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3日10:52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內蒙古頻道
“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如今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巴彥茫哈蘇木哈吐布其嘎查的白吉林白乙拉、孟蘭夫婦就過起了如天仙配般“吃生態飯、做牛文章、念文旅經”的紅火日子。在巴彥茫哈蘇木,像孟蘭夫婦這樣的并不是少數。
地處科爾沁沙地北端的科爾沁右翼中旗,地上不長草,牛羊吃不飽,鹽堿地、山坡地多,面對這么多問題,如何走出自己的致富路?如今,當地婦女幾乎人人都會的刺繡,成了脫貧奔小康的“金鑰匙”。
孟蘭在制作繡品。李睿 攝
夫妻雙雙攜手脫貧 你種樹來我繡花
傍晚科右中旗巴彥茫哈蘇木哈吐布其嘎查的生態護林員白吉林白乙拉結束了一天的生態林的巡護工作?;氐郊抑校谝患戮褪前衙刻焐鷳B林有什么問題和變化,寫進他的護林日記里。
走進家門,白吉林白乙拉驕傲地向記者展示著他的妻子孟蘭所秀的“富貴牡丹”圖。緞子上的牡丹鮮艷奪目、婀娜多姿,仿佛能聞到花香。紅黃相間的鮮艷顏色仿佛訴說著他們家的幸福生活。
孟蘭家里收拾的整潔干凈,桌子上放滿了瓜果,很難想象這對夫妻曾經是嘎查里的貧困戶?!扒靶┠辏夜﹥蓚€孩子上大學,背了15萬元的高利貸。”孟蘭告訴記者,她家里一共五口人,母親患病,2個孩子上學,2016年因債務纏身她家變成了“貧困戶”。
2017年,孟蘭家享受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從微小的土房里搬到了嶄新磚房。同年,她在旗里帶動下學起織繡手藝。她參加了幾次培訓,從初級“繡娘”一路考到一級“繡娘”。
“這個活兒特別適合我,既不費體力,又不用出門。”靠刺繡產業扶貧真正實現了當地貧困婦女足不出戶增產增收。3年來,孟蘭不斷學習,精進技藝?,F如今他們家的織繡收入就有4萬多元。
“下來訂單我就干,只要我愿意訂單不斷?!比缃衩咸m家還利用扶貧補貼資金購買了基礎母牛,發展肉牛產業,現在孩子大學畢業了,家里養了10頭牛,種了75畝地,自己做繡娘,丈夫也當起了護林員,不僅收入增多了,以前欠的貸款也基本還清了?!敖衲觊_春,我家光榮脫貧啦!”這位不善言談的牧家女說起她家的變化來,話一下子多了起來。
刺繡車間里繡娘在穿針引線。李睿 攝
從貧困戶到刺繡教師 將傳統技藝進行傳承
三根線一股繩,纖細的繡花針,在織布上下翻飛。蒙古族大娘陳滿亮正創作著她那幅百花圖。
家住內蒙古科右中旗巴彥茫哈蘇木哈吐布其嘎查的陳大娘,曾是村里的貧困戶,老兩口年紀大了,不能種地,生活越發沒著落。這幾年,靠著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補助保障都不少,老兩口脫了貧??纱竽锸莻€倔脾氣,“咱不能光靠國家幫,富裕生活更要自己奮斗?!?/p>
人老體弱,靠啥掙錢?大娘想起了自己的老手藝——蒙古族刺繡?!斑^去自己繡好了枕頭、書包拿去賣,一沒人要、二賣不上價,好東西一年只掙一兩百元?!眰鹘y蒙古族刺繡如何煥發新生?
2016年底,旗里開辦了首批刺繡培訓班,陳大娘作為教師代表,被邀請到蘇木嘎查教授蒙古族刺繡。
從早教到晚,一天補助100元。老人還在嘎查里義務“傳幫帶”,越來越多的婦女、殘疾人、貧困戶參與其中,陳大娘越教越有精神頭,如今她的學生有100多人。
金蓮在家完成訂單繡品。李睿 攝
今年54歲的金蓮就是陳大娘的徒弟,現在她在家里就能完成繡品,每天含飴弄孫、養牛養羊、繡花賣錢不亦樂乎。
如今,陳大娘每年光刺繡收入就有一兩萬元。生活富裕了,傳統文化也有傳承人,東西賣出好價還能走向全國,甭提多高興。
刺繡車間里繡娘在完成訂單繡品。李睿 攝
拓寬眼界 打開銷路 形成產業
白晶瑩是科右中旗人大常委會主任,這個年過半百卻激情四溢的“女強人”,正是帶領科右中旗婦女深耕蒙古手工刺繡的帶頭人。
通過統一培訓管理、統一材料發放、統一成品回收、統一收入結算的方式,為2.1萬名參與蒙古族刺繡產業的農牧民提供服務和保障。2016年以來,在科右中旗173個嘎查集中舉辦蒙古族刺繡培訓班100期,培訓繡工14700人次。2019年8月,中國手工刺繡傳承創新大會命名科右中旗為“中國手工刺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中國蒙古族刺繡文化之鄉”,成立“蒙古族刺繡與現代設計創新創意實踐基地”,成功舉辦萬人刺繡大會并獲得“規模最大的蒙古族刺繡技藝展演活動”大世界基尼斯紀錄認證。
2016年開始,為了完善蒙古族刺繡產業發展機制,白晶瑩帶領產業團隊摸索出“企業+協會+基地+農牧戶”的產業運營模式,先后扶持成立了蒙古族刺繡產業基地、圖什業圖民族手工藝協會、大學生創業就業扶貧服務協會、沃爾墩刺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現在,除每年承接300萬元左右的固定訂單外,旗里還組建82名大學生營銷隊伍,與國內37處銷售點開展合作,以成本價走入各大景區景點。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要這么辛苦奔波,白晶瑩摸著胸口的黨徽自豪地說道:“因為這是我的家,我希望家鄉一天比一天美好,希望這種美好被更多人了解,希望蒙古族刺繡成為一種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繡出百姓的幸福生活?!保ɡ铑#?/p>
2019年8月,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批復,千年瓷都種上了傳承創新的“國家試驗田”。文化遺產是城市底蘊的“器”,制瓷技藝和制瓷精神是傳承創新的“魂” 走進景德鎮,伸手就可以觸摸歷史。
習近平: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長江文化,要堅持賡續千年文脈,厚植家國情懷,傳播時代價值,展示多彩文明。
“人、產、城”如何統籌布局、良性互動,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課題。即將啟用的晉江市醫院新區,不僅硬件一流,還成功“聯姻”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共同打造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
”11月23日上午,殷墟遺址博物館奠基儀式在安陽隆重舉行,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江凌宣布建設工程開工。安陽市委書記李公樂表示,安陽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殷墟所在地、甲骨文的故鄉,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把做好殷墟甲骨文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
11月11日,省委書記王國生到南陽理工學院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并調研城市發展、生態保護、文化建設等工作。在南陽理工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王國生查看創新創業成果,詢問大學生創業經歷和感受,他叮囑學校負責同志,要圍繞市場用人需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不斷提升大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
圖① 景德鎮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我國唯一一處全面展示官窯陶瓷生產和文化信息的公園。去年8月28日,《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正式印發,一年時間過去,“千年瓷都”邁出了“雙創”新步伐。
河南廣電全媒體“飛閱三山一灘”系列報道,今天播出《山藥鋪就致富路》,為您講述發生在黃河灘區的脫貧致富故事。溫縣張羌辦事處馬莊村 村民 馬紅峰:種植的積極性很強,種植在溫縣的壚土地山藥,每年在三萬畝左右,帶動農戶將近有兩萬人。
河南廣電全媒體“飛閱三山一灘”系列報道,今天播出《山藥鋪就致富路》,為您講述發生在黃河灘區的脫貧致富故事。溫縣張羌辦事處馬莊村 村民 馬紅峰:種植的積極性很強,種植在溫縣的壚土地山藥,每年在三萬畝左右,帶動農戶將近有兩萬人。
記者日前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了解到,《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印發一年來,全國多地出臺多項落實舉措,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駛入快車道”。
——經過這場大戰大考,我們對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執政理念的認識更加深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加自覺?!涍^這場大戰大考,我們對偉大精神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認識更加深刻,大力弘揚黃河文化更加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