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3日19:41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馕是新疆各族群眾最喜愛的主食之一。在新疆伊犁,當地借助毗鄰中亞的地緣優勢和電商發展優勢,做起“馕文章”,讓這個小產業起到了穩增收、助脫貧、防返貧的大作用。
在新疆霍爾果斯馕產業園生產車間里,一個個環保智能電馕坑整齊排列,先進的數控系統顯示著馕坑的實時溫度。每個馕用多少面、多少油、多少配料都按照標準化生產要求精準加工。500多名工人在這里學習現代化烤馕技術,這些人大多都是來自南疆易地就業的貧困群眾和當地剛剛脫貧收入不穩定的群眾。
新疆和田易地就業人員 艾散江·乃威熱:來這個地方2個月了,學打馕的,已經學好了。一個月工資3000到4000,現在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目前,當地已建成73條數字化馕坑生產線,日產能力達到5萬個,這些馕將借助霍爾果斯與哈薩克斯坦一河之隔的地緣優勢,全部銷到國外。
在新疆尼勒克縣,當地利用山梁上自然生長的旱田小麥加工成旱田面粉,制作成的旱田馕在網上有不錯的銷量。以前只在家里打馕、賣馕的農民成立了旱田馕合作社。當地的農民庫爾班江告訴記者,以前他自己在家賣馕時一天只能賣一二百個,現在依靠合作社和電商,每天能賣出去七八百個,每月收入近八千元。
新疆尼勒克縣蘇布臺鄉農民 庫爾班江·斯拉木:他們幫我們在網絡上賣,賣到上海、江蘇還有北京那邊都可以賣出去,我們生意越來越更好了。
眼下,伊犁河谷已建起11個馕產業園區,把以往靠打馕為生的零散家庭請進園區,既保證了品質,又穩定了收入,帶動就業一萬人以上,成了當地群眾穩成果、穩增收,助脫貧、防返貧的大產業。
近日,中國文明網發布2020年10月“中國好人榜”,其中寶豐縣王世杰入選此榜中的“助人為樂好人”。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王世杰累計投入2.56億元,有效帶動39個貧困村、2100戶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聯播+“鄉親們脫貧后,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在我們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之際,央視網《聯播+》特梳理總書記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要求,與您一起學習。
“山上不栽樹,喝水跑遠路;坡地不壘埂,種糧要貼本;育得青山在,功德傳后代。三光片區涉及興街鎮三光等6個村委會2253戶,石漠化面積30平方公里,是西疇縣石漠化最嚴重地區之一。
”旺家社區是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規模最大的跨區域移民搬遷安置點,建設住房62棟,安置了來自思南、印江、石阡三個縣的4332戶共18379名困難群眾。為幫助搬遷群眾實現穩定就業,旺家社區新建一座6000平米的“扶貧微工廠”,引進簡單、易學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了近600余名搬遷群眾的就業。
這些年來,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決扛牢政治責任,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省之力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省長尹弘經常深入貧困村開展調研,為貧困地區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把脈問診、開出脫貧“藥方”。
12月2日,省長尹弘主持召開第107次省政府常務會議,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健全體制機制、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壓實安全生產責任、確保全省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
近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最后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志著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到那時,現在針對絕對貧困的脫貧攻堅舉措要逐步調整為針對相對貧困的日常性幫扶措施,并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架構下統籌安排。
大塘口村房前屋后遍地金黃。何光民 攝 12月2日,廣西桂林市平樂縣橋亭鄉大塘口村,漫山遍野的紅柿子掛滿枝頭,村民們正忙碌地把采收回來的柿子進行加工,準備制作柿餅外銷。
(記者劉楨珂)迎著初冬的暖陽,“決勝2020”看四川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涼山,來到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中國網記者 劉楨珂 攝 三河村立足資源稟賦,把舊址、新居和村史館串聯起來,開發彝族文化扶貧主題旅游線路。
全面推廣山西扶貧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隊)脫貧模式,中西部22個省區市共組建扶貧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隊)2.3萬個,吸納160多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工程建設,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