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30日16:13 來源:大眾報業·海報新聞
7月28日,在“2020年全國縣域經濟創新發展論壇”上,由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正式發布。報告顯示,百強縣以占全國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約十分之一的GDP,以占全部縣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創造了縣域約四分之一的GDP。
“郡縣治,天下安”。集中了全國70%以上人口的縣域治理,直接關系到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新形勢下,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礎在縣域,難點在縣域,活力也在縣域。關注經濟強縣,研究強縣特點,不僅是為了激勵先進,更為了把好經驗好做法復制下來、推廣出去,讓其他縣域學有“標桿”,在“對標”中解決縣域經濟中“總量不大、結構不優、轉型升級難、引進項目難、吸引人才難”等普遍性問題,不斷提高縣域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縣域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強縣之強,主要體現在經濟實力、增長潛力、富裕程度、綠色發展上。數據顯示,百強縣總體實力突出,人均GDP已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百強縣發展的主要動力是第二產業驅動,工業實力已超越發達省份;百強縣消費旺盛、要素吸附能力強,不僅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對資金和人口的吸引能力也顯著提升。數據是枯燥的,卻是強縣發展軌跡的客觀反映。透過數據可以看到,強縣主要靠實體經濟起家的,靠創新驅動越來越強的,靠富民不斷激活內動動力的。如何做強實體經濟,如何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如何優化營商環境,如何加快創新發展,如何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是中國縣域在新形勢下必須思考的現實問題。
強縣之強,“強”在高質量發展上。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對縣域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百強縣之所以能成為縣域發展排頭兵,最基本的經驗就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在發展實體經濟、推動科技創新、深化改革開放、完善現代產業體系、激發內生動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走在了前面。對那些沒有進入百強的縣來說,要迎頭趕上,就應當朝著這些方面去努力,以創新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實做強做優,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積極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縣域經濟的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
做強縣域經濟,當以“高質量”為先。與基層干部交流,有的談起高質量發展“頭頭是道”,一遇到具體事情,又回到老思維、老路子、老辦法上去了。這種現象不是個別的。向高質量“轉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轉向”也是一場革命,首先是思想的革命、觀念的革命。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既要解決思想觀念問題,更要解決方式方法問題。最為關鍵的,就是以高質量發展為先導,做好培育新動能的“加法”,做好淘汰落后污染產能的“減法”,做好創新驅動的“乘法”,做好簡政放權的“除法”,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敢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積極主動作為,奮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秀嶺 報道)
12月6日,省委書記王國生、省長尹弘、省政協主席劉偉等省領導在鄭州市與干部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滔滔黃河,進入河南省三門峽市拐了一個九十度的大彎,流向從南向東,經三門峽大壩,過中流砥柱巨石,茫茫蒼蒼,一路滾滾東去,在三門峽境內蜿蜒206公里間形成了湖泊,大澤,淺灘,長廊,綠樹,野鴨,天鵝,奏響了一曲三門峽黃河流域和諧生態樂章。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村黨組織書記、主任“一肩挑”要達到35%、到2022年要達到50%的預期目標。由此可見,實行“一肩挑”是全國、全省的統一部署,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必然趨勢。
?當前,各地紀檢監察機關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盡職盡責地做好正風肅紀反腐各項工作,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為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堅強保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適應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突破和超越傳統發展模式的積弊和短板,迫切需要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來推動發展。
習近平:越是面對挑戰,我們越是要遵循歷史前進邏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呼應人民群眾期待,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秉持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中辦印發《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是黨的十九大后加強黨對全面工作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在衛生健康領域的貫徹落實,也是第一次就公立醫院加強黨建工作作出最為系統全面的要求。這是公立醫院改革發展進程中的又一重要政策文件,站位高、規格高、要求高,意義深遠。
發揮人才和智力優勢 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了鄉村振興的總目標、總方針、總要求和制度保障,并提出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板、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等多項重要任務。加強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就有助于夯實糧食安全和農業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為什么要推動高質量發展、什么是高質量發展、怎樣推動高質量發展等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們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核心要義和基本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