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04日12:51 來源:央廣網
野鴨湖監(jiān)測站工作人員正在觀察野鳥(央廣網發(fā)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供圖)
央廣網北京3月4日消息(記者張佳琪)每天有上萬只候鳥飛落京城進行“補給”,北京市88個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jiān)測站全員上崗,全天候對候鳥遷徙進行全面監(jiān)測。記者昨日(3日)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目前已經進入候鳥遷徙高峰期,結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市、區(qū)兩級園林綠化部門全面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jiān)測,確保野生動物異常情況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第一現(xiàn)場處置。
北京區(qū)域內主要有兩條候鳥遷徙路徑
北京地處亞熱帶向亞寒帶的過渡區(qū),是眾多候鳥春、秋兩季遷徙的必經道路。
據鳥類專家介紹,全球有八大候鳥遷徙通道,經過中國境內的一共有3條,其中北京處于“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上,每年過境南遷或北徙的候鳥、旅鳥達三百多種,上百萬只。
據觀測,候鳥在北京區(qū)域內主要有兩條遷徙路徑,一條是從密云、平谷方向進入北京,繞開中心城區(qū),從順義出京繼續(xù)往南;另一條是從延慶官廳水庫進入北京,經昌平,從房山出京往南。過境候鳥中,天鵝、雁鴨類大部分在中國境內的鄱陽湖越冬、棲息;鸻鷸類候鳥將繼續(xù)遠行,飛往南半球的澳大利亞越冬地。它們愛棲息的地方包括密云水庫、官廳水庫、野鴨湖、漢石橋濕地在內的大面積水域或城市河湖中。候鳥或在淺灘濕地中覓食,或在密林草叢中休息,以緩解長途飛行的勞累,為下一步的長途旅行蓄積體力。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處處長張志明介紹,通過多年的綠化建設,北京的森林和濕地總量持續(xù)增加,2019年北京市新增造林綠化面積28萬畝、城市綠地803公頃。目前,北京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平原地區(qū)森林覆蓋率達到29.6%,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8.46%,北京生態(tài)環(huán)境逐年向好。隨著林地綠地的生態(tài)功能日益完善,適合鳥類等野生動物棲息的地方越來越多了。
今春京城候鳥遷徙有三大特點
據了解,今春京城候鳥遷徙有三大特點:首先是候鳥遷徙的時間相對比較早。2月21日10時,野鴨湖監(jiān)測站監(jiān)測人員在望湖樓監(jiān)測點監(jiān)測到首批2只大天鵝從頭頂向北飛行,在湖區(qū)南側監(jiān)測站點又監(jiān)測到2只大天鵝在距離不到100米處覓食、梳理羽毛,同時還監(jiān)測到灰鶴1100余只,豆雁30余只,綠頭鴨200余只,赤麻鴨12只。至此,隨京城天氣轉暖,野鴨湖迎來大批北遷候鳥停歇補給。
同時,監(jiān)測到的鳥類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也有明顯的增長。截至2月底,北京市88個候鳥監(jiān)測站共監(jiān)測鳥類近百萬只,較往年同期有所增加。它們在北京“歇腳”的地點也越來越廣泛,除了野鴨湖、密云水庫這些大的水面,大興的南海子、房山的大石河也都有大量的候鳥遷徙和停留。
過去北京不經常看到的一些珍稀鳥類數量也越來越多,像黑鸛、白尾海雕、震旦鴉雀、疣鼻天鵝,這兩年都有觀測記錄。這也成為今春京城候鳥遷徙的一大特點。
多項措施確保野生動物異常情況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處置
目前,正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處有關負責人介紹,自1月21日起,北京市、區(qū)園林綠化局以及10個國家級、33個市級、45個區(qū)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jiān)測站加強應急值守,全員上崗,實行監(jiān)測日報制度。北京全市加大監(jiān)測頻次,采用路線巡查和定點觀測相結合的方式,每日巡查從1次增加到2次。同時,擴大監(jiān)測范圍,強化對濕地、水庫、河流、公園等野生鳥類集中活動等重點區(qū)域的巡查力度。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還健全信息通報和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與動物防疫、衛(wèi)生健康等部門緊密配合,確保野生動物異常情況發(fā)生時早診斷、早控制。近段時間以來,北京市還加大了執(zhí)法檢查力度,嚴防亂捕濫獵和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等違法行為的發(fā)生。
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副主任紀建偉介紹,根據規(guī)律,三四月份北京將進入候鳥遷徙高峰期。當前正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關鍵時期,市民朋友切勿近距離接觸遷徙候鳥等野生動物,遇亂捕、濫獵野生鳥類的行為請及時向有關部門檢舉,確保候鳥遷徙安全。同時,如果遭遇受傷野生動物,可撥打110或野生動物救護電話89496118,由專業(yè)人員處置。
在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區(qū)鯉魚洲管理處周邊水域,越冬候鳥在濕地水域游弋、起飛(11月5日攝)。每年秋冬季節(jié),這里會成為候鳥遷徙路線上的越冬地和停歇地。
作為候鳥南飛的一個重要驛站,進入1月份,廣州南沙濕地就迎來候鳥南飛的一個高峰,目前就有十萬候鳥在這里棲息覓食。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大量候鳥遷徙到南沙濕地公園,它們大量停留于南沙濕地景區(qū)補充能量或者停留于此越冬,漫天飛羽蔚為壯觀。
作為候鳥南飛的一個重要驛站,進入1月份,廣州南沙濕地就迎來候鳥南飛的一個高峰,目前就有十萬候鳥在這里棲息覓食。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大量候鳥遷徙到南沙濕地公園,它們大量停留于南沙濕地景區(qū)補充能量或者停留于此越冬,漫天飛羽蔚為壯觀。
去年9月,記者跟隨護鳥志愿者,在秦皇島市盧龍縣暗訪時看到:數百米的鳥網隱藏在玉米秸稈中,網眼細密堪比“蜘蛛網”。” 每年的候鳥遷徙季節(jié),一些不法分子便在稻田、濕地等地點放置鳥媒機,架設鳥網,等著鳥類入套。
近日,吉林和內蒙古迎來了大批候鳥,它們將在這兩地休憩后,飛往南方越冬。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周邊的濕地水庫也迎來了數萬只遷徙候鳥,場面壯觀。呼和浩特市周邊湖泊和濕地眾多,根據當地森林公安監(jiān)測,停留休憩的遷徙候鳥數量逐年增多,按照候鳥習性,它們將在呼和浩特周邊水庫、濕地暫留15天左右,恢復體力后,集群飛往南方越冬。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12月11日,一只水鳥在深圳灣的灘涂上覓食。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12月11日,水鳥在深圳灣的灘涂上覓食。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12月11日,鳥兒在深圳灣飛過。
眼下是吉林琿春敬信濕地候鳥遷徙的高峰期,近日(11月29日),攝像愛好者在敬信濕地拍攝候鳥南遷畫面時,罕見拍攝到4只南遷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丹頂鶴。攝像愛好者們表示,此前他們多次拍攝到丹頂鶴北歸的畫面,然而這次在冬季丹頂鶴南遷的時節(jié)里,能拍攝到丹頂鶴的影像實屬罕見。
當地時間7月5號,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項目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于6 月30號至7月10號在阿塞拜疆舉行,我國“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和“良渚古城遺址”參加本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
3月11日,在吉林省琿春市敬信濕地的龍山湖,一群鷗在湖面上飛翔。早春三月,多種候鳥在遷徙途中停駐敬信濕地的龍山湖,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游客和攝影愛好者。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3月11日,在吉林省琿春市敬信濕地的龍山湖,一只白尾海雕從湖面上飛過。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