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4日10:25 來源:半月談網
近日,湖南出現“新大頭娃娃”事件的新聞引起輿論熱議。有媒體報道稱,湖南省永興縣一家母嬰店的導購員將一款名為“倍氨敏”的固體飲料當成奶粉向家長推銷,致使嬰幼兒服用后出現營養不良等癥狀。根據當地通報,有關事件的調查正在進行。
一些嬰幼兒由于體質特殊,對牛奶容易過敏,需要服用特殊醫用配方奶粉。個別專業人員竟利用孩子家長的信任,借機推銷其他不符合標準商品。湖南金州律師事務所律師袁小露認為,經銷商以固體飲料充當“嬰幼兒配方奶粉”進行銷售,屬虛假宣傳,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實際上,僅在湖南,這樣的現象已被披露了不止一次:
——2018年10月,未滿一歲的患兒李某某因腹瀉在郴州市某醫院就診,經檢測被認定為重度牛奶過敏。醫生陳某某推薦某款氨基酸配方粉,并開具處方。此后,患兒家長在這家醫院的便民藥房等地購買這款配方粉,直至去年9月得知這款配方粉因故被廠家召回。患兒家長查詢發現,這款所謂的配方粉實際上是固體飲料。
——2019年,長沙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調查一款“配方粉”涉嫌造假案件時發現,所謂的“適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實際上是復合型固體飲料,企業在市場營銷時使用誤導性字眼,宣稱其采用特殊配方,具有特殊醫學作用,使消費者誤以為是奶粉。
“新大頭娃娃事件”何以發生?固體飲料是如何被消費者當作“配方奶粉”購買的?追溯以上案件調查結果可見,在針對牛奶過敏兒童的商品生產銷售鏈條上,出問題的環節或為生產環節存在“打擦邊球”行為,或為銷售環節存在濫用專業身份誤導消費者行為。而每一次事件查處、公布的背后,都隱含著難以計數的家庭對嬰幼兒健康的無盡擔憂。從家長聯名反映的“舒兒呔”,到目前正在調查的“倍氨敏”,消費者抱團網絡維權即便能討來說法,卻難以保證討回嬰兒健康。
奶粉安全關乎兒童身體健康。固體飲料當成奶粉推銷,暴露出一些商家和從業者職業道德的缺失,也暴露出有效的市場監管的缺失。當“新大頭娃娃”事件再次敲響警鐘,誰來保障牛奶過敏嬰幼兒最起碼的食品安全?法律界人士呼吁,當務之急是規范嬰幼兒食品、保健品市場,建立責權分明的市場監督管理體制,加大對涉嫌虛假宣傳和欺騙消費者行為的懲戒力度,以管用的制度,杜絕固體飲料當作奶粉推銷的惡性食品安全事件重復上演。(帥才)
醫務人員還特別提醒,自動體外除顫儀每兩分鐘會對患者的心跳情況進行一次自動評估。志愿者 林晨暉:就是我們做出來的東西,太嚴肅了,太不好玩了,不停想命令別人去做這件事情。
但所謂熱得越狠天氣變化也劇烈隨著冷空氣的到來我省今天傍晚起將風云突變大風大雨和雷暴天氣讓人猝不及防
震動家長圈的湖南郴州“大頭娃娃”事件持續發酵,據媒體報道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將一款固體飲料冒充特醫食品銷售給牛
近日,有媒體報道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將一款固體飲料冒充特醫食品銷售給牛奶過敏兒童,虛假宣傳特殊功能,涉嫌消費欺詐。對此,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湖南省人民政府接連發文,要求對涉事商家進行徹查,依法從嚴從重處罰,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
湖南郴州再現“大頭娃娃”事件。永興縣一家愛嬰坊母嬰店疑將“倍氨敏”蛋白固體飲料充當特醫奶粉銷售。
據悉,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從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先后購進“倍氨敏”法國進口深度水解乳清蛋白(蛋白固體飲料)47件,2019年10月前全部售出。家長們稱他們在永興愛嬰坊母嬰店購買過“倍氨敏”蛋白固體飲料,該店店員稱“倍氨敏”等同于嬰幼兒奶粉。
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曝光,讓每一個中國家長十年怕井繩。誰想到,12年之后“大頭娃娃”事件竟然再一次發生。
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爆出“大頭娃娃”假特醫奶粉事件,產品銷售流程和內幕受到關注。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部分醫院已成為“三無特醫奶粉”(無嬰幼兒配方奶粉配方注冊資質、無特醫食品注冊資質、無特醫食品生產許可)的重要渠道或媒介。2019年2月,國家《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正式發布,解決了國內工廠特醫食品獲得產品注冊但仍無法生產的困局。
據湖南經視報道,近日湖南郴州永興縣多名患者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濕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還有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經媒體調查發現,這些患兒被醫院確診為“佝僂病”,且都食用了一款名為“倍氨敏”的“特醫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