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5日09: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數據來源:財政部
制圖:沈亦伶
“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中央政府要帶頭,中央本級支出安排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按照這一要求,一方面,要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到企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另一方面,財政資金使用要大力提質增效,主要用于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
財政部部長劉昆日前表示,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概括起來就是“發出一個‘信號’,做好四個‘對沖’”,即:適當提高赤字率,明確發出積極信號;增加政府投資,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對沖企業經營困難;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對沖基層“三保”壓力;加強預算平衡,對沖疫情減收影響。
減稅降費規模空前,增強企業獲得感
在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的廠房內,一臺臺智能機器人忙碌而有序地工作著。“這些卸輪機器人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和物流效率。不過項目投入大,籌措資金有難度,多虧了減稅降費措施極大地緩解了公司的現金流壓力,讓我們有余力對設備進行升級換代。”公司董事長劉錦蘭介紹,2019年度公司節能節水項目投資享受了所得稅優惠137.8萬元,減少的各類污染物排放又讓企業年節約環保稅資金60多萬元。
“今年,我們公司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就新增減免稅近200萬元,獲得感實打實。”正大集團岳陽分公司法人代表周永順說,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經營有一定沖擊,但國家的財稅支持提振了企業爬坡過坎的信心。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2019年減稅降費力度空前,全年減稅降費2.36萬億元,超過原定的近2萬億元規模。今年1至4月,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9066億元。
“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漸次落地、效果疊加倍增,有利于降低企業負擔,優化營商環境,提振市場信心,激活市場活力,為我國經濟平穩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李旭紅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
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這2.5萬億元包括2019年出臺的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政策在2020年繼續實施形成的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以及2020年新出臺的減稅政策、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政策和減免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收費政策給企業帶來的新增減負。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前期出臺6月前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等,執行期限全部延長到今年年底。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一律延緩到明年。
“強化階段性政策,同時與制度安排相結合,既體現出我國減稅降費政策的持續性效應,又反映出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進一步提質增效。”李旭紅認為,小微企業數量多、涉及面廣,在供應鏈中涉及多個節點。當前的稅費減免政策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困難行業傾斜較多,有利于全面推進復工復產達產,特別是有利于保居民就業,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專項債發行快馬加鞭,穩投資惠民生
日前,一筆4億元的地方政府專項債資金,幫山東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破解了重點項目資金難題,使市體育學校、汽車配套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得以繼續推進。
“我們將繼續發行專項債券,為重點項目注入資金‘活水’,助力全區重點項目盡快落地,拉動社會投資,加快產業聚集。”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王偉強說。
今年以來,我國大幅增加專項債券發行規模,全年共安排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發行使用快馬加鞭,截至6月9日,已發行新增專項債券21919億元。截至5月31日,已有11447億元專項債資金被使用到項目上,占同期發行額的53%;地方政府已發行的21502萬億元專項債中,用于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基礎設施、民生服務3個領域的資金占比達80%,遠高于去年的25%。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鄭春榮認為,專項債、抗疫特別國債資金能支持一些醫院、學校、供水、地鐵、公路等項目早日建設投產,既有利于穩投資和促就業,也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政府擴大專項債規模、發行抗疫特別國債,是當前對沖疫情影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山東省財政廳廳長劉興云說,今年前5個月,山東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895億元,優先用于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等補短板、強弱項項目。“我們優先落實專項債用作項目資本金政策,以財政資金撬動社會投資。”
多方籌措資金,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關系到政府部門履職盡責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有利于維護經濟運行秩序和社會大局穩定。財政部明確,要建立資金直達基層直達民生的機制,資金使用“一竿子插到底”。
“為了兜實兜牢底線,中央財政努力將財力向基層‘下沉’。”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白彥鋒算了一筆細賬:除了將新增財政赤字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元資金全部轉給地方,2020年國家階段性提高地方財政資金留用比例,2020年3月1日至6月底,在已核定的各地當年留用比例基礎上統一提高5個百分點;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達到83915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增量和增幅都是近年來最高的,并重點向中西部和困難地區傾斜。
財政部明確要求對縣級的轉移支付規模只能增、不能減,確保縣級財力不低于上年水平。“不僅加大資金‘下沉’額度,還通過‘中央財政宏觀調控、省級財政居中協調、縣級財政優先安排’的機制,形成財力向基層傾斜、財政資金惠企利民的制度。”白彥鋒說。
“對抗疫特別國債資金,省財政開展資金、政策、項目‘直通車’管理,在市縣設立特殊賬戶,各級國庫點對點直接撥付資金,確保資金第一時間直達基層,同時強化資金動態監控,確保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直接助力企業紓困發展、保障基本民生。” 劉興云說。
“平衡收支壓力,地方財政部門也要挖潛增效、盤活存量資金。”遼寧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說,目前,已通過對部門預算資金中結轉1年以上的本級財政資金以及結轉2年以上的上級轉移支付資金全部收回,盤活存量資金210億元。
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切實防范債務風險
把更多財力“下沉”到基層,要求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一般性支出要堅決壓減,嚴禁新建樓堂館所,嚴禁鋪張浪費。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中央政府要帶頭,中央本級支出安排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
“通過實施項目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節約行政成本,硬化責任約束,真正做到花錢要問效,無效要問責。中央財政以上率下,地方財政也要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將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下來,上下合力,進一步加大‘三保’力度,同時減輕實體經濟負擔,共克時艱。”白彥鋒說。
上海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全市一般性支出壓減10%;2020年對非剛性、非重點的一般性支出,將再壓10%。上海市目前加強了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逐步將超標配置、低效運轉的資產調入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公物倉”集中管理、調劑使用。“重大賽事、重要會議所需資產,‘能調不租’‘能租不買’。就是要多措并舉、綜合施策,把過緊日子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這位負責人說。
積極的財政政策資金規模和投入力度大,對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把準方向,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集中發力。”劉昆日前在全國財政廳局長座談會上再次強調,財政資金分配使用要提質增效,一筆一筆審批,全程跟蹤監控。“堅決防止項目一批了之、資金一撥了之,杜絕‘蘿卜快了不洗泥’!”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全厚表示,今年地方債發行規模明顯增加,要進一步健全地方政府債務常態化監測機制。既要密切監管地方政府債務總體規模動態風險,也要監測監管好局部地區、個別債券融資項目的風險狀況,防止發生“黑天鵝”事件,及時發現和處置潛在的風險。“尤其要注重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使用績效管理,提高專項債券融資項目的經濟效益,進而為債券資金的還本付息提供可靠的項目專項收入。”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15日 18 版)
產業集聚區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增長極,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占據支柱地位。依托產業集聚區,已形成19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以及127個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 開展產業集聚區“百園增效”行動,是推進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
對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理,不僅解決了建筑垃圾堆放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還可生產再生建材,用于城市建設,減少城市建設對于采砂、采石的需求。 中建八局二公司項目負責人 周承亮:普通混凝土大約500塊錢每立方米,再生混凝土大概450塊錢每立方米,每立方米差了50塊錢。
記者陳力報道:隨著一批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基建項目的落地,內蒙古自治區新基建全面發力,今年前3季度,全區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32.3%。今年6月,“中國移動5G+智慧礦山燎原計劃”在呼和浩特啟動,中國移動與多家礦山締結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釋放5G賦能傳統產業的作用。
聯播+“浦東開發開放30年取得的顯著成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提供了最鮮活的現實明證,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最生動的實踐寫照。●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動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創新,率先構建經濟治理、社會治理、城市治理統籌推進和有機銜接的治理體系。
11月12日,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在上海舉行。在11月12日的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表示,黨中央正在研究制定《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將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獨家音頻丨習近平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總臺央廣記者劉會民、潘毅、馬喆錄制)
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12日上午在上海市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要著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給、高質量產品供給、高效率資金供給,更好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
——習近平總書記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重要講話在上海人民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 “30年前,我們黨把上海浦東作為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宣布浦東開發開放,彰顯我們黨堅定改革開放發展道路的決心、勇氣和毅力。
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12日上午在上海市舉行。會上,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上海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宏,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原所長陳凱先先后發言。
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補齊公共衛生服務短板,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疫情防控能力建設,把各項防控措施常態化。
塑料制品已經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一根吸管、大到一輛汽車,塑料的身影無處不在。 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 張麗君:就是0.025毫米以下的這個超薄的塑料袋,和發泡的這個餐盒,因為它造成的那個污染,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最嚴重的白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