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1日09:18 來源:南方日報
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等十個部門6月29日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工作 健全義務教育有保障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要求確保今年全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切實解決因學習困難、外出打工、早婚早育、信教而輟學問題。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義務教育作為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具有強制性、普及性、均衡性特征。強制性意味著“必須上”,普及性強調的是“免費上”,均衡性則蘊含“平等上”的追求。“十三五”規劃明確要求,2020年全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要達到95%的目標。截至6月14日,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輟學人數由去年年初60萬人減少至6781人。現在看來,目標已初步達成,相關部門為何專門再強調?
從現實出發,盡管目標任務已經初步完成,但受辦學條件、地理環境、家庭經濟狀況和思想觀念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西部一些地區仍不同程度存在失學輟學現象,小學畢業年級和初中學生輟學、流動和留守兒童失學輟學問題仍突出,甚至不排除有人可能“因疫輟學”。十部門在這個階段再次強調控輟保學,很有針對性,在回應一些現實訴求的同時,也是在表明一種態度:義務教育關系重大,不僅要達成95%目標,更要有“一個都不能少”的追求。
教育是黨之大計、國之大計。從教育的視角來看,“知識改變命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打通社會階層流動、促進社會整體進步的重要方式。而從扶貧的視角來看,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正所謂“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是國家對人民的莊嚴承諾;也只有扎實抓好教育,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成長成才,才是提高扶貧工作實效的長效方法。
當然還要看到,除了經濟困難的因素外,還有因學習困難、外出打工、早婚早育、信教而產生的輟學問題。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多管齊下,堅決禁止各種違法違規導致的輟學現象,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做好勸返復學工作。比如,建立對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扶制度,嚴厲打擊使用童工等違法犯罪行為,依法依規制止早婚早育等現象,破除“讀書無用論”的怪論等。總之,青少年不能預見自己的未來,讓他們普遍接受義務教育,是正確的引導、負責任的體現。
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是教育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政治任務,也是“兩不愁三保障”的底線目標之一,事關脫貧攻堅的成效和全面小康的成色。接下來,各地區各部門都要將控輟保學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動員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早日實現“一個都不能少”的預期目標。(扶 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義務教育要有保障。——啟動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中央財政每年投入近300億元,重點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增強農村學校吸引力。
23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透露,目前,全國輟學學生由去年大約60萬人降至2000余人,導致學生輟學的原因集中在五個方面。——對于殘疾的兒童,就要通過多種途徑,根據殘疾的程度,通過隨班就讀,特殊教育安置以及送教上門多種途徑,解決孩子教育的問題,要因人施策,解決有保障的問題。
“義務教育有保障的目標基本上實現了。” 鄭富芝介紹稱,截止到今年9月15日,全國輟學的學生由去年大約60萬人,“到9月份的時候已經降到千位數,就是2419人。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9月17日17時,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過666萬例,達6662256例,累計死亡197397例。疫情肆虐之下,美國校園面臨著財務惡化與感染激增的雙重危機,而受傷最重的,往往都是那些貧困家庭出來的學生。
(政務記者 申華)“義務教育有保障”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是貧困家庭擺脫貧困的根本之路。2016年秋季學期以來,全省累計資助建檔立卡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759.03萬人次,發放資助金33.19億元,確保不讓一個貧困家庭的學生因貧失學輟學。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今年中央財政資金直達地方、保障民生的重點。平江縣漢昌鎮洪家塅是湖南省最大的異地扶貧搬遷安居小區,總共安置了全縣的貧困戶7787人,張勝福一家就是其中一戶精準扶貧戶。
近日,教育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工作 健全義務教育有保障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新發布的《意見》強調,要確保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外,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確保2020年全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
隨班就讀是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重要途徑。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要加大對隨班就讀學生的關愛幫扶力度,建立學生之間的同伴互助制度,促進共同成長。
(記者趙婀娜、張爍、丁雅誦)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上杜柯鄉中心小學學生桑青卓瑪一年前輟學,校長和包村干部曾去家里反復勸說她復學。” 義務教育有保障是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也是“兩不愁三保障”的底線目標之一,事關脫貧攻堅的成效和全面小康的成色。
盤旋繞行在貴州山區采訪,時時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條脫貧攻堅標語。在望謨縣麻山鎮,農民楊光友家的外墻上刷著兩條標語,“世界再大也不怕,學好文化走天下”,“家庭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