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4日16:57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眼下,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各地復工復產、復市復業的工作正在加速展開,許多行業、許多項目正在搶時間、趕進度、補損失。“五一”假期,在國家重大工程的建設一線,勞動者們堅守崗位,用實際行動詮釋勞動之美。
在海拔4400多米的四川稻城海子山上,“五一”期間,世界規模最大、靈敏度最高的宇宙線觀測站正在加緊建設。大雪過后,近百名工程人員正抓緊趕工,力爭在今年年底完成全部基建工作。
大科學裝置是原始創新的國之重器。在安徽合肥的科學島上,依托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裝置,科研團隊放棄“五一”休假,正在進行細胞工程研究攻關,為臨床醫學精準用藥提供技術支撐。同樣,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的工程團隊,也在這個“五一”假期進行裝置降溫和抽真空作業,以確保能盡快進行新一輪放電實驗。
把每一項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今年,中國將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在接收火星探測信號的70米天線現場,科研團隊正在“五一”假期加緊進行天線吊裝后的調試工作,以確保能夠準確接收來自4億公里之外的微弱信號。
AG600是中國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也是當今世界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陸兩棲飛機。“五一”期間,AG600的最后一批改裝零部件全部到位,機務隊長郭佳和同事們要把AG600調試到最佳狀態,確保完成今年海上首飛的重要任務。
在復工復產和轉產過程中,國內抗疫物資出口企業面臨訂單紛雜、產品標準混亂和相關法律不明確等困難。中國衛生法學會等組織日前共同發起國際抗疫聯合行動,并組織起草《國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檢測方案》,將其翻譯成英語、法語等;提供遠程培訓、專家指導,成立由法律、醫療等行業專家組成的咨詢部,匯總符合各國標準的抗疫物資信息,加速企業復工復產。
“五一”期間,從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在建場館到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項目,從渝黔高鐵南川段重點工程到寧波舟山港沈海高速連接線工程,廣大勞動者奮戰在工程一線,力爭把被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北京至雄安的京雄城際鐵路是雄安新區建設的首個重大交通項目,今年年底將全線通車運行。受疫情影響,工程進度整體滯后了1個月;“五一”期間,12000多名鐵路建設者堅守崗位,晝夜奮戰在這條重要干線上。在全國首個350公里高速鐵路鋼結構全封閉聲屏障施工現場,建設者們為每一顆螺絲釘都編上了編號,每一條焊縫都要經過400萬次的耐疲勞測算,確保工程質量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不知不覺中,新冠疫情發生快一年了,去年春節里的很多非常防護,如今已經成為日常的防護手段,比如戴口罩、不聚集、勤洗手。考慮到疫情防控的需要,建議有條件的旅客,盡可能錯峰出行。
12月3日,“中國夢·大國工匠篇”活動采訪團一行來到簾子布公司,走進公司捻織二廠保全工段長、勞模工匠王建勛的故事。簾子布制造過程中產生的棉塵俗稱花毛,是捻織車間火災事故主要危險源之一,減少花毛、收集花毛一直是困擾捻織車間的老大難。
”1996年,陳建平經過2年的學習,走上了焊工生涯,他始終牢記父親的話,手臂上的傷疤也見證了他20多年以來對焊接工作的執著與堅守。從學徒到熟練焊工,再到鍋爐焊接質檢員、技術員,從普通工人到技師再到高級技師、焊接技能教練……陳建平在師傅指導下不斷學習,在弧光閃耀中鍛煉,在焊花飛濺中成長。
似乎與焊槍結下了不解之緣,17歲的方剛小伙,第一次拿起焊槍便再也沒有放下,憑借鉆研與努力逐步成長為一名焊接技能專家。2020年12月1日,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走進中國電建集團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術培訓中心(鄭州),走進中原工匠陳建平的故事。
6.37億人次游客,同比恢復79.0%;4665.6億元旅游收入,同比恢復69.9%。這個假期,湖北累計接待游客5228.5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48.29億元,分別恢復到去年國慶假期的82.74%和72.26%。
題:車流動起來、市場熱起來、經濟活起來——平臺大數據里的這個黃金周
假日經濟不只是簡單的“節日經濟”,也不是單純的“旅游經濟”,它的發展離不開龐大的產業體系支撐。其二,要進一步做大假日經濟“蛋糕”,推動假日消費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有機銜接。
假日經濟不只是簡單的“節日經濟”,也不是單純的“旅游經濟”,它的發展離不開龐大的產業體系支撐。其二,要進一步做大假日經濟“蛋糕”,推動假日消費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有機銜接。
光明日報北京10月2日電 記者姚亞奇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國慶中秋假期首日,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0.9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3.8%;實現旅游收入766.5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8.9%。
“紹興全市銀行機構已走訪對接企業1025家,其中298家企業已獲首批授信支持。如何確保新增信貸資金流入小微企業,提高銀行貸款首貸率是一個有效的辦法。” 除了出臺支持小微企業政策,中國銀保監會還采取措施,積極引導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