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昆明斗南:小康生活像花 越開越美

2020年09月09日16:29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5034

  云南省昆明市斗南鎮,在地圖上看,只是滇池邊一個不起眼的小鎮;但從“鮮花版圖”上看,它卻是中國乃至亞洲著名的花都。

  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村民,通過大力發展花卉特色產業,用鮮花鋪就了一條小康路。如今,鄉親們的小康生活也像花兒一樣,越開越美。

  這些天昆明連著下了幾場雨,華明升有些坐不住了,盡管他的大花蕙蘭種植園有人在管理,但他還是不放心要來看看。老華目前種的大花蕙蘭有300多畝,每年的銷售額能有上千萬元。

  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斗南花農 華明升:當時想都不敢想有這個規模,有這個設施。我們沒有什么原始資本的,都是用自己種菜的資本,然后轉過來種花,慢慢滾動,才滾動到今天的事業。

  華明升是斗南的第一代花農,在種花之前,他和大多數村民一樣,以種菜為業。上世紀80年代末,有村民在菜地里試著種劍蘭,拿到集市上賣上了好價錢,華明升動了心。

  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斗南花農 華明升:我當時花了90塊錢買種球,三個半月左右,就賣了160多(塊錢)。當時的蔬菜是賣5分到1毛一公斤,(能買)很多蔬菜了。

  嘗到甜頭的華明升,將家里的幾畝菜地全都改成了花田擴大規模,他還四處拜訪專家,引進了玫瑰、康乃馨等花卉新品種。開始的幾年里,華明升每天凌晨就出門,騎2個多小時的自行車,把花運到昆明城里去賣。3年下來,他成了村里為數不多的萬元戶。看著老華種花賺了錢,村民們也紛紛效仿做起了花農,斗南村也走上了種花致富的新路子。如今的斗南,已發展成國際性的花卉交易市場和集散地,連續22年鮮切花交易量、交易額、出口額全國第一。

  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斗南花卉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 徐藝嘉:我們斗南人感到變化最大的是這幾年,我們新建了28萬平米的花卉交易市場,升級改造了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形成了集花卉種植、交易、物流、旅游等為一體的現代花卉產業集群,現在我們的花不僅賣到了全國,還賣到了全世界。

  第一代花農華明升和鄉親們靠著勤勞和敢闖敢干,闖出了一條致富路,鮮花也改變了全村人的命運。如今,新一代斗南人奮斗的腳步也沒有因此而停歇,大家還在不斷摸索發展的新路子。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斗南花農遭受了很大損失,為減輕疫情影響,由政府出面搭橋,花農、花商與電商平臺建立合作,直播+助農+電商的交易新模式,拓展了新市場。3月開始,小湛就做起了直播帶貨,一個月就賣了20多萬元。

  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斗南花店店主 湛業帆:第一場直播的時候,幾百扎的玫瑰、百合、向日葵、康乃馨瞬間秒空,這也讓我看到直播(賣貨)的趨勢,現在我們的直播銷售額已經占店鋪的20%左右。

  通過各種電商直播平臺,現在消費者可以看到鮮花從采摘、修剪、打包、發貨的全過程,從產地直送消費者家里,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和差價,大家也能買到價格更實惠的鮮花。

  今年前7個月,斗南鮮切花交易量達到44.33億枝,交易額35.2億元,接近去年同期水平。現在,斗南的花農依靠種花、賣花每年可實現人均收入3萬多元,同時還帶動了斗南周邊13萬人就業。

  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斗南花農 華明升:我們斗南人靠種花、賣花脫貧致富奔小康,現在我們的花也賣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好,那是因為我們老百姓的生活都好了。大家現在日子過得都像花一樣,也越來越美,是國家為我們奔小康鋪了一條開滿鮮花的路。

  (總臺央視記者 熊傳剛 張崗 董良言 昆明臺 呈貢臺 吳鑫 羅啟龍 )

  (編輯 趙羽祺)

文章關鍵詞:小康生活 越美 呈貢 種菜 蔬菜 鮮切花 大花蕙蘭 花卉產業 奔小康 責編:趙惠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洞庭人家 幸福轉身(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金色余暉中,船從沅江與西洞庭湖交界處順堤向東,蘆葦搖曳,水波蕩漾。今年初,保護區公開招聘40名協管員,曾慶武因為年輕力壯、地形熟、人頭熟,成了協助保護區綜合執法大隊濕地保護巡護的一名協管員。

  • 貴州農村公路四通八達(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2015年以來,貴州先后啟動農村公路建設三年會戰、“組組通”硬化路三年大決戰等攻堅行動,全省農村公路新改建里程5.9萬公里,建成7.87萬公里通組硬化路,實現30戶以上村民小組100%通硬化路。

  • 搬出黑土灘 擁抱好生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天蒼茫,草枯黃,荷日恒山在蔚藍的天空下巍峨綿延,將荷日恒村抱在懷中。”  索南說,荷日恒村現在“兩少兩多”:打牌、喝酒、抽煙的人少了,鼓足勁加油干的人多了;鄰里糾紛少了,鄰里互助多了。

  • 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河南省鄭州市隴海北三街118號院建成33年,頭頂電線雜亂似蛛網,院里雜物落滿灰,下水道一個月堵兩三回。隴海北三街片區改造項目成立臨時黨委,下設5個黨組織,分別對應隴三社區、共建單位、職能部門、施工單位、監督單位,逐戶上門,多方協同。

  • 搬出沉陷區,活出好滋味(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撫順市有百年煤炭開采史,采煤沉陷區達23.29平方公里,影響區達74.73平方公里。撫順市采煤沉陷搬遷辦公室脫險安置科科長曹偉介紹,房價中原來面積不納入計費,新增加的15平方米按每平方米1200元收費。

  • 農家屋里品書香 文化惠民“閱”小康

    一間小小書屋傳播著知識與希望,成為了張灣鄉男女老少的文化家園。近年來,東海縣張灣鄉大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繁榮農村文化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改善和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

  • 葦簾編織讓3000農戶增收(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我們因地制宜,沒有蘆葦資源的村屯由產業園提供原料,農戶賺取手工費;有蘆葦資源的村屯則自備原料編織葦簾,農戶賺取手工費和原料費。“如今,在產業園帶動下,蘆葦編織產業已經拓展到全縣56個村,去年產值2000多萬元,帶動3000余農戶年均增收近5000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80戶。

  • 新疆精河縣托里鎮烏蘭旦達蓋村:為小康生活注入“文化力量”

    一大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托里鎮烏蘭旦達蓋村村民吉·乃德曼又早早地走出家門,在村子里散步。村黨支部書記公·特力瓦伊介紹,當地蒙古族群眾多,村里將惠農政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到每村每戶,讓群眾聽得明白、聽得高興。

  • 【地評線】荔枝視評:穿山越海,見證中國小康之大美

    “進了徐州府,先喝二兩土”,作為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徐州一度靠犧牲環境發展經濟。5年來,我國超過5000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 習近平的小康故事丨“我很期盼的一件事”

    2019年12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再次提到他一直牽掛的云南貢山獨龍族群眾:“大家跟我說了很多心里話,我一直記在心上。”   在貧困戶家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地扶貧干部說:“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