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0日08:52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作為博物大省,我省兩個國家級的博物館(遺址公園)即將開建。
其中一個是黃河國家博物館,另一個是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
未來建成后預計啥模樣?河南商報記者進行了打探。
黃河博物館之外,我省將新建黃河國家博物館
【黃河國家博物館】
【設計方案預計8月10日前出來,今年9月開工】
7月7日,省人民政府重點項目建設辦公室發布《關于補充納入2020年省重點項目的通知》,黃河國家博物館建設項目名列其中。
此前,我省已經有一個黃河博物館,接下來將建設的黃河國家博物館有哪些不同?
據了解,新的黃河國家博物館位于鄭州市文化路與黃河大堤交叉口東南角。根據定位,它將成為展示黃河地理、人文、歷史、治理的綜合博物場館,形成一站式黃河文化的綜合平臺和地標建筑。此外,根據很多專家此前表述,黃河國家博物館還將成為全面收藏、展示、研究和傳播黃河文明的重要基地。
簡單說,它將是現有黃河博物館的“國家級”版本,這從規格上也可以看出。7月8日,黃河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由水利部、文旅部、河南省共建的的黃河國家博物館,目前已經列入重點項目。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2018年,鄭州市曾傳出消息稱,將建設國家級的“黃河文明博物館”,還召開多次研討會,它和黃河國家博物館是一回事嗎?上述工作人員解釋說,“兩者有一定關聯,后者在前者的基礎上,結合新要求新理念進行了很多調整?!?/p>
上述工作人員介紹說,關于黃河國家博物館,目前整體設計方案還沒有定下來,預計8月10日前出方案,隨后提交討論,具體建設時間預計在9月份,以最終通知為準。
黃河博物館之外,我省將新建黃河國家博物館
【設有專題展廳,像“復興之路”一樣動態更新】
對于黃河國家博物館的最新進展,上述工作人員介紹說,正進行陳展大綱設計。
他介紹說,根據陳展大綱初步方案,目前規劃包括天生黃河(黃河自然部分)、中華根脈(黃河文化部分)、治河春秋(黃河治理部分)、,包括最后一個展廳,體驗黃河,“最后是一個大的互動體驗展廳走進黃河(黃河體驗部分),前面三個展廳中,也會增加很多互動體驗項目?!?/p>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上述展廳外,黃河國家博物館還將增加兩個專題展廳,展陳內容動態更新,一個像國家博物館展示的“復興之路”一樣全景式展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整體情況。另一個展示世界主要大河自然、社會、文化等。
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就國家級的黃河博物館形態,此前有建議稱,“包含類似黃鶴樓、岳陽樓等形式的古典建筑”,上述工作人員透露,該方案后期在討論時,認可度不高,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原文化、傳統文化還會融入進去,符合古都、黃河等定義。
對于目前選址,該工作人員介紹說, 同黃河地質文化公園、花園口黃河決堤口距離都不遠,三點都在一線,方便聯結,“”此前有過多次選址,最終選在這兒,也是為了一體化展示,一站式游覽?!?/p>
【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全景式再現5000年前的生產生活風貌
相比很多博物館或考古遺址公園,將開建的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可是“大塊頭”。
7月9日,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副館長戴建增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占地2400畝,是現有大河遺址博物館占地面積的100多倍,“建成后的面積在國內博物館、遺址公園中位居前茅,在河南則是面積最大的?!?/p>
對于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未來面貌,據介紹,包括核心遺址保護區、博物館區域和仰韶文化體驗區等主要區域。
大河村遺址展示了距今6800年——3500年那段時期的文化,遺址內城址、環壕、居住區、中心廣場、陶窯區、墓葬區,十分完備,此前大河遺址博物館進行了部分展示,而新的遺址公園則將這些場景全面展現。
戴建增介紹說,核心遺址保護區占地800畝,能系統展示仰韶文化時期的珍貴遺存,同時也可以將原本沒有保護的區域保護起來。
遺址公園內建設面積2萬平方米的博物館,設計為下沉式,外圍有兩面被水草區域環繞,還設有湖中觀景臺,游客沿步道進入博物館,這在國內也很少見。
“博物館周圍處于濕地的邊緣,外圍有水草區域,這也是為了還原當時的面貌,考古發現,當時的大河村區域水資源豐富,我們還原這樣的景觀,也是讓人更好地感受那個時代?!贝鹘ㄔ稣f。
【以后看仰韶文化,來這兒就足夠了】
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成后,來這里的市民能有哪些新奇、豐富的感受?
戴建增介紹說,遺址公園內相當大的區域為體驗區,包括漁獵文化區、狩獵體驗區、陶具體驗區、稻作體驗區,另外還會增加一個4D影院,感受新石器時代的基本面貌。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原址處,將新建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不僅可以看到文物,還可以參與體驗。”戴建增介紹說,“遺址公園內,還種植有小米、水稻等,這也是仰韶文化時期就在種植的一些作物,大家屆時可以在此體驗農事的快樂。”
另外對于博物館區域,戴建增還介紹,展陳內容不僅包括大河村遺址發掘出來的,還有整個黃河流域乃至更廣范圍內仰韶文化的一些展品,它不是僅大河村遺址及其代表的仰韶文化的展示,也是當時那個時代生產生活的展示。“可以說,想看仰韶文化,以后來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就行了?!?/p>
戴建增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大河村仰韶文化不管在序列性、完整性上,都非常重要,它在仰韶文化或者當時文化中的分量,就相當于或高于今天的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地位一樣,它位于鄭州,遺址公園建成后可激發河南人的自豪感。”
河南商報記者 陳朋沖 實習生 李佳蘭/文 記者 鄧萬里/圖
當地時間17日晚,古錢幣交接儀式在首都開羅國家博物館舉行,埃及旅游和文物部長哈立德·阿納尼親手向中國駐埃及大使廖力強移交了2018年初在埃查獲的31枚中國古錢幣。埃及政府此次交還的文物還包括沙特和伊朗兩國的部分走私文物。
10月28日,參觀者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相由心生——山東博興佛造像展”上欣賞展品。
據央視新聞消息,北京時間5月26日,港澳知名愛國企業家、第9屆至第11屆全國政協常委何鴻燊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8歲。何鴻燊先生將馬首銅像捐贈國家的義舉,展現了他令人欽佩的家國情懷。
4月30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長雒樹剛介紹,目前全國近70%旅游景區已經開放,故宮和國家博物館也將于5月1日起恢復開放?!拔逡弧毙¢L假大家出游熱情高,旅游景區要做好疫情防控,做到錯峰開放、限量開放、預約開放。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下午召開發布會,邀請文化和旅游部部長雒樹剛和有關專家介紹“五一”假期旅游提示和防疫知識等,并答記者問。文化和旅游部部長 雒樹剛:故宮每天限額是5000人,8點半到中午1點限3000人,中午1點到下午4點限2000人。
3月11日發布公告,征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實物資料。其中稱,為了銘記這段全民抗“疫”的歷史事件,見證抗“疫”艱辛歷程,傳遞抗“疫”正能量,經研究,中國國家博物館決定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抗“疫”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收藏、研究、展示、紀念價值的代表性實物和資料。
對于緬甸,很多人覺得她像隱于深山的修士,披著一層面紗,有點神秘,又有點神圣。今年是中緬建交70周年,一連串的亮點數據足以展現中緬“胞波”情誼歷久彌新,未來兩國將如何打造和睦相處合作共贏典范,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七年來,每一個懷揣夢想的中國人,匯聚成近14億復興的力量——腳下走出堅定的步伐、眼里有著追夢人的詩意和遠方。習近平總書記慷慨抒懷:“歷史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僅善于打破一個舊世界,而且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
2019年10月30日,由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的“行遠同夢——華僑華人與新中國特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華僑華人與新中國特展在國博開幕 270件文物講述“行遠同夢”【6】 2019年10月30日,由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的“行遠同夢——華僑華人與新中國特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
為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將于10月22日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近190件甲骨、青銅、玉石、書籍實物,這是國博首次大規模展示館藏甲骨。為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將于10月22日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近190件甲骨、青銅、玉石、書籍實物,這是國博首次大規模展示館藏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