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6日15:02 來源:鳳凰網河南
2020年7月25日下午,時針已指向14點。頂著烈日顧不上吃飯的“決勝2020·河南更出彩”系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還在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的河南鑫合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采訪。
據了解,河南鑫合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從事道地中藥材“四大懷藥”的種植、收購、加工及銷售等產業鏈條運作。
公司董事長李芳為了打造純正的懷山藥品質,在省級貧困村溫縣武德鎮亢村,整村流轉3000多畝土地,經過多年的培育,使亢村“鑫合農莊”成為河南省“四大懷藥”標準化種植基地。
2016年以來,又陸續引進中國供銷集團和河南省供銷社的股權投資,在自己老家村子里武德鎮大善臺村投資建設了“溫縣電商扶貧產業園”,實現了為百姓的四大懷藥安全檢測、分級包裝、冷鏈運輸等全程免費的“一站式服務”。越來越多的鄉親在她的帶領下脫貧致富,使當地的懷藥資源優勢逐步轉化為產業優勢,鑫合實業也成為產業振興和人才振興的標桿,為鄉村振興事業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鑫合實業運用“互聯網+農業”等新技術手段,聚焦河南省特色農產品“四大懷藥”,積極探索懷藥,特別是“鐵棍山藥”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模式。公司建設的智慧農業物聯網中心利用物聯網綜合信息技術對種植基地耕作全程監控及精準信息采集(包含土壤墑情、空氣溫濕度、光照強度、降雨量等),實現農產品從種植、收獲、加工、銷售全程監控,實現“智慧農業”、“精準作業”,為客戶提供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原始支撐,形成完整的質量追溯系統鑫合實業的農產品信息追溯管理體系建設模式已被國家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列入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典型案例集。
鑫合實業采用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現代農業生產組織形式,組織農戶成立了溫縣鑫山懷藥專業合作社等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從事四大懷藥的種植,土地流轉、土地托管以及大面積機械化耕作農業,在“全程機械化”種植中藥材方面起到了帶頭創新作用,帶動社員及周邊農戶逾萬人。
2016年鑫合實業和河南省供銷社股權合作投資建設的農村電商扶貧產業園總投資4200萬元,占地100多畝,涵蓋電商平臺、分揀包裝車間、倉儲冷庫、物流配送、檢驗檢測、物聯網總控中心、田間學校、雙創平臺等功能。電商園常年用工100余人,其中大部分是貧困戶(主要是省級貧困村亢村、徐堡中街),使得他們在有穩定收入(土地租金)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基地務工收入,園區還為廣大貧困群眾提供電商扶貧就業專崗30余個,間接帶動農民1000余戶,使農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創業的夢想。
經過多年的發展,鑫合實業已擁有16家子公司,發展為集農業信息化研究與應用、四大懷藥種植、生產加工、批發零售、倉儲物流、電子商務等于一體的企業。2014年起,公司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評為“農業產業化省重點龍頭企業”;201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認定為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集群企業。2016年鑫合實業標準農田智慧農業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典型案例。2017年“鑫合農莊”被科技部評為焦作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優秀示范園區、科技創新龍頭園區。
2018年“鑫合農莊”系列品牌被評為第二屆河南合作經濟年度成就獎“十大農產品品牌。“溫縣鑫合懷藥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被評為首批河南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公司基地被河南省委統戰部認定的河南省首批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被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2018年中藥材規范化生產十大示范基地。
11月1日,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祥云鎮大尚村,村民在田間收獲鐵棍山藥。深秋時節,河南省溫縣種植的近3萬畝鐵棍山藥陸續進入收獲期,當地農民抓緊采收、加工、銷售。近年來,該縣充分利用“四大懷藥”原產地的地域優勢,發展“懷山藥、懷菊花、懷地黃、懷牛膝”等特色種植,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
7月25日下午,“決勝2020·河南更出彩”系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頂著烈日到達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的河南鑫合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采訪。鑫合實業運用“互聯網 農業”等新技術手段,聚焦河南省特色農產品“四大懷藥”,積極探索懷藥,特別是“鐵棍山藥”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模式。
2月1日,記者在溫縣產業集聚區內看到,投資8億元的大咖食品公司“蜜雪冰城”生產基地固體車間主體已經建成,辦公樓、餐廳、宿舍樓、原料庫、包材車間等已基本建成。
12月26日,記者從省中醫管理局獲悉,在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中,我省買氏中醫外治法等4個傳統醫藥項目入選。據悉,周口的買氏中醫外治法、新蔡縣毛氏濟世堂脫骨疽療法、焦作“四大懷藥”種植與炮制和洛陽的平樂郭氏正骨法是我省4個入選項目。
孟州市深化“四好農村路+健身休閑”,發揮龍石線、王園線等慢行健身綠道功能,有針對性地謀劃自行車賽、馬拉松賽,帶動沿線農民增收。博愛縣深化“四好農村路+產業扶貧”,改建山區15.3公里月寨路,改造提升櫻桃園、核桃園、冬桃園等觀光采摘園10個,帶動沿線11個山村致富。
1月11日,走進沁陽柏香鎮南西村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一袋袋菌種整齊擺放,一朵朵食用菌圓潤飽滿,基地負責人史兆成正扳著指頭和貧困戶段新山算賬:“一個大棚可以培育1.7萬到1.8萬袋菌種,一袋能產2到3斤蘑菇,批發價在每斤2.5元上下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