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8日09:52 來源:新華網
商家面對差評不妨多些自省
“陷阱公廁”坑的是當地的產業利益
家委會“非富即貴”扭曲組建初衷
鐵球砸死女嬰全樓被判賠,冤嗎?
揪出網絡賬號“靈異事件”背后的“搗鬼者”
……
新聞速遞:近日,有視頻博主到北京王府井狗不理店試吃,發布了測評視頻。本來,這也就是顧客正常的“吐槽”行為。萬萬沒想到,該店發布聲明稱,視頻中的“惡語中傷言論不實”,并表示已報警處理。
新華社:因不當對待顧客批評引發爭議,狗不理包子王府井店被解除加盟合作關系。面對顧客差評,是虛心聽取意見、改進自身不足,還是擺出一副“說不得”的傲慢姿態,是檢驗經營理念的試金石。一看顧客給差評,馬上就報警——如此豪橫耍不得?!邦櫩椭辽稀辈荒軖煸趬ι?,更應落在行動中。把消費者的“吐槽”作為一面鏡子,不斷提升品質、優化服務,自身過得硬了,何愁不能贏得口碑?
新聞速遞:近日,有游客反映,在甘肅G215國道阿克塞至敦煌段遭遇“專坑游客公廁”,游客為上廁所車輛陷入沙坑,要拖車只能向周邊店家交天價拖車費。據@敦煌發布 微博最新消息,涉嫌強迫交易犯罪的5名嫌疑人已被抓獲,其中兩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還在進一步偵查。
新京報:此事被曝光后,有多位游客即表示,自己曾在同一個地方被“坑”。所謂壞事傳千里,當被坑的人越來越多,口碑就會越來越差。最終,這還是竭澤而漁的做法,店家“坑”的不僅是自己未來的生意,還有當地的旅游事業。換句話說,這粒老鼠屎傷害的不僅是游客,還有當地的產業利益。這次“公廁陷阱”被曝光,當地雖然已經表態,目前正在開展全市旅游市場領域行政執法專項整治工作,以提升全市的旅游市場管理水平。但是已經造成的形象損失要多久修復、要花費多大工夫修復,都還要打上問號。回到“公廁陷阱”一事,或許店主挖下的坑不足以造成交通事故,對車主沒有造成顯見的損失,但是惡意破壞、以此牟利的動機卻是一致的。所以,希望當地對此也要有嚴厲的處罰,以儆效尤??傊?,這個“坑”挖起來容易,填起來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當地嚴格的監督管理,需要暢通的游客投訴渠道,需要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務水平。路還很長,但愿“平坦”。
新聞速遞:近日,江蘇鎮江一小學首屆家長委員會名單引發爭議。該名單上的家委會成員“非富即貴”,不是在政府部門任職,就是企業高管。這樣的家委會成員構成方式,能否實現家委會的本來功能,能否將學校與家庭溝通中的一般問題反映出來,令許多家長擔心。對此,該校校長回應稱,家委會成員具有社會名望,做事會比較容易。
光明日報:家委會如此組成并不奇怪,當下的一些家委會已經成為為學校、班級辦事的辦事機構了。學校借力家長資源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務,解決一些困難,本身并無問題。但如果把家委會僅僅理解為一個辦事機構,則不僅曲解了家委會的作用,也扭曲了家校關系。家委會首先是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一種方式。撇開參與學校管理和監督不談,片面強調家長所具有的社會資源和能量,把家委會搞成“非富即貴”的辦事機構,這未免有些功利。這樣的家?;?,一方面會屏蔽一些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導致學校難以發現問題;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學校只顧及一部分“有能力”家長的意愿,損害其他學生和家長的利益。學校雖并不是與社會絕緣的凈土,但也不能把社會上一些功利的現象照搬進去。精神家園一定要有一些情懷和追求。特別是在學校管理方面,如何更好地吸納廣大家長的意見,如何在學校和家長之間多一些便捷的溝通渠道,如何推進學校治理、提高辦學水平,來自家長的智慧必不可少。如果一味盯著家長手里的那點資源、權力,只想著“辦事”,教育就走偏了。
新聞速遞:2016年,四川遂寧市油坊街127號樓,一只從天而降的鐵球,砸中了樓下嬰兒車里一名不滿一歲的女嬰并致其死亡。事發后,當地警方介入調查,但沒能找到拋物者。于是,女嬰父母將事發地整棟樓的住戶全部起訴至法院。前不久,遂寧市船山區法院一審判決,除家中確無人居住的不承擔責任,其余121戶業主每戶補償原告3000元。目前,一審判決還未執行,已有30余戶涉事業主準備上訴。
中國青年報:從法律上來說,法院判決也并非沒有依據。侵權責任法規定:“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之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民法典延續了侵權責任法的立法精神,對難以確定誰是侵權人的,規定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進行補償。當然,法律并不僵硬死板。對于那些感到不滿的業主,如果有確切的證據證明自己對天降鐵球沒有任何過錯,就可以排除己方進行補償的法律責任。對于那些承擔了補償責任的業主,法律還保障了追償權,有朝一日真相大白,他們還能把補償出去的這筆錢款要回來。對受害者及其家人,從天而降的鐵球、玩具、工具、自行車,甚至是一枚小小的水果、雞蛋,都可能造成巨大的身心傷害。這些年,從侵權責任法到民法典,從相關司法解釋到司法實踐,來自立法、司法的努力,正在形成一張規制高空拋物、墜物的堅韌法網。對于這起天降鐵球砸死女嬰的人間悲劇,無論是一審判決全樓“補償”,還是以后的二審業主上訴,都是一次難得的法治洗練,帶來的不僅是觀念的碰撞,更將是法治的進步。
新聞速遞:據報道,大量網民近日反映其互聯網賬號疑似“被操控”。比如微博賬號無緣無故給人點贊、關注陌生人,淘寶賬號莫名其妙地收藏一些陌生的店鋪,不少微信用戶也遭遇過賬戶反復提示異地登錄等“靈異事件”。
北京晚報:互聯網賬號“見鬼”了,給用戶帶來的不只是驚嚇。網絡賬號既是陌生人認識彼此的窗口,也是熟人相互加深了解的平臺,每一個動態都描繪著用戶的網絡“自畫像”。然而,賬號上那些并非本人操控的關注收藏對象,往往涉及商業推銷甚至低俗色情,嚴重損害用戶形象。與“人設翻車”遭遇相比,網友財產和生命安全面臨的隱患更令人擔憂。用戶賬號的點贊和關注功能可以被他人隨心所欲地利用,那么購物及轉賬交易、發送誤導及詐騙信息,也不是不可能。從這個角度說,每一個賬號“靈異事件”,都很可能是一連串麻煩的先兆,應當引起用戶的足夠警惕。在上下游相當完備的網絡黑產面前,用戶的警惕與防備并不是百分百奏效。因此,比讓用戶加強賬號防范更重要的,是盡快揪出躲在屏幕背后的“搗鬼者”。法律是“捉鬼”的依據,技術是“捉鬼”的利器,平臺更應該成為“捉鬼”的援軍。誰動了互聯網個人賬號,就是動了網友的安全權益,動了網絡正常運營的秩序。到底誰在背后搗鬼,找出問題的答案,是維護網絡環境、肅清網絡風氣的關鍵之舉。
10月29日,省市場監管局會同省教育廳召開全省規范教育收費行為提醒告誡會對教育行業違規收費現象進行嚴厲打擊。提醒:廣大居民可通過市場監管部門暢通12315電話、12315互聯網平臺和12315平臺微信、支付寶小程序等投訴舉報渠道對涉嫌教育亂收費違規違法行為投訴舉報。
近日,江蘇鎮江一小學首屆家長委員會名單引發爭議。該名單上的家委會成員“非富即貴”,不是在政府部門任職,就是企業高管。這樣的家委會成員構成方式,能否實現家委會的本來功能,能否將學校與家庭溝通中的一般問題反映出來,令許多家長擔心。
“這個事情是家長自發組織的, 家委會在組織聚餐之前就已經將班主任移出了群聊,所以班主任全程未曾參與。” 這名老師介紹,學校老師嚴令禁止參加任何形式的家長宴請,不過對于家長們發起的聚餐活動,學校老師也無權強行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