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3日11:27 來源:經濟日報
近觀荷花千頃,翠色欲滴,遠望煙波浩渺,水天一色。這是記者在吉林松原市查干湖畔看到的景色。
2018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查干湖實地考察生態保護和漁業發展,并作出“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守護好查干湖這塊‘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當地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托,下大力氣加強生態保護,查干湖生態環境持續優化。
查干湖地處嫩江與霍林河交匯地區,是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水面面積420平方公里。上世紀70年代,由于上游來水減少,湖面一度萎縮至50多平方公里、濕地消失2000余平方公里。
“大風一刮全是白白的堿面子,湖水窄成一條線。70年代末政府帶領大家實施‘引松工程’,前前后后用了8年時間把松花江水引入查干湖,才有了現在寬闊的水面。”58歲的張文是當地漁獵文化第20代傳承人,他對查干湖今昔對比感受頗深。
2013年起,吉林西部啟動河湖連通工程,其中松原市投資7.4億元,主要以查干湖為中心,通過哈達山水庫引松花江水源進入查干湖,使新廟泡、查干湖等湖泡實現生態補水目標,形成動態循環水系。“原來的‘死泡子’徹底變成‘活水湖’。”松原市水利局局長李樹生說,粗略估算項目區能因此實現年收入50億元,新增養魚、養稻70萬畝。
走在陽光下,馬鞭草園似紫色云海,風車微轉;沉浸暮色里,野鴨灣濕地落霞無邊,天鵝低吟;泛舟綠波上,玉龍水道曲徑通幽,蘆葦搖曳……水活了、魚多了,松原市在查干湖生態建設上下功夫,規劃建設了一系列生態景區。
景美了,產業更旺了。37歲的徐冬芳原本在家種地,丈夫是漁場工人,現在兩人經營一家李記魚莊。夫妻倆的年收入從四五萬元躍升到最高時的30萬元。“原先只有冬捕的時候才是旺季,現在從‘五一’到‘十一’,都算旺季。”
景區內風景如畫,景區外生態小鎮民宿、商鋪鱗次櫛比、游人如織。一幅既爛漫瑰麗又熱鬧紅火的生態與旅游共生畫卷精彩紛呈。“春捺缽、夏賞荷、秋觀鳥、冬漁獵。”查干湖旅游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高洪忱說,查干湖的四季旅游發展格局初現雛形。
從鹽堿遍地到以水興城,查干湖產業發展不盲目追求速度,而是積極守護大自然的饋贈。堅持保護生態與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查干湖這塊金字招牌必將越擦越亮。(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原 洋 李己平)
查干湖大部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境內。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這是查干湖濕地(7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這是查干湖花海景區(7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
12月28日,在查干湖第十八屆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開幕當天,蘇寧超市在年貨節期間,遠赴吉林查干湖原產地,為消費者送上正宗的綠色有機查干湖胖頭魚。12月28日,祭湖、醒網儀式過后,查干湖第十八屆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開幕冬捕第一網鮮魚出水。
12月28日,查干湖第十八屆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在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冰封的湖面上啟幕。查干湖位于中國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漁產資源豐富,被譽為“中國北方最后的漁獵部落”。
良好生態環境是吉林社會經濟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振興東北的一項重要優勢。坐落于吉林西部的大安市通過實施嫩江灣擴湖增濕、退耕還濕、生態護濕、利用興濕等恢復保護提升工程,恢復嫩江灣濕地4.57萬公頃。
碧空如洗,水天一色;綠草茵茵,水林掩映;亭臺玉立,飛鳥不絕……這里是吉林省西北部的查干湖,最大湖水面積500平方公里,年均蓄水量7億立方米,是中國十大淡水湖之一,吉林省內最大的天然湖泊。
近日,在查干湖景區大汗蒙古風情園廣場,2019年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節之郭爾羅斯馬頭琴音樂節盛裝啟幕。近日,在查干湖景區大汗蒙古風情園廣場,2019年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節之郭爾羅斯馬頭琴音樂節盛裝啟幕。
他一邊指揮漁工們收綱、拖套、摘魚、碼網,一邊興致勃勃地講述習近平總書記來查干湖視察的情景。這些年,張文作為文化傳承人和冬捕的“大把頭”,每年都要在漁獵節上唱主角,主持祭湖儀式。
(記者岳富榮、祝大偉)春節過后,查干湖上的漁工們又開捕了。河湖連通,還讓吉林西部區域內地下水抬高1米左右,1.1萬多眼農田井恢復原有灌溉能力,擴大農田灌溉面積55萬畝,累計增產糧食5.6億斤。
查干湖是我國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吉林重要的漁業生產基地。回到魚館,張冬雪簡單布置了一下房間,等到張文從冰上回來,一家人終于有時間坐在一起包餃子。
習近平同漁場職工們親切交談,他強調,綠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這條路要扎實走下去。他祝愿大家“年年有魚,年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