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6日12:08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喬地
眼下,隨著氣溫逐步回升,冬小麥陸續進入返青、起身和拔節期,這一階段是決定成穗多少和麥穗大小的關鍵時期,也是田間管理的最重要時期。雖然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但時令不等人,作為全國小麥第一生產大省,一大批小麥專家冒著疫情,分頭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對春節麥田進行管理。
“這塊地畝群體超過100萬了,必須控制繼續旺長,才能豐產”
“苗高30厘米,長得太旺了!這塊地每畝頭數已經超過100萬了。要想實現高產,一畝地成穗必須控制在40多萬穗。所以必須控制旺長,讓目前六成的分蘗死掉,剩余的四成麥頭才能活得健壯。”2月12日,在河南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郭天財在一塊麥苗長勢茁壯的田里,掏出隨身攜帶的一個小鏟子,挖出一撮麥苗,一根根看完,又掏出尺子量了量麥苗的“身高”,一瓢“冷水”澆在了身邊農民的身上。
今年67歲的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是我國著名的小麥栽培學家,身兼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河南省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等職,被農民親切地稱為“郭小麥”。他的話雖然難聽,但農民們十分信服。
郭天財分析,去年秋播以來河南氣溫持續較高,加上部分麥田早播,而且播量偏大,目前小麥旺長趨勢明顯。他認為,旺長容易導致4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一旦發生倒春寒極易發生凍害;二是小麥長得高,抽穗后遇到刮風下雨天氣容易倒伏;三是消耗養分多,若管理不及時會導致后期早衰,造成籽粒不飽而減產;四是麥田通風透光條件差,容易發生病蟲害。
如何控制旺長?郭天財為農民支招:最好的辦法是在小麥起身期進行機械碾壓,效率高、效果好;也可在起身期對旺長麥田噴施植物生長抑制劑控制繼續旺長。另外,深鋤斷根也是控制麥苗旺長的一個好辦法,在當前“抗疫”的非常時期,農民朋友去地把麥田鋤一下,既管理了麥田,又鍛煉了身體。他說:“如今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很多農民都在家,有勞動力對旺長的小麥深鋤。通過深鋤,一些麥根斷了,沒吃沒喝自然就死了。”
“這個時期麥田管理的好與壞,會讓一畝地產量相差200斤左右。”他叮囑,各地要因地因苗制宜,分類適時做好肥水運籌,苗弱的早點澆水施肥,苗壯的可推遲至拔節初期以后再澆水追肥,避免發育過快過旺。
根據氣象預報,未來幾天河南將大幅降溫和降雨天氣,小麥田間管理該如何應對倒春寒?郭天財說,當前河南冬小麥剛進入返青期,小麥還有較強的抗寒性;同時,春季前后兩場大范圍降雨雪,麥田土壤墑情普遍較好,對防御低溫凍害極為有利。氣象預報這次天氣過程是先降雨后降溫,對小麥凍害不會有太大影響。但需要提醒農民的是,對于沙土地等墑情差的麥田或種植偏春性品種,現在已經起身拔節旺長的麥田要重點給予關注。同時,還要做好麥田病蟲草害的監測,選準對路農藥,及時進行防控,確保小麥安全生產。
十天之內,對麥田全面追肥、澆水、除草,搶農時
墑好土沃,麥苗青青。在位于新鄉縣朗公廟鎮毛莊村的“茹振鋼小麥基地”里,看著千畝麥苗長得壯、長得旺,基地負責人、毛莊村村民李德嶺難掩心中喜悅。十天內,他將和村民一道對麥田全面追肥澆水除草,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搶農時,確保幾個月后小麥豐收。
今年63歲的李德嶺,是著名小麥專家、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茹振鋼教授的“老搭檔”。1995年,他就帶領村民與茹振鋼科研團隊展開深度合作,通過大田種植,把茹振鋼的科研成果進行快速檢驗、轉化和推廣——茹振鋼培育的最新小麥良種,第一時間都會出現在這塊麥田里。“茹老師培育出來的優良品種,讓這塊麥田具備了豐產基礎,再加上我們后期的科學管理,雖然今年遇上了疫情,但夏糧豐收還是不會受太大影響!”
茹振鋼目前正在云南進行小麥種質資源考察
“你看,這是‘百農4199’,易管理,產量高,口感好!”李德嶺拔出一株麥苗向記者“科普”:葉片又小又厚、綠得發黑,在光合作用中能更好地吸收光、利用光;根系發達,有效分蘗多;植株健壯,抗凍抗寒還早熟……去年,“百農4199”平均畝產在600公斤以上,最高畝產超過850公斤!
李德嶺說得頭頭是道,“畝穗數”“千粒重”等專業名詞,不斷地從他嘴里蹦出來——這哪像一個一輩子跟土坷垃打交道的農民?
“俺可不是一般農民!當了30年農藝師,去年被評為高級農藝師,相當于‘副高’!”李德嶺說,干啥都要“專業”,種地也不例外。1975年,李德嶺高中畢業,回村里當技術員,靠自學拿到了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的畢業證,又在“實戰”中不斷向茹振鋼等專家學習,自己也成了小麥種植的行家里手,每年都義務指導鄉親們科技種麥。
要想豐產豐收,一靠小麥良種,二靠科學管理。李德嶺說,近期出現的疫情,打亂了田間管理的節奏,給農業生產制造了點“麻煩”。大家都提高了認識,對疫情防控一點也不敢松懈,我們將加大機械作業力度、開展統防統治,在個人防護措施到位的前提下錯時作業,做好春季田間管理。
2月13日,在焦作市溫縣祥云鎮大玉蘭村,記者看到村口設立著疫情監測崗,而不遠處的麥田里,裕田種植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戴著口罩,在輕快利落地除草、追施化肥。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合作社負責人朱樂軍介紹,合作社每天都給工作人員測量體溫、發放口罩,并要求大家分散干活,避免人員聚集。
隨著氣溫逐漸回升,小麥陸續進入返青期。“我們在‘老牛’的科學指導下,開展田間生產,統籌做好防疫春耕工作。”朱樂軍說。
麥田里一群戴著口罩的農民在春管
說話間,溫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牛長河蹲下身子,拔起麥苗數分蘗,刨開土壤查墑情。“小麥返青期是穩定小麥畝穗數的關鍵時期,要抓好水肥、病蟲害防治等麥田管理。”牛長河一邊說,一邊拿出手機,趕緊在溫縣農業技術人員咨詢服務微信群中發布小麥返青期管理要點。
“真是及時雨!”“這是小麥當下管理‘指南’”……微信里嘀嘀響個不停。
這個群的群成員主要是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的負責人。“疫情當前,他們比以往更需要科學的技術指導和服務。”牛長河說。
作為全國著名的小麥高產縣、優質小麥種子基地的溫縣,如何統籌做好防疫生產兩不誤,確保春耕備耕有序開展?
“組織農技人員利用微信群、電視、廣播等方式,及時發布麥田管理技術要點,設置農技服務熱線,指導農民因地制宜地把春季管理技術措施落到實處。”溫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桑衛江說。
組建以高級農藝師、農藝師為成員的農業技術服務團隊,以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對象,對接全縣規模經營10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435戶,覆蓋面積達10萬余畝;協調全縣農資門店配送車輛通行證,確保農資配送到村,滿足農戶春耕需求。
“疫情不等人,農時也不等人。溫縣在扎實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統籌抓好春耕備播,努力為夏糧豐收、糧食安全奠定基礎!”溫縣縣委書記毛文明說。
7月2日,新疆昌吉州呼圖壁縣二十里店鎮寧州戶村麥田中,小麥收割機來回穿梭作業,一派繁忙景象。7月2日,新疆昌吉州呼圖壁縣二十里店鎮寧州戶村麥田中,小麥收割機來回穿梭作業,一派繁忙景象。
新疆洛浦縣各級黨員干部在黨的生日之時紛紛舉行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活動,歡慶黨的99周歲華誕。洛浦縣委宣傳部利用周末時間,組織全體黨員干部成立助民夏收志愿服務隊,深入到包聯村幫助群眾收割小麥。
這幾天 在北京順義區 一塊農田上 麥子幾近成熟 這些麥子高高低低 有青有黃、有胖有瘦 有的長得老高、得用竹竿架著以免倒伏
作為糧食大省,河南在這項措施的指引下,疫情期間精準防控,著力破解生產服務難題,扎實推進田間管理措施落實。問題出現后,當地立即組織農技人員對全區麥田進行大普查,并且對56個發病中心進行了封鎖防控,嚴格控制了條銹病的擴展和蔓延。
情 況 通 告 2020年6月5日7時許,大王集鎮莊樓村劉谷樓組劉某某(男,75歲)與妻子趙某某(71歲)在麥田回收秸稈時,不慎將一枚地下歷史殘留的手榴彈意外觸爆,致劉某某受傷,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趙某某輕微傷,現已出院。根據現場勘察及手柄殘蝕程度,認定該手榴彈疑似戰爭年代殘留。警方提醒:廢舊手榴彈大部分仍具殺傷力,如果發現廢舊炮彈、子彈等危爆物品,不要擅自處置,請及時報警。
四,打麥場上配備水桶、鐵锨、滅火器材,以備不時之需。五,麥場一旦發生火災,在撲救的同時,要開辟和其他麥場之間的隔離帶,并對附近的可燃物進行噴水,同時撥打119報警。
夏收時節,河南省鄲城縣東風鄉前于洼村麥浪滾滾,金黃一片。皮膚黝黑的王連杰站在田埂上,手持對講機,時時調動4臺收割機田間作業。別看王連杰剛過30歲,他已是夏收“戰場”上的“老將”。
6月1日,小麥聯合收獲機在寧陵縣柳河鎮張莊村麥田里轟鳴。三夏時節,當地農機部門組織上百臺聯合收獲機、玉米播種機搶收搶種,田間一派繁忙景象。呂忠箱攝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南陵村的一處麥田里,秦印紅將收割的小麥裝車。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南陵村的一處麥田里,秦印紅駕駛聯合收割機收割小麥。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南陵村的一處麥田里,秦印紅將收割的小麥裝車。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南陵村的一處麥田里,秦印紅駕駛聯合收割機收割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