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5日08:52 來源:東方今報
11月23日,人民日報頭版“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欄目以《經濟增速領跑發展質量向好中部崛起勢正勁》為題聚焦中部崛起,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之中,河南的盾構機等智能制造,優化營商環境政策體系,鄭州躋身全國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前列,跨境電商“保稅備貨模式”全國復制推廣,依托空中、陸上、網上、海上4條“絲綢之路”,實現“買全球、賣全球”等成績亮眼。本報今日予以摘發,以饗讀者。
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位于廣袤國土之中部,猶如一道“脊梁”。
近年來,中部地區發展成績單亮眼——由原來在西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東部地區“四大板塊”中跟跑,到目前經濟增速領跑,勢頭正勁,質量向好。
“中部地區發展勢頭能不能持續下去?能不能在先進技術、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有更大突破?能不能在高質量發展和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道路上越走越好?”“中部地區這個‘脊梁’要更硬一點,‘補補鈣’,發揮更大的支撐作用。”……5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為中部地區崛起鼓勁加油,指出中部地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并為中部地區下一步的騰飛指航定向。
吹響新號角,中部再出發。
從“中部制造”到“中部智造”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剖析中部地區,比較優勢明顯:農業基礎雄厚,能源、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裝備制造業積淀深厚。弱勢也顯而易見:傳統產業比重偏高,創新發展活力不足。揚長補短,方為上策。
“我多次強調,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提升自主創新水平,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這關系中國前途命運。”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中部地區崛起工作提出8點意見,其中第一條就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部各省積極融入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
位于鄭州的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緊盯市場需求突破“卡脖子”技術,成功研制馬蹄形盾構機,建成掘進機云計算平臺、大數據中心,實現智能掘進、安全預警。針對大變形、巖爆、突泥突水、高地溫、高寒等極端工況,啟動極端裝備研制。
從河南的盾構機,到湖南的磁浮列車,再到湖北的光通信產品,中部地區自信地亮出一張張“智造”名片。從安徽的智能語音產品研發,到河南的大數據綜合試驗,再到江西的虛擬現實產業塑造,中部地區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應用,重點突破,彎道超車。從湖北武漢東湖,到湖南長株潭,再到河南鄭洛新、安徽合蕪蚌,中部地區誕生一個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整體發力,培育優勢。
“創新中部”正聲名鵲起。
從區位優勢到競爭優勢
——深化改革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承接新興產業布局和轉移,中部地區區位優勢明顯。但區位比較優勢如何真正轉化為綜合競爭優勢?
“要著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不要老想著爭優惠政策,而是要勇于開展首創性、差異化的改革探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為中部地區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下硬功夫、真功夫進一步指明方向。
劍指難點,“一張函的改革”成效看得見摸得著。在河南開封,做外貿業務的呂波拿到“電子匯總征稅保函”,進口60輛汽車,直接到鄭州清關。過去先報稅再賣車,現在先賣車再報稅;過去10多天通關,現在變為“秒通關”,最終“投資10元,能撬動100元的事”。
河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強告訴記者,去年河南召開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大會,聚焦社會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問題,發動了一場刀刃向內的政府自身革命。如今,構建優化營商環境政策體系,省市縣審批服務事項超90%網上可辦;建成省級金融服務共享平臺,用大數據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持續釋放發展活力。
從中部腹地到開放高地
——推動優質產能和裝備走向世界大舞臺、國際大市場
不靠海,不沿邊,走向世界靠藍天。
鄭州航空港,來自盧森堡的貨運班機飛越千山萬水,穩穩停落。藍天白云下,駝鈴聲不再響起,鄭州“空中絲綢之路”拓展開放新空間,航線覆蓋歐美亞三大洲的23個國家100多個城市。
鄭州市市長王新偉說,“陸上絲綢之路”打通東聯西進南拓通道,中歐班列(鄭州)“去11回9”高頻運行,首創“一單到底、物流全球”多式聯運體系。依托空中、陸上、網上、海上4條“絲綢之路”,鄭州立足中原、輻射全國,“買全球、賣全球”。
“中部地區要有打開大門開放的自信。吸引更多中高端項目落地,推動優質產能和裝備走向世界大舞臺、國際大市場,把品牌和技術打出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中部地區正加快開放的步伐。
大開放,重塑大格局。
不東不西,開放一度成為中部地區的突出短板。強化交通樞紐,建好口岸平臺,發展多式聯運,中部各省蹄疾步穩,加快形成全方位、高水平開放的新格局。
50家國家級經開區、20家海關特殊監管局、2個自貿試驗區,一個個高質量平臺,助推中部腹地變身開放高地,吸引更多中高端項目落地,推動優質產能、裝備走出去……2018年,中部地區實際利用外資780億美元,占全國當年利用外資的58%;同比增長19.2%,增速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大開放,培育大市場。
眼下,鄭州躋身全國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前列。推開保稅直購體驗中心“中大門”,一旦選中境外商品,刷身份證、結賬,不到兩分鐘即可拎走現貨。2018年,鄭州跨境電商進出口包裹近億單,交易額居全國第三。跨境電商“保稅備貨模式”在全國復制推廣。
從資源依賴到生態優先
——建設綠色發展的美麗中部
“中部地區崛起必須是綠色崛起,要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強化環境建設和治理,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綠色發展的美麗中部。”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
肩負南方丘陵山地生態、長江水生態、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等多項國家重大生態保障使命,中部六省知重負重,著力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如今,漫步長江岸邊,武漢青山江灘變了模樣。從粉煤灰山變來的戴家湖公園,捧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長達7.5公里的沿岸江灘,綠化超過八成。“堤、灘、路、城”相互映襯,生態草溪、雨水花園、青山記憶,一步一景。沿江居民說:“幸福地住進了長江沿岸的風景畫。”
江灘只是一個微視角。十里鋼城青山區正在打一場城市轉型硬仗——“濱江紅城”融合生態文化、工業港文化創意產業;“白玉藍城”定位生態科技城,打造嚴西湖產業服務中心、清潭湖科技創新中心;“北湖綠城”發揮農林土地功能,發展綠色經濟,打造生態經濟帶。
著眼長遠,轉型發展,最重要的是轉變發展理念。
煤炭產業轉型,堪比傷筋動骨。山西人說,能源產業綠色化,我們給全國探路。
母親河湘江治理,洞庭湖生態整治,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湖南人說,再現漫江碧透、云蒸霞蔚,也是發展坐標。
傾力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不惜犧牲一些經濟發展速度。江西人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寧可花十年扎深“綠根”,待后發優勢“競相爆發”……
從一個綠心、一片江灘,到一座鋼城、一條長江,中部地區綠意不減,濃淡相宜。
據人民日報
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國力看來,中部地區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湖南多措并舉優化經濟結構,新舊動能加快轉換,2019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10%左右,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加速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增速超過30%。
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副局長姜寶明,山西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雷建國,山西省委網信辦主任董曉林和太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楊繼承共同按下啟動鍵。“中部崛起勢正勁”網絡主題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5月4日,引洮供水二期工程36—1標段工地,隨著爆破聲響,巖體碎落一地。”引洮供水二期工程36—1標段項目經理葉丕平介紹,近期他們增加了1輛出渣車、3名工人,縮短了每個班組的施工時間,加大了輪班次數。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留下殷殷囑托,希望河南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中部地區崛起工作提出8點意見,首要就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留下殷殷囑托,希望河南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中部地區崛起工作提出8點意見,首要就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河南省共有28縣域入選,領跑榜單。
?各族健兒聚鄭州,花開盛世頌團結。歷時9天的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于9月16日晚落下帷幕。容納6萬人的體育場內,盛滿了56個民族兄弟姐妹的濃濃情誼。據媒體報道,這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一次在中部地區舉辦。
洛陽古稱雒陽、豫州,位于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9月8日至16日,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首次走進我國中部地區,在河南鄭州舉辦。本屆運動會吉祥物名為“中中”,一個“中”字代表了河南人民對國慶70周年前夕這場民族體育盛會的熱情和期盼,辦好這屆盛會,中原兒女義不容辭。
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近日在江西南昌召開,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在內的中部崛起再度成為熱點。財經記者通過對中部六個省會城市GDP、高新技術產業等指標的梳理發現,“中部四虎”——武漢、鄭州、長沙、合肥之間的競爭最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