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4日10:12 來源:猛犸新聞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夏萍/文 首席攝影 袁曉強/圖 首席編輯 夏雨/剪輯
經過前兩期的停車難調查視頻推出后,有環衛作業人員向記者反映,不少私家車私自停到路邊上的環衛作業車加水點旁,還有的夜里停在垃圾中轉站門口,極大地影響了環衛作業。
在采訪中,記者看到鄭州市崗坡路附近未畫線區域也都停滿了車,環衛車輛緊貼路邊基石作業,而針對路邊停放的車輛,環衛司機只能繞過停放車輛再作業,導致路面有不少清掃的盲區,加大了環衛清掃次數。
而淮河路與秦嶺路南100米的一處環衛作業加水點,也被一輛私家車堵著,造成環衛車輛無法靠到路邊加水。
中原區環衛隊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尤其是背街小巷,亂停亂放車輛經常會影響他們進行環衛作業。記者走訪發現,類似因車輛亂停亂放影響環衛作業的路段還有工人路南段、互助路、友愛路、百花路、文化宮路、洛河路等。
據該工作人員透漏,最讓他們頭疼的是有些車主夜晚把車停在垃圾中轉站門口,而他們每晚凌晨兩點就要開始工作,導致垃圾車無法把垃圾輸送到垃圾中轉站。最嚴重時,二三十車的垃圾倒在垃圾中轉站經過壓縮后,因空間受限,大型貨柜垃圾車無法近距離接觸垃圾中轉站,導致這些壓縮后的垃圾無法運出城區。
記者根據該工作人員提供的亂停亂放車主電話,聯系到了一些車主,他們皆表示,自己也愿意交些停車費把車停到正規的車位上,既不會被交警處罰,安全也能得到保障,但正規車位實在是太難找了。
11月22日,新密市平陌鎮簸箕掌村一名村民向映象網投訴稱,S323省道與簸箕掌村一條小路交叉口處,存在3個加水點,經常有大貨車停在路邊加水,造成安全隱患。
5月29日,大河網記者從鄭州市道路灑水作業方式改革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后,鄭州市城管局將對傳統的灑水作業模式進行大幅改進和調整,取消大面積高壓灑水作業方式,環衛作業堅持以吸塵、濕掃為主。
針對鄭州市區灑水方式不規范的問題,5月29日,鄭州市城管局發布了《鄭州市灑水降塵作業方式改革方案》,對鄭州灑水模式來了一次“大手術”。根據方案,目前環衛濕掃、沖洗、灑水等作業推廣使用“再生水”(噴霧作業除外)的范圍已覆蓋于在三環沿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