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09日16:11 來源:陜西傳媒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脫貧攻堅,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越到最后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各級黨委(黨組)一定要履職盡責、不辱使命。
奮戰脫貧一線,風展黨旗如畫。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工作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任務,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黨全國全社會共同努力下,貧困人口已經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
“熔爐”燒旺,脫貧有保障。“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習近平總書記在涼山考察脫貧攻堅工作時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特別要建強基層黨支部。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基層黨支部必須主動作為。那么,如何將黨建活力轉化為脫貧動力,把農村黨支部建成脫貧“火車頭”?這就需要結合各地實際,探索推行“支部+企業+貧困戶”“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為脫貧攻堅夯實組織保障。
作風過硬,脫貧有底氣。“脫貧攻堅,從嚴從實是要領。”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黨,關鍵在黨的各級干部。在最吃勁的時刻,在最緊要的關頭,必須咬緊牙關、保持清醒,繃緊作風這根弦,守好自己的“責任田”。對于黨員干部而言,要堅決克服“歇歇腳”“喘口氣”“差不多”等松懈疲軟思想,實打實地在幫扶一線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把黨的政策主張、惠民利民舉措一步一個腳印付諸實踐。
措施精準,脫貧有力量。脫貧攻堅,難在精準、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各地實際情況不同,資源稟賦不同,采取的脫貧措施也就不能一刀切。比如,一些地區農特產比較豐富,可以借助互聯網之力增加農民收入。疫情發生以來,阿里巴巴就已經為超過20個省份的農民實現復工并開通農產品銷售專線,其中也包括難中之難的湖北。牢牢牽住“精準”這個“牛鼻子”,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我們底氣十足。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向絕對貧困發起最后總攻的沖鋒號已經吹響,我們就應把貧困地區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秦平)
全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減少到2019年底的551萬人,七年減貧9348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降低到0.6%,創造了中國減貧史上最好的成績。截至2020年5月,全國832個貧困縣中有780個縣實現脫貧摘帽,未摘帽縣降至52個。
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答卷之年,天津市與各受援地區勠力同心、合力攻堅,全面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這一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不勝不休,“一個也不能少”。
讓脫貧攻堅中國方案獨步于世界的,是我國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與大規模減貧同步。既要查漏補缺做好脫貧攻堅必答題,又要沉著冷靜做好疫情應對加試題;既要完成剩余人口脫貧任務,又要鞏固脫貧成果。
02:06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工作造成了一定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產業扶貧,筑牢發展根基——目前,832個貧困縣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超過100萬個,建成各類產業扶貧基地超過30萬個,特色鮮明、帶貧面廣的扶貧主導產業已初步形成。
二○一八年以來,我省共創建224個“美麗小鎮”3388個“四美鄉村”94.6萬個“五美庭院” “十一”假期,游客在寧陵縣邏崗鎮黃老家村花海中賞花。通過改革,越來越多的集體資產從沉睡中醒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村集體經濟收入從無到有、從少變多,農民財產性收入不斷增加。
孟州市通過城市管網向農村延伸、自建管網和污水處理站、糞污集中收集處理等探索出改廁治污一體實施的模式;通過改革,越來越多的集體資產從沉睡中醒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村集體經濟收入從無到有、從少變多,農民財產性收入不斷增加。
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堅持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針對主要矛盾的變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
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和莊嚴承諾,具有深遠的政治意義、民生意義和世界意義。審視目前的精準脫貧攻堅工
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下稱服貿會),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在線下舉辦的第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是服務貿易領域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展會,也是中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