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9日10:29 來源: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提起博物館
你會想到什么?
守護文物的神圣殿堂
史學研究的資源寶庫
藝術瑰寶的大千世界
……
5月18日
國際博物館日
隨南京博物院講解員
一起去參展
新青年·Vlog
第125期
高夢琛
《我在博物館等你》
Vlog·實錄
【高夢琛】
博物館對于我來說,它不僅是一個工作和學習的場所,我已經把博物館當成自己的家。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我守護的寶貝,我不僅想要欣賞它、學習它,同時,我還想把文物背后的故事告訴每一位觀眾。
我是高夢琛,是南京博物院的一名講解員。
從事講解的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升級自己的知識庫。面對不同的觀眾,不同的需求,我們講解風格也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在講解過程當中,如果我面向的是幼兒,那么我會采用比較活潑型的語言,或者是一些帶有啟發式、提問式的方式。
我從事講解工作,已經有八年的時間。我每天的工作時間是八個小時,中午是沒有休息的。在2013年的時候,南京博物院的二期改擴建完成,當時正好也是南京博物院建院80周年,所以我們的講解任務特別繁重,而且長期穿著高跟鞋,我的整個腳都已經磨破了,腳上貼的全部都是膠帶,但是我們依然保持笑容面向觀眾。
除了講解工作以外,我們還主要從事的就是博物館教育工作。在疫情之前,我們每個月都會去到學校里給學生們上課。有一位家長,她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經常到南京博物院來參加博物館課程。一直到小學的時候,他媽媽把他來參加各個課程的照片做成了一個視頻相片記錄。而且,每次他都會在課后,給他媽媽和家里的朋友們,介紹博物館以及在博物館中學習到的各種知識。他告訴他的媽媽,他長大之后也想成為一個考古學家,或者是一個從事博物館工作的人。
南京博物院專門有一個展廳叫做“博愛館”,是專門為視障人群所設計的。雖然視障人群的視力比正常人要弱一些,但是他們的聽力、嗅覺、動手能力、味覺等等都比一般人要更強一些。比如,我們設計了古代的香料系列課程,選取了古代的一些香料,讓學生們通過嗅覺來了解古代的文物。我們還有一些文物復制品,同學們可以通過觸摸來了解它的質地和造型。
講解員其實是聯系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紐帶。它肩負著向公眾傳播文物背后歷史文化精神的職責,正是因為這份神圣的使命,讓我們堅守在博物館,讓我們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這也表達了博物館人希望博物館能夠逐漸融入人們的社會生活當中。以前,我認為博物館是一個非常高冷的地方,但是從事博物館工作之后,我慢慢地發現,其實博物館也是一個非常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地方,博物館人都在用自己的努力不斷地完善它。
希望每一位觀眾都能夠喜歡博物館,熱愛博物館。
在高夢琛眼中
博物館是一本書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看歷史
她從文物中
探究古人生活
研習傳統文化
希望為現代社會帶來啟發
看今天
她將博物館教育帶進校園
設計視障人群無障礙課程
希望每一個群體
都能從中收獲知識與樂趣
看未來
云直播、數字館、3D模型
足不出戶就能線上參展
她給博物館賦予更多想象
希望為文化自信插上翅膀
愛不釋手 手不釋卷
這本厚重而有趣的書
總有一篇適合你
預祝2020年
5·18國際博物館日
主會場活動圓滿成功!
圖一:2019年博物館與革命紀念場館部分數據增長率(注:數據來源于國家文物局公布的《2019年全國博物館名錄》,不含港澳臺地區)四平戰役紀念館成立于1958年,現為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光明圖片
就在這幾年間,人們發現,博物館變了。文創產品的開發,讓人們在生活中領略傳統文化之美,把博物館文化帶回家。下一步,博物館相關人員還需要在宣傳營銷、品牌建立等各個環節精益求精,推動博物館文創精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