成干枸杞,一天時間就夠了,比曬干更方便更快,能省下很多成本。”
相比靠天吃飯的曬干,用設備烘干是很多枸杞商戶的首選。“一些商戶使用我們烘干設備加工枸杞時,會添加工業硫磺進行加工,”這名工作人員稱,“這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在寧夏源泉農林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內,新京報記者發現一帶未經拆封,凈含量為50公斤的工業硫磺。其包裝袋上注明,“嚴禁用于食品加工和飼料加工”。
“這是客戶留下沒用完的,就在這里一直放著。”上述工作人員稱,“這是市場里那些標注‘低硫枸杞’所使用的硫磺。”
據其介紹,該公司是根據客戶的要求來對枸杞進行加工。所使用的工業硫磺是客戶提供,并非公司所采購。“其實加這個對身體有害,我們也不愿意用,大多是客戶自己來使用,我們就是租賃設備而已。”
商販租用作坊加工“毒”枸杞
在離寧夏源泉農林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不足三公里的一個枸杞加工作坊內,作坊老板童樺正在對枸杞進行烘干,“有用硫磺的,也有用亞鈉(焦亞硫酸鈉)的。”
童樺即是枸杞種植戶,也是一個枸杞加工戶。和一些大型的枸杞加工工廠一樣,他的作坊也對外承接枸杞加工業務。
童樺稱,一些外地客商來中寧買到枸杞后,要找人加工成干枸杞,一些大型廠家的設備租用費用太高,就會找到一些小型的工廠或作坊進行烘干。“我們就代加工,一些客戶要求加硫磺或者是亞鈉(焦亞硫酸鈉)。”童樺告訴新京報記者,加多少沒有固定的量,全憑感覺,但不能太多,要不然會很容易發現。
童樺在其作坊內打開一袋已包裝好的枸杞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客戶定下的,加了硫磺,一般人看不出來,但是吃起來還是有區別,帶酸味。
在現場,新京報記者發現,加了硫磺的枸杞和其他無添加的枸杞區別不大,在量大的情況下,才能聞到刺鼻的味道。
童樺介紹,“加工枸杞有三種方式,要么用堿面(純堿),要么用硫磺,要么就是亞鈉(焦亞硫酸鈉)。”
在童樺的枸杞加工作坊內,他指著一個枸杞清洗設備向記者說,用純堿或者焦亞硫酸鈉混合在清洗池的水里,把鮮枸杞放進去進行漂洗,然后烘干即可。
使用工業硫磺時候,只能是用熏。
童樺從作坊內取出一些白色粉末。“這是焦亞硫酸鈉,只要溶在水里,就有一股臭味,”童樺將焦亞硫酸鈉灑在積水的地面,記者用手蘸水,湊到鼻子處,味道刺鼻。
“也沒個定量,但是確實不能加多。”童樺告訴新京報記者,“嚴格來說,這東西對人體有毒,不管是硫磺還是焦亞硫酸鈉,都是不能加的。”
焦亞硫酸鈉是常見的亞硫酸鹽,白色,單斜晶體或粉末,對眼睛、皮膚、黏膜有刺激作用,可污染水源。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硫化物煙氣。工業上主要用于制造亞硫酸纖維素酯、硫化硫酸鈉、有機化學藥品、漂白織物等,還用作還原劑、防腐劑、去氯劑等。
“現在市場上有不少這種添加了東西(硫磺和焦亞硫酸鈉)的枸杞,加了以后賣相好,所以不少商販都喜歡這種。”童樺說,“要是自己吃就別買這種。”
商家曝光行業黑幕為枸杞正名
在枸杞行業,“硫磺枸杞”“亞鈉枸杞”已成為公開的秘密。
近幾年來,中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當地枸杞市場進行檢查時,均發現有假冒偽劣枸杞和“毒”枸杞。2018年11月,中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就集中銷毀一批硫磺熏蒸和二氧化硫超標枸杞。據當地媒體發布的消息,2018年,中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共查扣硫磺熏蒸枸杞2850.8公斤,二氧化硫超標枸杞5016.3公斤。
除了政府相關部門的查處,也有商家不斷曝光行業黑幕,欲為“中寧枸杞”正名。
“硫磺枸杞、亞鈉枸杞是在破壞整個行業的品牌,”大學畢業后回鄉創業的高應認為,“這是一個需要曝光出來的內幕。”
高應是中衛市人,家里從事枸杞種植、加工、銷售已近十年。三年前,他從上海回到中衛市,開網店銷售自家的枸杞,并貼上“無亞鈉、無硫磺”的標簽。
今年6月,高應在某短視頻平臺開通賬號,開始曝光枸杞行業內幕,直言“硫磺枸杞”和“焦亞硫酸鈉枸杞”的危害。一開始,家人并不支持高應的做法,“認為會遭到同行報復,帶來麻煩。”高應則回應家人,“不能讓毒枸杞害人。”
高應每一次在發布“曝光毒枸杞”的視頻后,總會有網友留言,“說得那么直白,不怕被報復嗎?”高應做出回復:“做有良心的事情,不怕。”
關注高應短視頻賬號的人數超過1萬,在短視頻行業,并不算高關注度的自媒體,“但是,最少有一萬多人能知道行業中的這些黑幕。”高應說。
為了讓客戶放心,高應還拍攝檢測流程視頻發布到短視頻平臺,此舉也得到了更多的客戶信任。
高應表示,一般消費者不知道那些枸杞是添加了硫磺和焦亞硫酸鈉的,也不會因為那么一點枸杞拿去做檢測,“我就從我做起,在我賣出去的產品中,還帶上檢測用的試劑。”他說,正因為“毒”枸杞事件屢禁不止,才會想到拍攝檢測視頻上傳到短視頻平臺,引起消費者的注意,一方面是提醒,另一方面也是利用傳播來阻止這種惡行。
“不管是為了減少運輸和儲存成本,還是增加賣相,用工業硫磺和焦亞硫酸鈉來加工枸杞是絕對不允許的。”中國食品行產業分析師朱丹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稱,相關部門加大處罰力度可能會好些。"
”高佑思是以色列人,在中國已經12年了,他的答案和星悅不太一樣。當他聽到星悅介紹美國人會把枸杞放在果汁里時,有些驚訝,這個答案顯然又超出了他的認知范圍。” 這場面向北美用戶的帶貨直播,是他們在海外電商平臺的第一次嘗試,很多冒險,很多探索。
走出可可西里,翻越昆侖山,進入柴達木盆地,這里有最烈的陽光,和獨具特色的高原農特產品。11月20日至24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浙江省援青指揮部把來自海拔2800米高原的枸杞、藜麥、羊腿、土蜂蜜、牛肉干和礦泉水搬到了2020浙江農業博覽會東西部扶貧協作專區的海西展館。
葡萄的紫色、柳編的褐色、枸杞的紅色
如今的格爾木,93%的耕地面積都種植了枸杞,11萬畝的枸杞田,每年所需的外來采摘工人數就超過1.5萬名,當地農民更是通過枸杞增收致富。格爾木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副局長 田志明:格爾木當時的耕地面積是6萬畝,需水量也比較大,當時一畝地的話,大概在1200方到1500方之間。
寧夏中衛市中寧縣恩和鎮華寺村黨支部書記杜金寶在查看枸杞樹的長勢(9月24日攝)。寧夏中衛市中寧縣恩和鎮華寺村村民李國榮、田秀珍夫婦在自家院子里剝玉米(9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盧鷹 攝 64歲的華寺村村民張桂芳大半輩子以種地為生,村里枸杞基地建成后,張桂芳和丈夫成了基地的長期工。
8月8日,中國消費扶貧生活館寧夏館在銀川市興慶區開館。中國消費扶貧生活館寧夏館吸引了不少客商和市民參觀采購 在寧夏展區內,設寧夏枸杞、特色牛羊雞肉、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特色農產品展區、扶貧農產品超市,以及寧夏特色小吃體驗區、特色民俗展區和西吉專區。
據悉,福海縣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農牧業生產不放松,真正把服務送至秋收一線。馬占龍是也斯克庫木村的養殖大戶,每年都要育肥上千頭(只)牛羊,利用青貯玉米發展牛羊育肥,是他最好的選擇。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在寧夏中寧縣璽贊生態枸杞莊園,采摘工準備去吃午飯(6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在寧夏中寧縣璽贊生態枸杞莊園,采摘工在工作間歇吃午飯(6月30日攝)。
在疫情期間,寧夏的枸杞產業受到了很大影響。企業提出線下門店轉型線上,門店400多銷售員轉為線上直播銷售,快速實現了線上復工復產。目前,扣除季節性停產企業,寧夏規上企業復產面達到98%以上。
開發公益性崗位、兜底就業底線;靈活就業、享受社保補貼等,通過一系列穩就業舉措,安徽就業人數逐步回升,3月份新增就業人數9.6萬人,環比增長65.5%,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銷售人員變身網店主播,現在,門店直播間里從最初幾個人,到現在有上千人在線,網上直播給企業打開了另一條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