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6日11:44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6月15日電(記者許蘇培)西門子大中華區(qū)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赫爾曼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如何應對新冠疫情危機及其影響已成為重要的時代課題,而國際合作是戰(zhàn)勝疫情的唯一途徑。
“過去幾個月來,疫情席卷全球,給世界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赫爾曼說,“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需要同心協(xié)力,促進全球經濟有序復蘇。”
數月來,西門子為助力中國抗疫努力積極行動,履行企業(yè)社會責任。赫爾曼說,目前西門子在中國的工廠已全部恢復生產,他們將全力支持客戶和合作伙伴恢復運營活力,“西門子與中國休戚與共”。
赫爾曼表示,盡管目前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尚無法完全預見,但要為迎接疫后“新常態(tài)”做好準備,包括更加數字化的協(xié)作方式,以及全球經濟格局的重塑。
他認為,盡管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挑戰(zhàn),但相信中國經濟仍具有強大韌性和增長潛力。他表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和完善的產業(yè)價值鏈,這將為中國經濟發(fā)展提供堅實基礎。
4月28日,中建三局的建設者在湖北武漢光谷大悅城建設工地作業(yè)。(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同時,他表示,中國政府正推出更靈活、聚焦重點和可持續(xù)的激勵政策。隨著這些利好政策的落實,中國經濟將重拾增長勢頭。
“從短期來看,新基建投資將為疫后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為相關企業(yè)帶來新一輪市場機遇。從長遠看,5G、人工智能、工業(yè)互聯(lián)網和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領域創(chuàng)新將為中國的轉型升級提供技術賦能。”赫爾曼認為,這些都與中國致力于更加可持續(xù)和高質量發(fā)展的長期愿景一脈相承。
作為西門子的第二大海外市場,中國是西門子重要的研發(fā)基地和人才來源。西門子在中國建立了本地化的產業(yè)價值鏈,擁有21個研發(fā)中心和超過3.5萬名員工。“我們已經植根中國,成為中國堅定的合作伙伴和中國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赫爾曼說。
西門子已在中國深耕多年,“我們深知如何與中國攜手應對挑戰(zhàn)。我們希望盡己所能,幫助中國客戶迎來疫后更強勁的發(fā)展”,赫爾曼說。
9月24日,省長尹弘在鄭州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赫爾曼一行舉行會談,并出席河南省政府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全面合作框架協(xié)議簽約儀式。尹弘對赫爾曼一行在秋色宜人的時節(jié)到河南訪問合作表示歡迎,感謝客人對推動河南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提出的合作建議。
濱海新區(qū)按下“復工鍵” ——走進力神電池、西門子生產現(xiàn)場
進入2019年,線上流量趨向飽和,人口紅利消失,電商互聯(lián)網明顯進入了下半場。胡旭健提出,在2020年,蘇寧大客戶將以更場景、更智能和更開放的服務能力,為供應商提供全場景的渠道支持。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