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7日10:25 來源:中國環境報
甘肅省委、省政府日前出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決策部署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提出“切實抓好大保護,實施好一批重點生態工程,優化開發布局,全力推動生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近期目標,以及“到2035年,現代綠色高效新型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形成生態大保護、對外大開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長期目標。
補齊短板,著力打造生態制高點
《意見》聚焦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明確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降低河西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加強南部地區水源涵養保護,調整隴東地區供水水源結構,優化隴中地區水源配置格局,加快建設引洮二期,盡快啟動實施白龍江引水、引哈濟黨等一批水資源配置工程和河湖水系連通工程,構建水資源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發展壯大河西新能源基地,適時啟動金(昌)武(威)張(掖)千萬千瓦級風光互補發電基地、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二期配套風光電項目建設,在河西地區率先實現風光水火核產業群聚集,加快清潔能源基地建設。
在鄉村振興方面,《意見》明確,要加強農村人居環境和綜合服務設施建設,重點推動農村“廁所革命”和村莊清潔行動,統籌推進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和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優化城鎮布局,發揮中心城市帶動作用,推動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因地制宜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鎮,支持蘭州、白銀、金昌、天水等老工業城市和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升級。
《意見》還把著力打造生態制高點列為打造新時代“一帶一路”5個制高點之一,予以重視。《意見》強調要加強生態治理和保護,著力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重點推進河西祁連山內陸河地區、南部秦巴山地區、甘南高原地區、隴東隴中地區和中部沿黃河地區生態保護建設。
同時,甘肅省把生態環境領域的跨省區合作,作為拓展跨省區互動合作的重要方面。《意見》明確,共同建設黃河上游和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參與建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機制;聯合開展長江水系漁業資源保護工作,探索建立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保護聯防機制;積極承接長江經濟帶產業轉移。
穩發展,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意見》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生態安全屏障和加強重點區域綜合治理3個方面著重強調了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意見》強調,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著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積極倡導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在重點城市劃定完善高污染燃料禁燃區,開展交通污染源防治,加快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加快工業污水、城鎮生活污水防治,推進污水處理、生活垃圾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消除地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在建設生態安全屏障方面,《意見》強調,要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嚴格控制開發強度,規范開發秩序。加強生態安全屏障功能,構建河西祁連山內陸河生態安全屏障、南部秦巴山地區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甘南高原地區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屏障、隴中隴東地區黃土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和中部沿黃河地區生態走廊等“四屏一廊”布局,重點抓好黃河上游流域水土保持工作。
在加強重點區域綜合治理方面,《意見》強調要以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修復、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穩步開展重點區域綜合治理。加快實施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規劃、古浪八步沙區域生態治理等重大生態規劃和試點。強化尕海、黃河首曲等國際及國家級保護重要濕地、國家級生態市和全國生態文明試點市建設。以小流域為單元,積極推進封山禁牧和育林育草,加強坡耕地改造和溝道治理,積極推進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董志塬區固溝保塬綜合治理工程和涇渭河、元城河流域防護林基地建設,加快黃河蘭州段自流溝道河道治理。
此外,《意見》還明確規定從財稅支持、金融支持、產業政策支持、土地支持、人才支撐、組織保障等6個方面強化組織保障,推進政策落實,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
記者7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凝思匯智 共謀新局”——“十四五”規劃《綱要》問計求策活動線上已收到建言3.7萬條,線下活動共發放問卷4000多份。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12月6日發布,全國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面積目前已達6億畝,林下經濟總產值超過9000億元,從業人數超過3400萬。林下經濟,主要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
當地時間12月4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發布最新的疫情防控指導意見。美國疾控中心還建議,如果家庭成員感染了新冠病毒或疑似接觸過病毒,建議在家中也佩戴口罩。該機構警告稱,隨著天氣變冷、假日即將來臨,人們在室內的聚會活動會增多,這將加劇病毒傳播,“普遍佩戴口罩”是一個重要的防疫策略。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生活垃圾分類列出了時間表:上海、廈門、寧波等46個重點城市到2020年年底力爭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基本全覆蓋,分類運輸體系基本建成,分類處理能力明顯增強。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財政部等七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包括盤活小區既有公共房屋和設施,保障新建居住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達標,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布點和綜合利用,推進居家社區適老化改造。包括支持參與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支持開展老年人營養服務和健康促進,發展社區助老志愿服務,促進養老產業聯動發展。
《通知》要求,實行個人(家庭)賬戶的,應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門診統籌平穩過渡;已取消個人(家庭)賬戶的,不得恢復或變相設置。國家醫保局回應,城鄉居民醫保個人(家庭)賬戶取消并不會降低居民的醫保待遇,而是通過推進門診統籌進行替代實現的。
《通知》要求,實行個人(家庭)賬戶的,應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門診統籌平穩過渡;已取消個人(家庭)賬戶的,不得恢復或變相設置。國家醫保局回應,城鄉居民醫保個人(家庭)賬戶取消并不會降低居民的醫保待遇,而是通過推進門診統籌進行替代實現的。
昨天(2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審計署、國務院扶貧辦、銀保監會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2019年,財政部等七部委在全國范圍內聯合開展了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專項治理,發現了問題主要集中在三類。
據悉,《指導意見》還提出,到2023年,實現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監管格局基本建成;實現“一張清單管制度”“一個平臺管發放”,補貼政策的科學性和資金績效明顯提高。鼓勵在全省范圍內推行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發放補貼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