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31日10:55 來源:人民健康網
人民網北京3月30日電 (記者崔元苑)今日,國家醫保局發布了《2019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2019年,我國醫療保障工作穩中求進、銳意改革、攻堅克難,醫療保障領域各項制度逐步完善、政策到位,醫療保障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
在基本醫療保險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口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5436萬人,參保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2926萬人,比上年增加1245萬人,增長3.9%;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02510萬人,比上年減少268萬人,降低0.3%。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員中,在職職工24231萬人,退休人員8695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923萬人和322萬人。
全年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總支出分別為23334.87 億元、19945.73億元,年末累計結存26912.11億元。全年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14883.87億元,同比增長9.94%,其中統籌基金收入9185.84億元;基金支出11817.37億元,同比增長10.37%,其中統籌基金支出7120.30億元;年末累計結存21850.29億元,其中統籌基金累計結存13573.79億元,個人賬戶累計結存8276.50億元。全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8451.00億元,同比增長7.71%;支出8128.36億元,同比增長14.23%;年末累計結存5061.82億元。
在生育保險方面,全年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1432萬人,比上年底增加997萬人,增長4.9%。全年生育保險基金收入861.36億元,同比增長10.28%;支出792.07億元,同比增長3.90%;年末累計結存619.29億元。
在醫療救助和醫保扶貧方面,全年資助7782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直接救助6180萬人次。2019年中央財政投入醫療救助補助資金245億元,安排40億元補助資金專項用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水平。
截至2019年底,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達到99.9%以上。醫保扶貧綜合保障政策惠及貧困人口2億人次,幫助418萬因病致貧人口精準脫貧。
在醫保藥品方面,2019年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中,西藥和中成藥共計2709個,其中西藥1370個、中成藥1339個。此外,還列入了有國家標準的中藥飲片892個。
在藥品采購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國31個省(區、市)通過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網采訂單總金額初步統計為9913億元。其中,西藥(化學藥品及生物制品)訂單金額8115億元,中成藥訂單金額1798億元。網采藥品中醫保藥品訂單金額8327億元,占比84%。
截至2019年底,“4+7”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試點地區25個中選藥品平均完成約定采購量的183%,中選藥品采購量占同通用名藥品采購量的78%。試點全國擴圍后,25個通用名品種全部擴圍采購成功,擴圍價格平均降低59%,在“4+7”試點基礎上又降低25%。
在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上,全國97.5%的統籌區實行了醫保付費總額控制,86.3%的統籌區開展了按病種付費。30個城市納入了國家CHS-DRG付費試點范圍。60%以上的統籌區開展對長期、慢性病住院醫療服務按床日付費,并探索對基層醫療服務按人頭付費與慢性病管理相結合。
在推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方面,截至2019年底,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醫療機構數量為27608家;國家平臺有效備案人數539萬人。基層醫療機構覆蓋范圍持續擴大,二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24720家。全年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272萬人次,醫療費用648.2億元,基金支付383.2億元。日均直接結算7452人次。次均住院費用2.4萬元,次均基金支付1.4萬元。
截至2019年底,長三角地區全部41個城市已經實現跨省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全覆蓋,聯網定點醫療機構5173家,其中上海市設有門診的醫療機構已全部聯網。長三角地區累計結算64.6萬人次,涉及醫療總費用14262.2萬元。西南五省(云南、貴州、四川、重慶、西藏)啟動跨省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
在醫療保障基金監管方面,繼續實施打擊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專項行動,各級醫保部門共現場檢查定點醫藥機構81.5萬家,查處違法違規違約醫藥機構26.4萬家,其中解除醫保協議6730家、行政處罰6638家、移交司法機關357家;各地共處理違法違規參保人員3.31萬人,暫停結算6595人、移交司法機關1183人;全年共追回資金115.56億元。全年國家醫保局共組織69個檢查組開展全國性飛行檢查,覆蓋30個省份、149家醫藥機構,共計查出涉嫌違法違規金額22.26億元。
國家醫保局回復全國政協委員提案,明確將統一規范因病致貧重病患者認定條件 關于對結核病人實施單病種付費,國家醫保局明確,將結合支付方式改革,鼓勵地方探索單病種付費,總結試點經驗,完善醫保支付政策。
以大病保險為例,目前我國全面取消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封頂線,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較普通居民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貧困人口的常見病、慢性病和大病重病醫療費用負擔均得到有效減輕,對緩解貧困和幫助脫貧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6年,三明市再次調整了個人賬戶劃撥,上調共濟報銷待遇,降低普通門診的起付線,門診特殊病種的種類增加近一倍,病種年度報銷費用也不同程度地提高。目前,北京、上海、浙江、廣州、青島、廈門等地已相繼實施了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開展了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改革與門診費用統籌的探索。
據國家醫療保障局網站消息,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會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制定印發了《關于做好2020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對進一步做好2020年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工作作出部署。
——在傳統的二線藥物治療下,耐藥結核病的治愈率平均50%左右,而現在由于項目引入的新藥,初步結果顯示患者治愈率可以提高到85%;在浙江衢州市常山縣,有一支“移動結核門診”志愿服務團隊在結核病患者人文關懷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記者從安徽省醫療保障局獲悉,安徽近日出臺《安徽省基本醫療保險按病種分組付費指導方案(試行)》,全面推行基本醫保以按病種分組付費為主的支付方式。
原標題:“4+7”帶量采購擴圍 推進醫保目錄談判 按病種“打包”付費 李玲表示,從帶量采購降價,到談判降價,再到按病種付費的開啟,降價、控費,收支兩條線,已成為我國醫改的重要方面。
國慶長假剛剛結束,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以下簡稱“兩病”)患者就收到大禮包。與此同時,《意見》要求完善“兩病”門診用藥長期處方制度,同時要避免重復開藥。張宗久告訴記者,長期處方有利于減少患者多次往返配藥,減少患者的就診次數和相關費用成本。
省衛健委會昨天召開新聞發布會現場 這10種首批救治管理病種分別為: 再生障礙性貧血、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血友病、噬血細胞綜合征等4種非腫瘤性兒童血液病;對于符合條件的貧困兒童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及家庭,各地要落實資助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確保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范圍。
國家醫保局 財政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 國家藥監局關于完善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 為進一步減輕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以下簡稱“兩病”)患者醫療費用負擔,現就完善“兩病”患者門診用藥保障提出指導意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