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3日10:08 來源:文匯報
“駕駛”中國商飛國產大飛機翱翔藍天,“乘坐”載人潛水器潛入海底,通過VR眼鏡來看太空星系……第二屆進博會國家展的中國館今天首次對媒體開放,這座聚焦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展館,加入了大量互動體驗環(huán)節(jié),讓觀眾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中國燦爛的歷史文化與尖端科技的最新成就。
坐進駕駛艙“試駕”大飛機
在中國館主入口的左側,中國商飛的未來電氣化飛機虛擬集成平臺尤為引人注目。展示板上,C919、ARJ21等國產飛機共同演繹“闊步新時代、共襄藍天夢”的歷程,一座飛機駕駛艙也被搬到了展館,屆時參觀者可以在操作臺上“試駕”。
“這是商飛的模擬器首次進行展示,從座椅到顯示屏,甚至觸碰的按鈕,都是與真機相同的。”現場工作人員、中國商飛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師回彥年介紹,觀眾可以親身操作體驗這一國之重器,試著起飛降落。從北京大興機場飛到本屆進博會的舉辦地四葉草,幾乎只要一瞬間,觀眾在體驗飛行樂趣的同時,也能居高臨下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
實際上,這臺飛行模擬器在商飛內部是用于收集測試飛機飛行數據并反饋給技術人員的重要工具。比如:飛行員在試飛中遇到一些問題,記錄儀會將飛行數據收集,再傳送至這臺模擬器,然后工程師就能通過飛行員的描述與飛行過程的再現,親身體驗整個飛行過程,再根據這些數據和體驗對飛機的研發(fā)進行調整。
“通過數字化模型對飛機進行仿真驗證駕駛,可以在研制階段就把模擬的各類風險降到最低,保障飛機的安全。”回彥年說,它也是中國大飛機誕生的功臣。
駕駛模擬器就如同打游戲一般,操作者可以輕松體驗飛行的整個過程。記者也嘗試了一把從大興機場開始的試飛過程,加速、推拉,伴隨著發(fā)動機的轟鳴聲,飛機順利起飛,飛行到達一定高度后,自動巡航啟動,飛機會自行沿著航線行駛……
戴上VR體驗星辰大海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模型裝置,也是記者們眼中的“網紅”。作為中國第二臺深海載人潛水器,它的作業(yè)能力可達到水下4530米,參觀者可以“深入”深海勇士號內部一探究竟。
戴上頭戴式VR顯示器,右手控制遙感手柄,坐在自動感應的座椅上,觀眾可以體驗深海潛水器入海探秘的樂趣。潛水艇可沒有想像中那么好操作,上升下潛前進倒退都是技術活,一不留神就會與海底發(fā)生“親密接觸”。操作者的任務,是在海底發(fā)現一個個神秘光圈,只要把潛水器開到光圈,就會出現采集巖石樣本、捕捉深海生物等畫面,這些都是真實潛水器的實景拍攝。
在深海勇士號的旁邊,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展示同樣精彩。這臺望遠鏡的展示裝置看上去不大,但一旦戴上了VR眼鏡,或許你就能看見光年之外的脈沖星。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于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其綜合性能是著名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十倍。
在這一體驗環(huán)節(jié),參觀者還是必須戴上VR顯示器,用手中的操作器來控制行動。首先看到的是天眼巨大的平臺,如同置身其中,可以觀察這臺巨大設備的各種細節(jié),并在平臺上自由行動。在正式開展后,這一環(huán)節(jié)會有專業(yè)人員輔導操作,將帶領參觀者突破星系的邊界,暢游星辰大海。
拍一張“我與新中國”的同框照
中國館中還設有目前最大尺寸的裸眼3D屏幕,向觀眾展示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杭州湖濱步行街、西安大唐不夜城、重慶解放碑等11個中國試點城市的步行街改造提升成效。
這一屏幕尺寸為230寸,是目前最大的裸眼3D屏幕。中國館工作人員何偉介紹,這是一塊由我國自主研發(fā)、自主生產的超大型工業(yè)3D型三維顯示器,具有10K分辨率。大屏幕從光學設計到芯片設計再到視頻算法都是全新的,最大的亮點是兼容現在通用的三維格式,未來還有望進入消費電子市場。
“我與新中國”,是中國館眾多互動體驗環(huán)節(jié)中的又一大亮點。觀眾只需坐在照相機前,拍下自己的頭像,通過人臉融合技術,就能完成一張有著獨特紀念意義的照片,并且上傳到展館中的巨幕顯示屏上,分享自己與祖國的“同框”。
值得一提的是,合照中的衣裝、背景都是可以自由選擇的。你完全可以換上一套帥氣的軍裝,或是絢麗的民族服飾,背景則可選擇一些中國著名地標和重要場景,如北京鳥巢、天安門廣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現場、廣闊的華北平原、港珠澳大橋或者是進博會場館。
中國館館長吳政平表示,把自拍像和這些激動人心的祖國形象融合在一起,就是要為我們的新中國點贊。進博會上,這個不一般的中國館,要力爭成為第二屆進博會國家展的一張亮麗名片,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改革開放的國家形象,以及中國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親自謀劃、提出要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滬蘇浙皖三省一市不斷推動一體化發(fā)展各項工作落地生根。
6月28日,我國全數配備國產化科考作業(yè)設備的載人潛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號”船,抵達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南山港,為崖州灣科技城深海產業(yè)發(fā)展再添利器。改造后的“探索二號”船在甲板承載、實驗室面積、儲存能力、居住艙室舒適度等方面都更加符合遠洋科考的能力和要求。
 3月10日,中科院“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三亞啟航,開始TS16航次科考任務。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洋裝備與運行管理中心主任唐古拉山告訴記者,取得船舶證書標志著船舶建造工作完成。
題:牢記囑托揚風帆——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兩年間 中科院“探索一號”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從崖州灣科技城南山港碼頭啟航,開始科考任務(3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
這是全國第一個由省級政府推行的政保合作,針對復工復產企業(yè)疫情防控風險設計的保險產品。博鰲樂城國際醫(yī)療旅游先行區(qū)管理局局長顧剛表示,這一成果將吸引更多的國際先進醫(yī)療器械、藥品制造企業(yè)和醫(yī)療機構進駐海南樂城。
當前,一批能源、交通、科技、電力等領域的重大工程穩(wěn)步推進,展現了經濟活力,傳遞著中國信心。中國自主研發(fā)建造的全新一代萬米載人潛水器目前在無錫完成總裝,并進行水池實驗。
在熱烈的掌聲中,習近平向獲得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黃旭華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頒發(fā)獎章、證書。2016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xié)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了我國科技事業(yè)發(fā)展的目標,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
題:創(chuàng)新,在復興的征程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紀實 謀篇布局,引領方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我國科技事業(yè)把舵定向、指明路徑,指引中華民族迸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 2019年12月27日,中國南海之濱。
創(chuàng)新人才濟濟、科技碩果累累,不僅讓人們感受到高質量發(fā)展的十足底氣,也為建設海洋強國啟動了“新引擎”。以海島為支點,發(fā)展海洋科技測試試驗場和島基海洋牧場,建設海島特色民俗村,打造鄉(xiāng)村振興海島樣板。
“蛟龍”探海承載中國深藍夢想。“蛟龍”號的重大突破,對于促進我國海洋科學研究和海洋裝備制造業(yè)發(fā)展,提升我國認識海洋、保護海洋、開發(fā)海洋的能力,推動我國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邁進,促進人類和平利用海洋,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