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9日22:53 來源:中安在線
上世紀50年代,寧夏中衛(wèi)西北兩面被騰格里沙漠包圍,沙漠曾一度逼近到距城區(qū)僅6公里的地方。中國首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規(guī)劃時,沙坡頭是必經(jīng)之地。經(jīng)過數(shù)代人艱苦探索,人們成功打造出被譽為“中國魔方”的麥草方格固沙法,使騰格里沙漠往后倒退了20公里,也讓中國首條沙漠鐵路暢行了六十余載。
“如煙黃沙遮蔽日,生機綠木斷絕地”,這顯然是對土地荒漠化最貼切的表達。土地沙化是我國當前面臨的最為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之一,是生態(tài)建設的重點和難點。近年來,我國土地荒漠化治理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實現(xiàn)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巨變,探索出了被譽為“中國魔方”的麥草方格防沙治沙方法,增加了中國綠色的覆蓋率,筑牢了中國的“綠色屏障”。
“中國魔方”圈住中國沙地。治沙先固沙。面對土地的荒漠化,帶來的不僅僅是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更是對土地的一種“侵蝕”,在這樣的情況下,治沙刻不容緩。從意外發(fā)現(xiàn)的方形固沙到確立了以麥草方格為基礎的治沙模式,是一段中國治沙的探索。當前,卵石防火帶、灌溉造林帶、草障植物帶、前沿阻沙帶、封沙育草帶,以“一帶護一帶,五帶護鐵路”的方式,共同構成了“五帶一體”的治沙防護體系。“中國魔方”的出現(xiàn),讓中國的沙土不能再“肆意而飛”。
“中國魔方”成就綠色夢想。固沙只是第一步,要更好地治沙,還要解決植被的問題,為沙土披上一身“綠裝”,讓沙能夠真正地“待在”植被之下。在中衛(wèi)固沙林場場史資料中,治沙前輩張宗朗曾9次深入騰格里沙漠考察,先后“破譯”了花棒、檸條等野生植物的生物“密碼”,培育出了用于沙丘造林的大批苗木。苗木為沙土披上了“綠裝”,“綠裝”是沙漠的勃勃生機,被“染綠”“復綠”的沙土,帶給了大家更多的美好,一眼望去的綠色,是防沙治沙的優(yōu)秀成績,是我們期盼的綠色夢想。
“中國魔方”共享治沙智慧。“中國魔方”凝聚了中國治沙的智慧,也彰顯了中國攻堅克難的奮斗精神。在防沙治沙的路上,“中國魔方”不僅僅是中國的名片,更是世界的經(jīng)驗。麥草方格固沙法被海外譽為“中國魔方”,先后有60多個國家的官員、專家前來學習考察。2006年起,中國商務部委托寧夏農(nóng)林科學院開展針對阿拉伯國家的防沙治沙培訓課程,至今共有220多名阿拉伯國家技術人才參加培訓。共享中國治沙智慧,彰顯了中國在生態(tài)治理上的大國擔當,更表達了共筑“地球村”的守護理念。
守護共同家園,我們都是綠色播撒者。“環(huán)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tài)興則文明興,生態(tài)衰則文明衰”……這些生態(tài)理念中,是中國生態(tài)優(yōu)先,不斷筑牢綠色屏障的大國理念。共建生態(tài)中國,我們都是參與者,從一草一木的保護做起,從不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的發(fā)展做起,凝聚強大力量共繪綠色畫卷。
不遺余力呵護綠水青山,北京懷柔的藍天,著實是一微克一微克摳出來的。 近年來,懷柔區(qū)以突破懷柔科學城為統(tǒng)領,以生態(tài)涵養(yǎng)為底線,加快推動會議休閑、影視文化等功能要素融合發(fā)展。
在蘭州市西固水源地,河邊一片片涵養(yǎng)林像一道道綠色的屏障,涵養(yǎng)著這方青山綠水。位于蘭州市西固區(qū)岸門橋的蘭州市城市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是蘭州市主城區(qū)唯一飲用水水源地,沿河道總長度 20.24 公里,總面積 57.26 平方公里,日復一日滋潤著300多萬蘭州市民。
35年間,大漠中植樹200萬株,在毛烏素沙漠里踩出16萬公里足跡,相當于繞赤道4圈。與郭老治沙同步,陜西榆林靖邊縣舊貌換新顏,幾十年人進沙退,澆灌出一片“塞北綠洲”。” 萬畝林場里,郭建軍也專心“刷”起“顏值”來——楊樹、沙柳日漸老化,樟子松正開啟“常綠時代”。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首次授予為新中國建設和發(fā)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在42名榮獲國家勛章、國家榮譽稱號的功勛模范人物中,治沙英雄、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原黨委書記王有德被授予“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
本期,我們走近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看他們書寫的從“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的綠色篇章。郭朝明的孫子郭璽是八步沙“六老漢”第三代治沙人,2016年他進入治沙隊伍。
“我們給它們取名叫做‘草原飛雞’,”百格利生態(tài)牧場負責人呼和圖嘎一登場就有些與眾不同。風后栽植培土、春秋季剪枝、冬季保溫……”翻開老隊長喬義的治沙筆記,里面詳細記錄著白二爺沙壩種樹治沙的點點滴滴。
95萬公頃的原始森林、56年從未間斷的接力守護,380多次的森林撲火任務,在祖國版圖最北方大興安嶺原始林區(qū)的腹地,常年駐扎著一支年輕的森林消防隊伍。從上個世紀60年代組建至今,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奇乾中隊,已經(jīng)在荒無人煙的林海孤島中默默堅守了半個多世紀。
95萬公頃的原始森林、56年從未間斷的接力守護,380多次的森林撲火任務,在祖國版圖最北方大興安嶺原始林區(qū)的腹地,常年駐扎著一支年輕的森林消防隊伍。從上個世紀60年代組建至今,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奇乾中隊,已經(jīng)在荒無人煙的林海孤島中默默堅守了半個多世紀。
隨著鏡頭,我們來到新疆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每到遷徙季節(jié),數(shù)百萬只候鳥在飛越天山和阿爾泰山時,都要在這里進行能量補充,休憩后再南遷或北飛。截止到目前,瑪納斯縣累計投入2.95億元進行濕地公園保護與恢復建設,濕地面積不斷“長大”,從原先不到10萬平方公里增加到17萬平方公里,水面升高了一米。
據(jù)統(tǒng)計,2018年,平頂山市完成營造林43.18萬畝;高標準完成生態(tài)廊道13萬畝,總里程950公里;全市建成區(qū)綠化覆蓋率43.85%,人均公園綠地12.66平方米。如今,鷹城大地上,專業(yè)造林公司、造林大戶、巾幗服務者等社會各界力量都活躍在為“大地披綠”“增綠護綠”工作的一線。
網(wǎng)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wǎng)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