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1日15:30 來源:光明日報
底溝新村,是偏居寧夏固原市涇源縣涇河源鎮最南端的一個小山村。走進涇源縣東峽流域,看著2000畝生態套種黑果花楸、金絲皇菊迎著五月的山風努力成長,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只有285人的小村干出的集體成果。
因地制宜 拓寬集體經濟發展空間
2014年,涇河源鎮東峽村、底溝村、石底村被列為生態移民遷出區,隨著三個村村民的先后遷出,近2000多畝耕地和山塬地被閑置了出來,如何在修復生態的同時,有效利用這些大面積閑置土地,成為了一個難題。2016年,底溝村、石底村、東峽村三村合一成立了底溝新村,重新選配了村“兩委”班子,村集體土地資源也被整合。為了恢復遷出后的生態資源,涇河源鎮政府結合每年春秋兩季的荒山造林,動員全鎮18個行政村和綠化公司高標準造林,山地逐年綠了起來。但是,對于底溝新村來說,這樣做還是不夠。
2019年,底溝新村發揮區域產業優勢,探索在土地資源上做文章,實施“四個一”林草產業,發展草畜、特色苗木、中藥材種植,“一村多業”嘗試“多條腿走路”,探尋山綠與民富共贏路徑,為村集體經濟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政策扶持 增強集體經濟發展后勁
2020年,底溝新村按照固原市和涇源縣“四個一”林草產業發展決策部署,以生態與經濟并重、山綠與民富共贏為總目標,準確把握“生態優先、富民為本、綠色發展”定位,在多方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確立了東峽流域“四個一”林草示范項目。為了確保“四個一”林草示范基地項目落地生根,底溝新村多次組織人員前往河南、陜西等地學習取經。經過多方協調,在取得涇源縣自然資源局的項目支持與技術指導下,底溝新村引進既具觀賞價值又有經濟附加價值的金絲皇菊和黑果花楸,實施生態套種,著力促進“山綠”與“民富”有機結合,努力將生態資源轉化為富民資本。
村黨支部書記馬治國指導群眾套種金絲皇菊和黑果花楸
能人帶動提升集體經濟發展活力
選優配強村級領導班子,培養一批年富力強和具有開拓精神的帶頭人,是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最有力保障。馬治國就是通過層層選拔冒出來的“能人”。
2020年春天,馬治國帶著一班人馬開始忙碌了起來,一輛輛大型機械開進了東峽生態恢復區塬地,1300多畝土地在一個月內被墾平旋磨了出來。4月初,馬治國和村兩委班子又帶領近200多名村民走進田間地頭,僅僅10天,1300多畝山塬地被鋪覆上了地膜。4月20日,從河南運來的金絲皇菊、黑果花楸趕在谷雨前栽植了起來,“一棵樹、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林草產業正在東峽流域徐徐鋪展開來,“四個一”林草示范基地逐具雛形。村民也跟著這項工程沾了光。
底溝新村“四個一”工程林草基地
底溝新村2000畝金絲黃菊和黑果花楸種植基地
“雖然我們今年沒有外出打工,但我們兩口子在東峽山上種花栽樹,每天可以掙到200多塊錢,也能照看上家里老人、孩子,挺好的。”村民禹云云高興地說。
談及今后發展,底溝新村黨支部書記馬治國話雖不多,但是言語間透露出的卻是一個“大村”書記的豪氣:下一步,我們繼續實施“四個一”工程,拓展延伸發展中蜂、草畜和中藥材產業,推動生態與經濟并重、山綠與民富雙贏...。。
讓我們期待,在這個“領頭雁”的帶領下,7月的金絲皇菊開遍東峽山間,開出新的“風景”,開出新的“財富”,使鄉村環境美起來,群眾腰包鼓起來,綠色產業旺起來。(通訊員 惠六七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文攀)
抓項目就是穩增長、抓機遇、謀未來,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推進項目落地落實,是有效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的必然選擇。泰安市持續加大省市縣重點項目協調服務力度,落實問題協調推進機制,確保省市縣三級296個重點項目全年完成投資650億元。
系列之四十四:【100秒漫談斯理】“四個一”讀懂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 系列之十一:【100秒漫談斯理】鐫刻在國名上的這兩個字有何深意
聞名全國的三國文化名城許昌,近年來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以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諸多方面走在了河南省前列。中共許昌市委書記 胡五岳: 去年我們許昌市已經被國家十幾個部委確定為中原城市群唯一一家“無廢城市”的試點。
8月29日上午,媒體代表團走進平潭行政服務中心。目前,已入駐行政審批事項1363大項,2019年至今累計受理各類行政審批事項26.3萬件,實現即辦率50%、承諾件提前辦結率77%。投資體制改革“四個一”、原產地簽證管理改革創新、對臺職業資格采信……在投資體制改革、貿易通關便利化、對臺融合發展等多個領域,平潭自貿片區為全省、全國提供了121項可復制可推廣的“平潭試驗成果”。
作為港資代表企業的榮陽實業入駐臥龍區以來,其成長和發展一直備受當地政府高度重視。值得注意的是,榮陽實業集團計劃于今年10月底前,將廣州增城的廠區全部搬遷到南陽光電產業集聚區。
四川省閬中市天宮鎮五龍村村民 王素清:生活過得好,很快樂,幸福日子過得好得很。幾年來,閬中市將人文性、地方性、鄉村性作為鄉村旅游發展核心,在五龍村實施“美麗經濟+共同富裕”民宿旅游發展模式,吸引旅游企業進駐。
鄭州投入6.15億建設40個美麗鄉村試點村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著祖國北疆,黨的十八大后,他在5年時間里兩次到內蒙古調研,同各族干部群眾通信,留下一段段佳話。2019年3月5日,習近平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著重談了生態文明建設問題。
近日,中央宣傳部發布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入選名單,鄭州大學共有4人入選,取得歷屆評選的最好成績。鄭州大學副校長、歷史學院教授張倩紅入選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理論界人才,美術學院院長、教授魏小杰入選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文藝界人才,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陳曉偉,教育學院副教授張瑞平入選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論界)。
3月20日,在河南鑫金匯產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機器轟鳴,一塊塊廢舊不銹鋼經過分揀、切割、打包、壓塊等程序,送入1700攝氏度高溫的轉爐內,熔煉成再生不銹鋼板,進而被加工成各種型號的不銹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