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1日11:00 來源:政能亮
文丨政能亮特約評論員 于平
最近,深圳灣航道疏浚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出現“湛江”達35次。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事件暴露出抄襲、造假問題,性質十分惡劣,生態環境部已責成廣東省、深圳市生態環境部門依法嚴肅查處。目前省市聯合調查組已完成對編制單位的調查取證,案件進入立案處罰階段。
環評報告意在評估建設項目潛在的環境風險,為政府決策和公眾參與提供重要依據,它堪稱守護綠水青山的“第一防線”。因而,環評報告編制是極為嚴肅的事情,必須理性、客觀。深圳灣的航道疏浚項目,備受當地輿論的關注,環評單位是中科院南海所這樣的知名機構,沒想到竟出現如此惡劣的抄襲、造假問題,令外界大跌眼鏡。
這一抄襲造假事件所暴露出的,不僅是相關技術人員專業操守的缺失,還有把關環節的失守。中科院南海所是海洋專業領域的研究機構,對于其出具的每一個環評報告,按理說都應有嚴格審核的程序。深圳灣環評出現35次“湛江”字眼,以及“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是落實湛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體現”等內容,類似低級錯誤居然沒有被發現,相關審核程序是否形同虛設,顯然是無可回避的疑問。
深圳交通部門在此事中的作為,同樣備受質疑。一份張冠李戴,有著明顯硬傷的環評報告,深圳交通部門不僅未做基本的核查,照單全收。而當抄襲造假被曝光后,深圳交通部門,一度想要淡化處理,要求環評單位中科院南海所“戴罪立功”,重新開展環評。幸而在輿論的窮追猛打和上級部門的干預之下,這種和稀泥處理終于被制止。整個事件的過程中,交通部門只顧為項目護航,而罔顧環境風險的心態可謂一覽無余。
深圳灣環評抄襲丑聞的發生,并不是偶然。它的背后,是環評報告粗制濫造這一久治不愈的頑癥,以及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在生態保護中盛行的形式主義和弄虛作假的風氣。
此前,生態環境部以及各地環境部門,曾多次曝光和查處環評報告抄襲造假等問題。統計顯示,2019年11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施行以來,全國共25家環評編制單位和30名編制人員因環評文件質量問題被采取信用管理措施。
盡管環境部門屢屢對環評報告抄襲造假“下重手”,但這一問題并未得到徹底遏制。究其原因,是某些地方對于環境保護,仍然停留于“口頭重視”,地方官員為了追求經濟發展,漠視環境的代價,環境保護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盛行。尤其一些地方重大工程和項目,由于關乎GDP和地方稅收,往往被另眼相待,在環評上被“通融”的空間較大。一些環評機構,為了迎合相關地方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喜好,往往背棄職業操守,環評報告的粗制濫造因此成為風氣,根本難以呈現真實的環境影響和污染威脅。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專項通知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要求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并從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抓起改起。這其實也給環評造假的治理,指明了方向。
生態環境部之前表示,未來將加大對環評報告的復核比例和抽取頻次,通過大數據比對、查重等手段,展開智能化復核,這些工作無疑是必要的。對于類似中科院南海所這樣的造假機構,應當加大監督,發現問題依法從重處理,不能讓其輕易過關,換言之,要用高昂的違法成本,倒逼環評機構的狠抓專業和規范。
但在盯住環評機構的同時,更要盯住那些委托環評的政府部門和負責為環評審核把關的地方環境部門。對于這些部門敷衍自身職責,把環評當成走過場,為環評粗制濫造開綠燈的行為,同樣不能放過,要用動真格地查處,通過層層壓實責任,遏制環評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對縱容和包庇環評弄虛作假的部門和官員,嚴厲追責。拆穿環評機構和地方政府部門的“雙簧”,讓環評回歸科學和公正。
環評應當成為生態環境治理利器,而非環境違法的堂皇外衣。深圳灣環評出現抄襲造假,這是環評的公信力之殤。對于此事,固然需要問責到位,但同時更應藉此機會,舉一反三,以零容忍的姿態,向生態治理中的弄虛作假、形式主義宣戰。用法治為生態治理護航,確保環評報告的嚴肅性,從而筑牢守護綠水青山的“第一防線”。
近日,“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五大經濟特區,實地調研各式各樣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的治理實踐。位于廈門的官任社區隨處可見雙語引路牌,為來自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千余位境外人士服務著,成為國際化社區建設“樣本”。
21日下午,“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成員經深圳灣口岸入境香港。隨后,他們乘車抵達下榻酒店,香港各界民眾在住地迎接,市民拉起寫有“熱烈歡迎國家抗疫援助隊來港助抗疫”的橫幅,向隊員們送上鮮花,表達對他們的熱烈歡迎。(總臺記者 金東 朱丹 周偉琪 劉志敏 馮良辰 王瀛 蘇子杰 ) (編輯 崔智琳)
內地50名核酸檢測人員21日經深圳灣口岸入境香港。” 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也指出,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香港特區政府集中精力抗擊疫情,保障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展望未來,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也表示,發展依舊是硬道理,香港社會各界當團結一致,恢復經濟、社會和民生發展,讓香港重新煥發活力。
來自廣東省各醫院的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的7名先遣隊隊員在深圳灣口岸出發前和送行人員合影(8月2日攝)。 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8月2日,抵達香港的“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的7名“先遣隊”隊員合影。
袁詠儀(靚靚)早前回內地復工拍攝電影,于這個月2日由香港到深圳后,按規定到酒店隔離14日,至16日隔離結束,當日她在社交網發文,留言:“盡公民責任,完成了,有愛的酒店為每位隔離的朋友準備一份畢業禮物。
目前,陸路口岸境外疫情防控壓力很大,海關檢疫人員正徹夜值守。在陳慧敏和同事們的努力下,深圳灣海關已累計對1.7萬多名旅客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排查高風險旅客7千多人,經采樣檢測核酸陽性確診病例33例。
謠言:近日,“重慶市長壽區沙井市場因韓國、意大利來的人被確診,再次實施管控”等消息在網絡流傳。真相:3月16日,襄陽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通告回應:經核實,網上發布的消息均系謠言。
3月17日下午,記者來到深圳灣口岸,在入境大廳外看到,陸陸續續有旅客三三兩兩地從入境通道走出,現場人流稀疏,且井然有序。據分流站的工作人員介紹,工作人員會按照目的地給旅客貼上目的地標簽,然后引導到設置的集散等候區內,接著會有專車把旅客送到目的地。
3月17日下午,記者來到深圳灣口岸,在入境大廳外看到,陸陸續續有旅客三三兩兩地從入境通道走出,現場人流稀疏,且井然有序。據分流站的工作人員介紹,工作人員會按照目的地給旅客貼上目的地標簽,然后引導到設置的集散等候區內,接著會有專車把旅客送到目的地。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12月11日,一只水鳥在深圳灣的灘涂上覓食。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12月11日,水鳥在深圳灣的灘涂上覓食。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12月11日,鳥兒在深圳灣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