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30日16:40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李海晗
今年是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寄語希望工程強調,讓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所系。進入新時代,共青團要把希望工程這項事業辦得更好,努力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種新希望。全黨全社會要繼續關注和支持希望工程,讓廣大青少年都能充分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希望工程是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于1989年發起實施的,以改善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設施、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重返校園為使命的社會公益事業。希望工程實施3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聚焦助學育人目標,架起了愛心互助和傳遞的橋梁,為千千萬萬家庭經濟困難,但又對知識、對未來充滿了渴望的孩子圓了上學夢。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既是對希望工程過往取得的成就的高度肯定,又是對希望工程未來繼續將愛心的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在祖國大地上播撒希望種子的期盼與鼓勵。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從1989年10月革命老人帥孟奇的第一筆個人捐款開始,希望工程一直以改善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設施、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重返校園為使命,充分利用近160億元捐款,向590多萬名寒門學子伸出援手,讓他們有學上、有書讀、有路走,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用知識改變自己和家人的人生。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當無數青少年的人生被點亮,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也就被點亮。希望工程30年,讓無數接受資助的孩子通過自身努力改變了命運,也讓祖國大地處處開滿希望之花。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黨的十九大以來,希望工程聚焦教育扶貧,積極參與脫貧攻堅,開展“希望工程助力脫貧攻堅10萬+行動”,將“三區三州”等重點扶貧地區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作為主要資助對象,2018年以來已籌集3.18億元,精準資助11萬余名困難學生。在新的歷史階段,希望工程從幫助孩子“能上學”到幫助孩子“上好學”,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一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推動教育公平發展、促進農村地區青少年全面發展,做出了獨特而不可磨滅的努力。讓無數接受援助的貧困地區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也讓人們的愛心匯聚成助力國家民族發展的堅定力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0年來,希望工程始終鍥而不舍地踐行著一個樸素理想:讓每個孩子不再因為貧窮而失去課堂。而來自全社會的關愛與支持,也為希望工程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這30年間,平均每天有500多名貧困孩子得到希望工程資助,有近2所希望小學落成。通過不懈努力,希望工程走出了一條“堅持黨的領導,關注社會需求,符合中國國情,發揮群團組織優勢,動員青年積極參與,集中社會力量辦大事”的中國特色公益事業模式,推動了公益平等化,促進了“人人公益”“全民公益”,把愛心的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希望工程30年,讓每一個平凡的人都能因自己付出的愛心而擁有偉大的靈魂,也讓公益的理念印刻進每個人的心靈。
讓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所系。希望工程已經前行了30年,也在全黨全社會的努力下,交出了一份讓人感動的成績單。站在新的歷史節點,我們不能忘懷前30年的成就,更要繼承這份沉重又遠大的事業,將愛心傳遞下去,走出更加光輝的未來!(李海晗)
11月19日,2020年漯河市希望工程助力脫貧攻堅“雙結對”資助儀式舉行,愛心企業代表現場捐款。截至目前,我市共建立希望小學21所,發放助學金1200多萬元,幫助1.4萬名寒門學子完成學業。(11月20日 《漯河日報》)
值此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際,央廣網特別推出系列報道《遠山的回響》,譜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揭開獻禮建黨一百周年的序幕。如今,人們欣喜地發現:伴隨著貧困地區“舊貌換新顏”的,不但是基礎設施、鄉村面貌,還有最漂亮的鄉村校舍、朝氣蓬勃的師生,以及無數個“譚梓涵”充滿自信、猶在耳畔的朗朗讀書聲。
9月3日,“希望工程圓夢行動——藍天助學金”發放儀式在鞏義市藍天冶金材料有限公司舉行。
在黨的領導下,“希望工程”一路走來,幫助數以百萬計的貧困家庭青少年圓了上學夢,既架起愛心互助和傳遞的橋梁,也在助力脫貧攻
為使熱心青少年公益事業的愛心企業及人士更加深入地了解、認可、參與“圓夢行動”,幫助更多家庭貧困、品學兼優的大學生,日前,
拼版照片上圖:1991年5月,余淦在金寨縣希望小學圖書室里輔導學生興趣小組(新華社記者張曙光攝);下圖:5月14日,余淦在金寨縣希望小學的教室授課(新華社記者韓曉雨攝)。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官方網站顯示,截至2019年9月,全國希望工程累計接受捐款152.29億元,資助家庭困難學生599.42萬名,援建希望小學20195所。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官方網站顯示,截至2019年9月,全國希望工程累計接受捐款152.29億元,資助家庭困難學生599.42萬名,援建希望小學20195所。不久前,浙江省星創公益基金會執行理事長蒲宏昌再一次來到金寨縣希望小學,這個四川人自打一年前接觸了公益,便成了大別山的老朋友。
“2020年希望工程學業資助項目將緊盯建檔立卡未脫貧青少年,以20個縣,52個未脫貧村,35萬未脫貧人員中的56990名在校中小學生為重點,加大學業資助,幫助2000名建檔立卡貧困青少年完成學業。”
2003年1月,一位年僅24歲的消防員,為了搶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在浙江寧波奉化一次撲救火災戰斗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曹國華先指揮司機將消防車沿道路東西走向在上風方向停好,然后迅速布置警戒,避免過往車輛出事故。
“大眼睛”蘇明娟、“大鼻涕”胡善輝、“小光頭”張天義,看這幾張照片,人們總會想到“希望工程”。30年過去了,他始終忘不了照片中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忘不了那一聲聲“我要上學”的呼喊,也忘不了一個“拉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