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4日17:48 來源:新華社
7月28日下午,“鄉村振興看河南”采訪團來到商丘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賈寨鎮張莊、潘莊,走進美麗庭院,感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改變。
賈寨鎮位于商丘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東北部,轄30個行政村、107個自然村,面積76平方公里,耕地6.8萬畝,人口6.2萬人,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
黨建引領下的賈寨鎮
據賈寨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商丘市委、示范區黨工委的安排部署,賈寨鎮黨委、鎮政府近年來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搶抓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機遇,按照“試點突破、示范帶動、分批實施、全域推進”的原則,打造涉及17個行政村、27個自然村“三縱三橫”主干道70公里,栽植片林258畝1.2萬棵,治理溝渠87公里,整治坑塘200處,墊土方8萬立方米,村內路邊及空閑地栽植石榴、桃樹等果樹3萬余棵,建設鎮、村標志性建筑120座,建設文化廣場10個,建設文化墻5800米。
采訪團成員體驗賈寨鎮便民服務中心的社保即時補卡機
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政策號召,建設美麗鄉村,賈寨鎮張莊村全體黨員干部和村民,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建設的工作中。該村“兩委”班子及村民代表、骨干成員等共60多人,租用挖掘機2輛、農用機動三輪2輛、鏟車1輛,把公共區域的垃圾進行分揀運送、集中處理,并將閑置土地、荒地進行翻耕平整,使得村莊村容村貌、戶容戶貌煥然一新。
在張莊村文化廣場,采訪團看到,這個2019年建設完成的廣場,周圍種植綠化樹種20余種,綠化面積近1萬平方米。該文化廣場沿河而建,兩條長長的走廊蜿蜒分布在小河兩岸,走廊盡頭是視野開闊的觀景平臺。
張莊村文化廣場一角
除了村容村貌,建設道路,農村廁所也是一大痛點。按照“統一設備供應、統一施工人員,統一設計圖紙、統一驗收標準”的要求,賈寨鎮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按照設計圖紙嚴格施工標準,建立專門驗收小組嚴高標準驗收,高質量推進生態廁所改造。目前,該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廁123所,實現全鎮107個自然村全覆蓋;全鎮11147戶已改四格生態廁所9150戶,占比82%。
2020年,賈寨鎮計劃為鎮內黃河故道路、利劉路、隴海路和虞賈路、富強路、水廠路、虞八路等“三橫四縱”安裝路燈;為全鎮107個自然村安裝路燈;推進張莊、陳閣、楊八集、潘莊4個村開展鄉風文明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完成鎮區民商虞干渠改造提升;修建道路30公里,打通部分村斷頭路;建設6個標準化村級文化廣場。(少林)
核心提示:“4年前,鄢崗鎮還是遠近聞名的‘北大荒’——土地荒、經濟荒、人才荒、思想荒,但今天已經由‘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未來鄢崗鎮還要把‘北大倉’變成‘北大行’。
吳剛說話的底氣,來自該鎮黨委書記趙大青2018年所創新的“名譽村長”選聘模式。3年的實踐證明,該模式有助于鄉村振興,能幫助村子解決大事、難事以及協調閑事。
日前,商城縣鄢崗鎮長沖村生態茭白基地,秋季茭白早已成熟,綠浪翻滾的成片茭白田內,30多名工人正在采割、搬運、挑揀、裝袋......忙碌的身影為豐收景象更添一份色彩。
稻田片片金黃、烏桕紅染山間、木籽如星空點綴,初冬時節,筆者走進商城縣伏山鄉里羅城—余子店烏桕谷,一幅幅色彩斑斕的自然油畫入目來,稻田里、田埂間,游客們正在用手機記錄這如畫美景。
“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采訪團走進石家莊市贊皇縣原村土布博物館。記者周國梁攝 近年來,在贊皇縣雪芹棉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和原村土布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贊皇縣1300多名農民過上了好日子,帶動了周圍6個鄉鎮17個村貧困婦女共同致富。
草帽王村的人工湖7月29日上午,“鄉村振興看河南”采訪團走進“三櫻椒之鄉”——河南柘城,在辣椒主產區牛城鄉探訪產業振興帶來
7月27日,“鄉村振興看河南”采訪團走進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探訪祥符區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洋氣”和“土氣”,感受黨員干部在實行這個戰略中的群眾路線。
2018年,剛大學畢業的信陽女孩郭富丹做了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決定:回到家鄉浉河區董家河鎮找工作,“對于很多農村的孩子來說,上大學是脫離農村去大城市的契機,所以很多人不理解我的決定,甚至覺得農村又破又窮哪有什么工作機會。”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大別山深處的信陽商城縣,人口逐漸外流:全縣80多萬人口,27萬人外出務工;近10年,考出去的大學生有6萬人以上。
聽說家鄉現在街道整潔,村里的孤寡老人不僅衣食無憂,還有志愿者義務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這勾起了多年在上海做生意的余珍述心中的那份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