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3日12:38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天上北斗,近在身邊。在中國入網的智能手機里面,已經有70%以上的手機提供了北斗服務。除了為你導航,北斗還能檢查你有沒有“停車入欄”、幫忙給珠峰測身高……就像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所總結:“就怕你沒想到,沒有做不到”。
幫助老年人跨過移動支付這道“門檻”,首先需要金融機構從產品設計層面入手,切實提升移動支付產品的便捷化程度。我們相信,只要各方協同發(fā)力,真正把老年人的需求放在心上,就一定能夠讓他們享受到更方便更充分的金融服務。
幫助老年人跨過移動支付這道“門檻”,首先需要金融機構從產品設計層面入手,切實提升移動支付產品的便捷化程度。我們相信,只要各方協同發(fā)力,真正把老年人的需求放在心上,就一定能夠讓他們享受到更方便更充分的金融服務。
量子,微觀世界的神秘存在,它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單位,可以“糾纏”,可以“疊加”,特性怪異而奇特。針對中國量子科技如何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構筑發(fā)展新優(yōu)勢,習近平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具體的部署。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僅23%會上網,在農村這個比例更低,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突出。信息時代,幫助農村老人學會使用智能手機,讓他們會網購,會上網聊天、看新聞,可以使他們的晚年生活更便捷、更豐富多彩,充分享受數字化帶來的發(fā)展成果。
人的一生就“生老病死”這四個字,人都會變老,但如果當你老了,卻發(fā)現由于技術的進步,你出門處處受限,很多事都干不了了,去醫(yī)院看病得用手機預約,你不會。如果說,自助服務等對應解決的是老人的數字鴻溝,而如何在嶄新的院區(qū)進行適老化改造,對應解決的則是成功進到醫(yī)院后老人友好的感官體驗。
不少老年人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無法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主任盧向東介紹,方案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chuàng)新并行,圍繞老年人出行、就醫(yī)等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7個方面20條具體措施。
王海東表示,一是在使用智能技術的同時,要求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還要保留傳統的服務方式。暢通家人、親友或者家庭簽約醫(yī)生為老年患者代為掛號渠道,一定要保留這個渠道,還要暢通這個渠道。
地鐵里沒有“健康碼”不能乘車的老人,醫(yī)院里不會手機掛號不能就醫(yī)的老人,冒雨交醫(yī)保卻因拿的是現金而被拒的老人,被家人抬著在銀行柜員機前進行人臉識別的94歲老人……隨著老年人被困在“數字鴻溝”里的問題日益凸顯,國家終于出手了。
掃碼支付、手機掛號、出示“健康碼”……這些在年輕人看來易如反掌的操作,對部分老年人來說卻舉步維艱。北京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日前印發(fā)通知,要求在2020年底前,所有醫(y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y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
網曝“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 涉事銀行道歉→(點擊了解詳情)老人冒雨獨自用現金交醫(yī)保遭拒,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已上門為老人辦理了居民醫(yī)保,并將規(guī)范工作流程。來源: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事業(yè)部編輯 趙東、中國之聲、澎湃新聞、每日經濟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