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9日07:57 來源:河南衛視
今年全國兩會上,保就業成了重要議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飲、商場、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
中央文明辦日前的一項“重大調整”,也對此做出了呼應。據報道,中央文明辦已明確要求,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消息一出,備受社會關注。不少網友直呼“接地氣”!
多地已行動起來!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四川成都允許在確保不影響居民、交通和不擾亂市容環境秩序的情況下,可以擺攤設點,助力商戶恢復經營和經濟復蘇。
在四川成都黌門街,老成都川菜家常菜館的老板姜韓,正忙著招呼客人,為了保持用餐距離,除了店里的六張桌子,姜韓又在店外臨時擺了七八張桌子。
成都黌門街餐飲商家姜韓說:“我們餐桌能擺到外面來了,外面涼快,也能吸引客人。我們的收入提高了不少,去年一天營業額1000元,我現在營業額能達到(一天)2000元。”
成都市民周璐表示,坐在室外能看到人來人往,感覺更具有生活氣息了。
目前,成都市已經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2234個,大型商場占道促銷點82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17891個,增加就業崗位10萬個以上,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過98%。
成都市文明辦副主任陳永剛接受采訪時表示,允許臨時占道經營,既體現了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又體現了城市的包容和溫度,使成都的文明城市創建以人為本、為民利民惠民。
在河南許昌,為了讓流動攤販規范經營,許昌市創建部門經過認真調研,增加開放一批背街小巷,讓他們在道牙以上區域經營。
許昌市文明辦主任劉少林表示,新增設了九條街道作為便民服務的路段,為商戶提供良好經營環境,同時我們要求城市管理、市場監督等部門為商戶解決問題、提供服務。
本月初,蘭紅利在市區文化路上的火鍋食材店正式營業了。
許昌某火鍋食材店店主蘭紅利說:“剛開始的一周生意還不行,(一天)賣個百十塊錢,現在比那時增加了一兩倍。(政府)提供的這個屋挺衛生、挺干凈,下雨可以挪進去,非常好。”
和蘭紅利一樣,近兩個月來,近20家曾經的流動攤販在文化路中段的便民服務點安了家。
隨著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許昌變“堵”為“疏”,通過一系列措施引導攤販集中規范經營,更好服務市民生活。
浙江杭州在引導市民群眾樹立健康衛生理念、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時,通過開放部分街道為攤販提供經營場地,幫助解決臨時經營設施的難題,實現城市攤販規范化管理,方便市民日常生活。
杭州市文明辦主任鈕俊表示,著眼解決群眾關心、社會聚焦的市容環境秩序問題,有效維護夜市排檔、露天市場管理秩序,引導攤販文明經營,集聚消費人氣,引領促進市場繁榮。
據了解,中央文明辦主動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已明確要求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在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
網友:
真好!路邊小攤才是城市的靈魂!
不過,衛生要管好~
你支持嗎?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聞起來“臭臭”的螺螄粉,成為許多“吃貨”眼中的“香餑餑”。有關柳州螺螄粉的話題,多次登上熱搜,閱讀量超10億次,不少網民“隔空催貨”。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為復蘇經濟、重振餐飲,各地都在問計。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地攤經濟”在連接大眾日常消費需求的同時,也推動著餐飲業的快速回血。
為了助力經濟復蘇,刺激消費,四川成都最近出臺新規,允許街邊臨時擺攤設點經營。在一處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張衛衛就遇到了兩個賣水果的游商,并對他們的行為進行了勸阻。
這一期的早餐,帶你走進濟源。在濟源,肉夾饃大多以豬臉肉為主,而且講究熱肉配熱饃。當地吃貨說了,吃豬臉肉在當地只是肉夾饃的基本操作。李大叔是這家店的老板,問他為啥濟源早上吃肉夾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