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3日11:2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位于廣西南寧的阿里巴巴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自動分選線正在分揀水果。
(盒馬鮮生公司供圖)
正值秋日,重慶市南川區金佛山開始熱鬧起來。隨著大山里的方竹筍陸續從土里冒出頭,當地筍農集體出動,在山間穿梭忙碌。
“今年方竹筍收購價每斤漲了2元,采起來更有勁了。”筍農廣聚福每天清晨6時便背著背簍上山。方竹筍長在高山上,他說,起得早才能采到好筍。
區別于常見的春筍,方竹筍是少有的秋收、秋食筍種。重慶與貴州交界的金佛山是方竹筍重要產地之一。由于采收難、產季短、易變質等原因,方竹筍此前只能以干筍形式在當地市場流通。
“保存方竹筍很難。”據南川方竹筍產業協會會長陳建介紹,以往筍農需在筍棚里支起大鍋,經兩天兩夜炕制,12斤鮮筍可炕成1斤干筍,不僅費時費力,干筍價格還比鮮筍低30%。據粗略統計,南川金佛山每年產筍近3萬噸,每年只有約10%以鮮筍形式銷售。
“能否通過科技手段,把更多新鮮的方竹筍存起來、賣出去?”今年秋天,南川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新零售平臺盒馬鮮生一拍即合,在方竹筍產區建立起一套液氮保鮮系統。“它可以將方竹筍銷售季從一個月延長到全年。”盒馬采購員魯小容說,筍農每天采的鮮筍會被送往當地加工中心,經過分揀、洗凈后,注入零下110℃的液氮,儲存在零下18℃的凍庫中,到了冬季再運往各大城市。“這種做法可以較好保護方竹筍的生物組織,只需自然解凍,就能還原95%以上的口感和營養。”
“預計冬季錯峰期的方竹筍最高售價可達每公斤30元,是秋季的3倍。”魯小容說,有了液氮保鮮技術,今年金佛山方竹筍的收購價由每斤3元漲到5元,筍農平均增收1000元以上。
如今,盒馬鮮生正通過對傳統的農產品產銷鏈條進行數字化改造,讓越來越多像方竹筍這樣藏在深山的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
在位于云南昆明的阿里巴巴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簡稱“產地倉”),沃柑、石榴、百香果等數十種當地農產品正在自動化分選線上按品質進行“分門別類”。“這像是給水果做CT。”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云南采銷負責人石河介紹說,光電分選機可以測出每一個水果的酸甜度、果面光潔度,是否有霉斑、橘皮和劃痕,測量水果果徑可精確到毫米,重量可精確到克,分揀效率是人工的100多倍。這些農產品經過分選、品控、裝箱、打單等自動化程序后,由“水果班車”全程冷鏈運輸運往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銷地倉,然后轉往盒馬各門店。在這些環節中,數字化貫穿始終,確保農產品快速變成商品。目前,盒馬已在全國核心產區建起5個產地倉,在銷售地建立了20余個銷地倉。
“我們希望打造一套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商品標準化體系,將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連接起來,真正幫助農民提升農產品品質,賣出好產品。”盒馬事業群總裁、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總裁侯毅說。
展會期間,農業農村部發布的《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6.0%,較上年提升3個百分點,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部今年啟動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改善農產品品質。
正在重慶舉行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發布了《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到36%,較上年提升了3個百分點。
植物工廠無土栽培的蔬菜 在這里,植物采用水培種植,營養液循環補給,通過上層光伏發電供給下層蔬菜種植。植物工廠通過光伏發電一年大概能發電2400萬度,下層種植蔬菜僅用三四十萬度,余電并入國家電網,實現了蔬菜種植和發電的雙效益。
前不久,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公布,浙江有4地入選。數字,正在轉變浙江鄉村的治理形態。據悉,我省正在搭建數字三農協同應用平臺和鄉村治理數字化平臺,未來5年內將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
“豫農優品館”滿月 借助AI技術實現差異化購物 是拼多多的核心 而上海不止有拼多多 像這樣的人工智能核心企業有1116家 目前上海已形成較完備的產業體系 2019年,上海市民消費的豬肉中 有十分之一來自河南
新華社濟南11月7日電 題:山東高青:“兩頭牛”讓農民日子“牛”起來 在山東得益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二牧場擠奶車間,隨著進口的80位重型轉盤擠奶機啟動運轉,奶牛自動排隊上機擠奶,整個過程基本不需要人工參與。
強化引領力,創新基層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的體制機制。培育文化力,凝聚基層黨組織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價值基礎。增強數字化生產力,推動基層黨組織引領鄉村治理的信息化建設。
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達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6.2%,對GDP增長貢獻率達67.7%。“數”有所為,數字農業、數字校園、數字社區……數字中國成果遍地開花,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驅動我國經濟增長、吸納就業的新引擎。
題: “‘云’上開花”——河南“數字農田”里的豐收畫卷 據浚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獻國介紹,目前,產業園數字技術已經覆蓋的農田面積8000畝,部分生產環節數字化作業輻射帶動農田面積達12萬畝,降低生產成本近30%,平均每畝增產近百公斤。
9月14日和17日,副省長武國定分別到省大數據局、省通信管理局調研農業信息化和數字鄉村建設工作。武國定指出,我省是農業大省,數字鄉村建設將在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