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1日10:11 來源:猛犸新聞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王姝 萌友 屈會超 王曉彤
近日,河南特色骨干大學和特色骨干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面世,成為河南省在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和“雙一流”建設的又一“大招”。在入選的9所高校和41個學科(群)中,河南師范大學備受矚目:不僅入選特色骨干大學,還有化學、前沿物理與清潔能源材料、生物學、教師教育等四個學科(群)位列A類特色骨干學科建設名單,A類特色學科數量并列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學建設高校第一。
潛心治學、不斷突破,走高質量學科發展之路
河南師范大學,這所位于河南新鄉、省部共建的師范類高校,在學科建設上顯示出強勁勢頭。此前,河南省公布的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一期建設學科期滿驗收結果中,河南師范大學化學學科建設績效評價、建設增量成效評價兩項排名,均居全省高校第1名,前沿物理與清潔能源材料學科群建設績效評價居全省高校第3名、特色學科第1名。
據悉,這也是繼兩學科在2018年全省優勢特色學科中期考核均獲得優秀、化學學科榮獲考核第1名之后,河南師范大學在優勢特色學科內涵建設方面取得的又一突破。
在今年4月份發布的“2020全球自然指數年度榜單”(Nature Index 2020 Annual Tables)中,河南師大化學、環境科學、物理學3個學科均進入各自領域自然指數國內高校百強學科榜單。
其中,化學學科位居亞太地區高校第61位、國內高校第43位、河南省高校第2位;環境科學學科位居國內高校第69位、河南省高校首位;物理學學科位居國內高校第74位、河南省高校第3位。河南師大成為河南省擁有全球自然指數國內高校前50強學科的兩所高校之一。
截至目前,河南師范大學已有化學、工程學和材料科學3個學科進入ESI學科前 1%,化學學科更是一馬當先,挺進全球前5‰,居全球化學領域ESI前600強。
學以致用、服務社會,構建新型產學研合作體系
論文,不僅發表在期刊雜志中,更要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值得注意的是,河南師范大學將學科建設的成果,及時回饋社會,推動了“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庚子年初,疫情來勢洶洶。河南省緊急啟動了首批應急科研攻關項目,河南師范大學常俊標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申報的“抗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篩選”(201100311500)獲批立項。
經過篩選,常俊標教授發明的國際上首個抗HIV雙靶點創新藥物——“阿茲夫定”被發現具有一定的抗新冠病毒活性的作用,在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后,已用于臨床試驗。
今年5月30日公布的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名單中,常俊標教授榮登榜單,成為河南省高校四名獲此殊榮的專家之一。
從“高大上”的實驗室、研討會,到“接地氣”的田間地頭,對于河師大的學科專家們來說,變換的是工作場景,不變的是學以致用的情懷。
河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李建軍,作為省科技特派員十幾年駐守田間,為河南省封丘縣種植的金銀花選育抗病良種,一改該縣金銀花種植投入高、產出低的困境。
李建軍培育的4個新品種,憑著抗病高產優質的出色表現,受到廣大花農的熱烈歡迎,今年種植面積已達6300多畝,明年有望達到1.5萬畝。
小小的金銀花,在專業技術的加持下,“逆襲”為群眾的“致富花”。
立足一流、放眼國際,培育高級別研究平臺
立足一流標準,著力實施內涵提升戰略、特色彰顯戰略、創新引領戰略、重點突破戰略,通過優化學科布局、搭建研究平臺、凝練學術方向、匯聚人才隊伍……經年努力,該校重點培育和建設了一批高水平優勢特色學科、高層次創新團隊和高級別研究平臺。
2016年,劉玉芳教授主持的“低溫光譜發射率測量實驗裝置”課題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資助,項目執行期五年,直接經費735.99萬元,實現了河南省在該類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上零的突破。
2018年,河南師范大學共獲得四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聯合基金重點項目的資助,項目主持人分別是常俊標教授、劉玉芳教授、陳學年教授和高書燕教授,資助經費總額合計超過1000萬元。這一年度河南省聯合基金共資助17項重點項目,河南師大一校占全省聯合基金重點項目立項總數的近四分之一。
2019年,河南師范大學在國際頂級化學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2019年第9期同時發表3篇以該校為第一單位的研究成果。
在今年公布的“2020全球自然指數年度榜單”(Nature Index 2020 Annual Tables)中,河南師范大學位居亞太地區高校第90位、中國內地高校第55位。而整個河南省,只有鄭州大學(內地高校37位)、河南師范大學(內地高校55位)、河南大學(內地高校56位)3所高校進入中國內地高校前100強。在近幾年中國主流的大學評價體系中,河南師大教師學術水平、教師績效均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
在國家重量級科學技術獎項上,該校同樣收獲頗豐。
2018年1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常俊標教授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植物油菜素內酯等受體激酶的結構及功能研究”榮獲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19年1月,曹俊杰教授主持完成的“非標準模型的唯象學研究”成果,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19年12月,高書燕教授主持完成的“生物質衍生多樣化燃料電池陰極催化材料”成果,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一個個“亮眼”成績,一位位“大咖”專家,展現著該校科研實力;而這實力的背后,則是科研平臺基礎的有力保障。
如今,河南師范大學擁有省部共建細胞分化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動力電源及關鍵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黃淮水環境與污染防治” “綠色化學介質與反應”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44個省部級科研平臺。河南師大是河南省第2所擁有兩個以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高校。
2017年以來,河南師范大學已經新增了2個國家級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新增數量居全省高校第一。在科研的國際化道路上,河南師范大學的步子也在加快。
12月8日,有網友在新浪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發布消息,稱包括川音在內的多所成都高校現已封校。收到消息后,紅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上四川音樂學院,求證封校消息真偽。據校方知情人士透露,截至發稿,四川音樂學院并未封校,防疫措施與此前相同,校外人員無正常理由及相關證件禁止入內,請廣大網友勿信謠傳謠。
四川還面向青少年群體創新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青年宣講分團,讓青年人宣傳、帶動、影響青年人。截至目前,四川省委宣講團開展集中宣講報告98場次,舉辦各種形式的互動交流活動近30場次,直接受眾4.6萬余人次,各地各部門共開展基層宣講1.5萬余場,直接受眾66萬余人次。
“‘就’在武漢,‘創’贏未來”,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對接大會日前在湖北武漢舉辦。今年,武漢提出22條政策創新措施,對所有在漢高校、職業院校、技工院校31萬余名應屆畢業生給予1400元/人的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12月7日,河南鄭州,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龍子湖校區)有網友拍攝到一餐廳窗口,身穿工作服裝的工作人員打掃衛生,用拖地的拖把放在做飯鍋里洗,此舉引發熱議。12月8日,餐廳運營公司發布處理決定,表示已經辭退當事人 并處以2000元罰款;此外,給予餐廳經理留職查看兩個月,并處以1000元的罰款。
12月6日,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指導、中國建設教育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房地產校企協同創新發展峰會在湖北武漢圓滿落幕。
記者從昨日在鄭舉行的河南省知識產權研究會2020年年會暨第五屆知識產權中原論壇上了解到,截至2020年10月底,“十三五”期間,全省共申請專利108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4件。
“聽完李書記的宣講,我作為師范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能夠做到的是不斷提升自己,畢業以后為甘肅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四川,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四川省委宣講團分別走進省內多個市州和高校、消防等單位,開展全會精神宣講。
根據《河南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規程》(豫人社〔2015〕55號)規定,我校擬面向社會招聘教師42名。8.崗位所需的專業和其他條件(詳見附件2《周口師范學院2020年公開招聘教師一覽表》);
某高校開展活動,讓男同學通過姨媽體驗儀,體驗女生生理期疼痛。工作人員稱,希望通過活動,讓同學認識到,月經是正常生理現象,女同學們在生理期拿出衛生巾,就像拿出手機一樣收放自然,不再感到扭捏不好意思。
為了全面提升河南省高等教育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省教育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日前聯合印發《關于本科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指導意見》,擬用5年時間建立健全學科專業優化調整的長效機制,推進高校人才培養供給側與行業產業需求側全方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