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7日16:40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靜遠 邢明):9月24日,為期三天的第二屆中國·盤錦鄉村振興產業博覽會落下帷幕。
本次活動由盤錦市人民政府、省農業農村廳、省科技廳、省商務廳聯合舉辦,共吸引近800家企業參展,300余家采購商參會,通過“線上+線下”“博覽會+專業展會”“專業論壇+現場觀摩”等方式,全方位展示了鄉村振興“盤錦模式”。
在展會現場,記者看到鹽粳927、越光等品種的水稻正在健康生長,河蟹在“稻田”里悠閑地游蕩。“大米是盤錦農業的主要產業,如今盤錦大米種植正朝著更精細、更高端的方向轉變,農民的稻田里不僅種大米還養殖河蟹,有時候河蟹銷售收入還超過了水稻。” 參展商呂義介紹,農民實現了機械化插秧、機械化收割,大米從田間地頭直接運到糧庫,少了中間商,錢直接揣進農民腰包里。“從前農民種地是為了填飽肚子,現在他們都奔著致富的目標,鄉村振興的成果真正讓農民得到了實惠。”呂義說道。
作為“中國生態稻米之鄉”“中國河蟹第一市”,“稻田養蟹”已成為盤錦的城市名片之一。所謂稻蟹共生模式,指“用地不占地,用水不占水”和“一地兩用,一水兩養,一季雙收”,河蟹在對稻田環境起到“監控作用”的同時,還能清除稻田雜草,預防水稻病蟲害,其糞便還能為水稻提供有機肥料。稻蟹共生形成一條完整的生物鏈,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也為生產優質生態稻米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據了解,2020年盤錦市河蟹養殖面積160萬畝,約占全國的11%、全省的89%;預計河蟹產量5.8萬噸,河蟹產品產值45億元,河蟹產業產值60億元。僅河蟹一項全市農業人口人均可增收3000元,約占農民人均純收入11.5%。
“去年在展會上我們與多家企業達成了合作意向,今年我們再次來參會,希望借助展會這個平臺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們了解我們,與我們交流合作。”呂義向央視網記者透露,去年參加展會給企業帶來了一系列好處,通過展會搭建的合作交流平臺提升了企業知名度,推動了企業的經營發展。
據主辦方介紹,盤錦鄉村振興產業博覽會是全國第一個以鄉村振興產業為主題的綜合性博覽會,首屆博覽會吸引了國內外500余家知名企業參展,簽約金額達26億元。本屆博覽會圍繞“產業融合、城鄉融通”主題,創新“博覽會+專業展會”模式,打通“線上+線下”渠道,構建長期、常態、常駐與集中、集聚、集散相結合的鄉村振興成果展示展銷中心,打造集“會展經濟、創新創業、專業市場”于一體的鄉村振興產業園區。
近年來,盤錦市在全面建設美麗鄉村并取得顯著效果的基礎上,傾力打造全域美麗鄉村“升級版”,致力于建設人民幸福之城。智慧農業、觀光農業、鄉村旅游、民宿產業等蓬勃發展,稻米、河蟹、果蔬、水產品等農產品精深加工持續做大做強,農村三次產業加快融合,灘紅葦綠的自然風光、稻香蟹肥的生態景觀與庭前屋后的民宿生活相映成趣,農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增強。
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
11月5日,記者來到新鄉平原示范區原武鎮東合角村,走進剛剛建成投運的中國·黃河稻米文化博物館。幾十年來,原陽大米讓廣大農民脫貧致富,還打出了名氣成為遠近有名的“金字招牌”,讓鄉親們揚眉吐氣、驕傲不已,對水稻的感情“到了骨子里”。
作為進博會的老朋友,跨國農產品貿易與加工企業路易達孚今年將繼續參加進博會。據介紹,路易達孚近年來連續參加進博會,今年參展主題為“構建安全、可持續的農業供應鏈”。
山茶油、蝦稻米、油板栗、南灣魚、土雞蛋、羅山八珍、光山十寶……10月23日,走進位于鄭州市經三路的大別山農產品展銷中心,琳瑯滿目的特色農產品讓人目不暇接。
修武716公里長的“四好農村路”在美學品牌的“加持”下,成為風景路、旅游路,帶動了沿線34個貧困村、16個美麗鄉村、15個黨建示范村、8個旅游景點、8個美學經濟項目、6個產業園區和特色小鎮及云臺冰菊、富硒稻米、新莊大棗、因戀玫瑰等特色產業的發展。
不久前,在山西省運城市舉行的中國農民豐收節啟動儀式上,蔡雪身著花布衣服,扎著馬尾辮,領取了“全國十佳農民”證書。憑借高品質稻米、現代化管理方式以及互聯網營銷平臺,蔡雪的合作社已經輻射4個鄉鎮的4000余畝稻田,帶動160余名村民就業,20戶貧困戶脫貧。
當地時間10月2日,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安哥拉馬蘭熱省卡布迪公路順利竣工。卡布迪公路位于安哥拉馬蘭熱省,線路全長63.5km。疫情下,在非洲的中國企業克服疫情困難,堅持生產,保證了“一帶一路”項目進展順利。
(記者 丁素云)9月22日,為期三天的第二屆中國·盤錦鄉村振興產業博覽會在盤錦舉行。中國·盤錦鄉村振興產業博覽會作為全國第一個以鄉村振興產業為主題的綜合性博覽會,首屆博覽會簽約金額達26億元,創造了一系列經貿、投資和產業合作的重要機遇。
10年前,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李英玉和老伴權永浩也像很多村民一樣,把土地發包出去,利用語言優勢到韓國打工。 那些年,李英玉和權永浩與家鄉的聯系,僅限于每年年底回到村里,領取土地入股合作社的分紅。
通過消費扶貧、產業扶貧,1—7月,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從國家級貧困縣購進農產品1102.7億元,貧困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額134.8億元,同比增長32.2%。翁牛特旗海拉蘇鎮烏蘭吉達蓋嘎查村種植戶 金寶:咱們那交通不方便,在家放著容易發霉,通過合作社價格也高了,咱們就是等著拿錢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