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4日14:17 來源:映象網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是發揮民營企業參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企業力量和愛心的一項重大舉措。各級黨委政府和駐村工作隊要充分發揮企業幫扶資源,深耕幫扶方式,發揮本地和對口幫扶愛心企業的資源優勢,聚焦產業扶貧、人力資源和教育改善等方面,創新幫扶方式,促進共同富裕的社會責任,爭做決勝脫貧攻堅的踐行者。
聚焦產業扶貧,開展“產業股金”式幫扶。黨員領導干部要積極圍繞“拔除窮根”,積極實施產業扶貧,不搞“碎片化資助”“給錢脫貧”的“花架子”,而是要利用企業自身資源優勢,側重利長遠的產業扶貧方式。扶貧干部要充分發揮貧困地區生態環境資源,著力引導愛心企業主動謀劃扶貧產業項目,開展“產業股金”的幫扶方式,大力發展特色旅游項目、生態農業種植、農畜產品和扶貧酒店等集體經濟體,股權由貧困戶共同持有,讓貧困戶從扶貧產業項目收益中進行分紅,從而讓貧困戶得到長期的經濟收益。所以,黨員干部要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在貧困地區建設產業幫扶項目、培育村集體經濟體,幫助貧困地區貧困戶和群眾實現家門前就業、實門口致富。
聚焦人力資源,開展“互助共享”式幫扶。黨員干部要樹立“互相幫助、資源共享”的扶貧理念,積極引導企業和貧困戶“互動”起來,讓貧困地區的人力資源成為脫貧資源,讓貧困戶的勞動力轉化為經濟收益,讓企業在于貧困戶的“互動”中得到實惠。如:開展“互助豬、互助雞”等共享養殖扶貧方式,由企業提供豬仔、雞苗給貧困戶喂養,并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指導貧困戶科學養殖、綠色養殖,待生豬出欄后和雞養大后,由企業和企業員工按市場價進行購買。“互助”模式既讓貧困戶通過自己的勞動有尊嚴地持續獲得收入,也讓企業和企業員工參與公益幫扶的同時吃到放心的食材,實現“互助共享”,實現了貧困戶的持續增收,更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聚焦教育改善,開展“民生補鈣”式幫扶。黨員干部要高度關注貧困地區社會事業和民生保障問題,引導企業在貧困地區開展“民生補鈣”式幫扶活動,幫助貧困戶解決生活難題和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積極向貧困地區傳遞社會愛心和人文關懷。充分發揮企業的幫扶愛心和資金作用,引導民營企業在貧困地區開展愛心助學,并積極修建公共服務設施、生活設施及村民活動中心,捐建幼兒園、學校和幫助學校改善教學設施,幫助貧困戶解決生活不便,增加貧困戶的生活休閑需要,改善當地學生的教育設施環境,讓村民生活得到實惠,閑時生活更加豐富,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有學可上、有書可讀”。(作者:李井江)
11月18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一行赴蘇寧集團總部考察。
9月30日,光山縣弦山辦事處椿樹崗村世旺合作社社員正在收割珍珠稻。今年夏糧喜獲豐收,全省430萬畝小麥繁種田,產種18億公斤左右,除滿足自身需求外,還可外調余種6億公斤。根據當前墑情和未來氣候趨勢預測,麥播期間全省大部分地區墑情適宜,整體上利于冬小麥整地播種和正常出苗。
扶貧干部要做“給力尖兵”,實實在在地幫助基層群眾,讓脫貧攻堅真正惠及每個困難群眾。
黑龍江樺川縣雙興村的稻田里,綠意濃濃,一派生機。” 李玉成介紹,合作社從2018年開始對接上了中國農科院,請專家幫忙選育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看全國,越來越多像玉成現代農機合作社一樣的新型主體挑起糧食安全的大梁。
5月8日下午,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舉行第93場新聞發布會,解讀《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紓困的通知》,從金融、財稅、保險、用地、項目建設等十個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具體、可量化的政策,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給予支持。
4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期間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工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在優良品種上,糧食作物良種實現了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達95%以上,品種更新換代了5-6次,推廣了一大批優良品種,儲備了一批優質、高產、抗逆新品種。
4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期間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工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介紹,農業科技對豐富中國人的“米袋子”“菜籃子”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20年,他扎根基層社區鞠躬盡瘁;20天,他奮戰防疫一線絕不后退。20年,他始終熱血滿腔;20天,他守好每一班崗。20年,他給社區工作人員做了榜樣;20天,他讓疫情中的群眾常懷希望。他就是鄭州市二七區福華街街道辦事處航海北街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濤。
在廣西賓陽縣,韋本輝用刀耕火種、人工鋤頭、牲畜犁頭、拖拉機犁耙、粉壟鉆頭等,做了“五千年農業模式”試驗。2018年10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專家在江西測試,粉壟種植紅薯平均比傳統耕作增產超過100%。
如山西洪洞縣農戶畝均節本增效22%,7個服務型合作社也實現增收20%;黑龍江超越現代玉米種植合作社服務面積從2018年的16.4萬畝,增加到2019年的50萬畝。引導小農戶集中連片接受社會化服務,需要村級組織從中協調,由于農民普遍受益,“村兩委”班子威信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