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6日18:03 來源:人民日報
網絡品牌、中華老字號、“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近日,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郵政局、中國消費者協會共同組織的“雙品網購節”上,一大批特色商品讓消費者大開眼界。由于商品種類豐富、促銷手段多樣,不少消費者敞開腰包“買買買”。
“雙品網購節” 以倡導品牌消費、品質消費為目標。本屆“雙品網購節”于4月28日啟動,超過109家平臺和企業參與,通過促銷讓利的方式,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參與,助力提振消費市場活力。
疫情防控期間,在線醫療、網絡教育、生鮮配送、新零售等在線消費需求爆發式增長。大型商超連鎖等線下實體店也加強與線上平臺的合作,打通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在為消費者提供更好服務的同時拓展服務業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網絡零售規模和去年基本持平,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加5.9%,網絡零售對消費的促進作用進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舉辦“雙品網購節”有多重意義。
“通過整合各類資源舉辦大規模網購節,可以為更多優質產品提供更多展示銷售的平臺和渠道,幫助廣大企業和農戶克服疫情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東表示。舉辦網購節,加強政企聯動,發揮“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的作用,有利于引導電商平臺豐富數字化的服務內容和產品,為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賦能,提升抗風險能力。
“雙品網購節”得到線上線下商家的積極參與。蘇寧投入超過20億元的消費補貼,發揮線上線下全場景優勢,以蘇寧易購APP為核心,實現家樂福、蘇寧小店、蘇寧廣場、蘇寧影城、PP體育等業態全面參與,為消費者帶來全方位優質服務。
農村消費市場也是本次“雙品網購節”的重點。今年一季度,即使受到疫情影響,農村地區收投的快件量依然超過了30億件,支撐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超過2000億元。“雙品網購節”期間,相關部門深化電商快遞協同,確保農產品和農村消費者購買的商品“運得出、運得快、運得好”。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認為,相比上一屆,本屆“雙品網購節”依托電商消費大數據,聯動生產加工企業,商品品種豐富,能夠引領產業新發展,促進供需雙升級。活動還專設投訴通道,強化電商物流協同,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記者王俊嶺)今天,記者從商務部召開的網上例行新聞發布會了解到,1-6月,全國網絡零售額達5.15萬億元,同比增長7.3%;增速連續4個月提升,6月當月增幅達18.6%。
買它,買它……” 5月26日,聽完直播間里的介紹,在鄭州工作的趙春劍立馬下單,搶購了5斤江蘇揚州高郵咸鴨蛋。5月以來,枇杷、荔枝、櫻桃等應季水果陸續上市,在生鮮電商、網絡直播、原產地直銷等模式的推動下,銷售火熱。
“當前‘618’網絡購物節已經開啟,6月的電商需求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長,行業將持續呈現上揚態勢,我們預計6月快遞業務量仍將保持高增長。買它,買它……” 5月26日,聽完直播間里的介紹,在鄭州工作的趙春劍立馬下單,搶購了5斤江蘇揚州高郵咸鴨蛋。
“當前‘618’網絡購物節已經開啟,6月的電商需求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長,行業將持續呈現上揚態勢,我們預計6月快遞業務量仍將保持高增長。買它,買它……” 5月26日,聽完直播間里的介紹,在鄭州工作的趙春劍立馬下單,搶購了5斤江蘇揚州高郵咸鴨蛋。
4月28日至5月10日,商務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郵政局、中國消費者協會,開展了第二屆“雙品網購節”促銷活動。“五一”期間,有的電商平臺上,武漢市餐飲線上日均消費較前一周增長超過113%。
高峰介紹,4月28日至5月10日第二屆“雙品網購節”期間,參與電商企業達115家,品牌超十萬個,網絡店鋪超百萬家,總銷售額達1825.1億元人民幣,帶動同期全國網絡零售額超4300億元,同比增長20.8%。而商務部數據顯示,“雙品網購節”期間,全網在線餐飲銷售額環比上月同期增長68%;在線旅游銷售環比增長超過150%。
5月4日晚,上海“五五購物節”正式啟動,南京路步行街重聚人氣,沿街不少商家采取“線上線下”聯動,推出各類促銷活動,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來“血拼”。在“五五購物節”的有力帶動下,目前上汽集團已在上海地區累積收獲意向客戶33062個,同比增長99.1%;獲得訂單3692個,同比增長85.1%。
雙品網購節完美收官,期間,蘇寧全品類訂單量相比2019年同期增長74.2 %。蘇寧集結上千款優質品牌以及特色助農產品,邀請蘇寧拼基地、C2M定制以及產業帶等小品牌和共同參與到本次活動中。
商務部大數據監測顯示,“五一”期間全國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36.3%,為緩解疫情影響、促進消費回暖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已經取得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 “五一”消費市場從疫情沖擊中快速復蘇,體現了我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5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交通運輸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解讀“五一”期間服務行業的運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