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19:49 來源:上觀新聞
“小時候在農村上學,學校是木板房,坐的是長條凳,一位老師要帶幾個班。現在,教室寬敞明亮,而且都用上了多媒體教學設備……”說起教育事業的發展,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畢節五小三年級學生家長趙紅霞感慨萬千。
“十三五”以來,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大力推行教育改革,著力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全力保障教育公平,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之路。
教育扶貧成效顯著
“以前我是在野角中學讀書,每到周末,要走很遠的山路才能回一次家,現在上學幾分鐘就到了。”杜楓玲是柏楊林街道七星關區荔灣實驗學校的學生,老家在野角鄉沙拉槽村,讀書只能在中學附近租房,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一年難得回一次家。
2018年,杜楓玲一家搬進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換了新環境,也換了種活法。杜楓玲說:“現在父母就在盛豐農業科技園里上班,每天回家就能見到他們。”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七星關區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位置,全面深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子女教育內涵發展,拔除窮根。七星關區第三、第四幼兒園、陽光小學,荔灣實驗學校、前所小學,一座座學校在柏楊林街道拔地而起,超過6000名學生解決了上學問題。
小吉場鎮新倫村村民廖熙祥家的二兒子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三女兒考入西安航空學院,小兒子考上了南昌航空航天大學。依靠精準扶貧政策支持和生源地助學貸款,廖熙祥家除三女兒外,已全部大學畢業。
“確保應助盡助、不漏一人。2019年共資助學生16.23萬人1.1億元,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2.5萬人1.8億元;2020年春季學期資助學生8.9萬人5810.35萬元,”區教育科技局保障辦工作人員呂敬高介紹。
2020年,七星關區高考600分以上480人,比去年增加224人;一本上線4500人,比去年增加910人;二本上線1.1369萬人,比去年增加1617人。全區共有14人被清華和北大錄取,創歷史新高。
教學條件持續改善
“以前每個班90人至100人,老師上課戴‘小蜜蜂’,改一次作業要兩三天。”畢節五小校長羅堯文說,均衡教育發展以來,現在每個班只有55人,大班額已得到全面化解,圖書室、音樂室、舞蹈室一應俱全,孩子們有了更多的課外活動,校園環境也得到逐步改善。
近年來,七星關區按照優質均衡發展的指標要求,加大村級學校圖書室建設,不斷優化城鄉教育資源布局,持續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我家就住在附近,孩子在這上學很近,接送也方便,感謝政府能加大學校的投入建設。”七星關第二幼兒園小班家長何琴感慨,原來城區只有兩家公辦園,孩子上學困難。推進實施新建項目和全面改薄項目遺留問題整改,不斷增加教育供給,緩解入學難等問題。
“2019年以來,七星關區投入資金6992萬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44所,完成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27所,新增學位4590個。投入資金6.9億元,全面完成10所學校建設,新增學位2.19萬個。”七星關區教育科技局副局長李鵬介紹,區里正有序推進畢節二中、畢節十五小遷建項目建設,謀劃推動擴建長寧小學,新建區第六實驗學校、區第七實驗學校、翰林中學等項目,實施“全面改薄”項目21個。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七星關區不斷完善城鄉中小學教師補充機制,廣納優秀教師,通過考調、特崗計劃、志愿者招募、引進部屬公費師范生等方式補充教師隊伍。2020年,七星關區共開展教師培訓82場次,覆蓋教師5.4193萬人。
教育保障精準落實
為啃下控輟保學這塊硬骨頭,七星關區始終堅持把控輟保學作為落實“兩不愁三保障”、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來抓,確保不讓一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失學。
“打工干的都是苦活累活,沒有文化也拿不到多少工資,還是讀書好,能學到知識和技術,今后才能找到份體面的工作。”楊家灣鎮二中九年級學生王彬輟學外出打工被勸返后,又選擇到畢節職業技術學院就讀,當談到二次回到校園的感受時,他感慨地告訴記者。
近年來,七星關區緊盯控輟保學和教育惠民政策落實,利用大數據,建立區鎮村校四級20個臺賬,建成教育保障數據庫,在全區開展“五查四比對”全覆蓋工作,精準掌握全區6-16周歲適齡兒童少年就學情況,實現輟學生動態清零,一批批大學生走出大山。截止目前,全區360所學校603個班22925名小學畢業生已全部到初中學校學習。
2016年以來,七星關區開展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全面落實392所學校18.8萬人的營養改善計劃,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能上學、上好學、吃得好”的目標。
“下一步,將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教育綜合改革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把黨的教育方針貫穿落實到學校工作的各方面,推動我區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七星關區教育科技局局長崔慶鼎說。
作者:顏曉峰(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一項決定性成就。
2.網友反映:國棉三廠建設路口進廠區家屬院路燈已經半年不亮了,反映多次,至今未亮。留言要求:主要反饋暖氣不熱問題;提交問題時請注明小區名稱、詳細地址、聯系方式等信息;不受理與暖氣不熱問題無關的訴求。
關注民生,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更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民生建設,向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民生不斷改善。
包括加快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促進保障待遇公平,完善綜合型社會救助制度,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等。需要指出的是,伴隨著全體人民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的普遍提升,不同區域、不同人群、不同個體的收入與生活質量仍會存在一定差距。
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完善土地出讓收入分配機制,探索支持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按照規劃建設租賃住房,完善長租房政策,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取得歷史性成就 實現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 從點的突破到系統能力的提升
全國廣大教師用愛心和智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點亮萬千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展現了當代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和責任擔當。” 今年9月,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同時提出殷切的希望。
“一個都不少”的,絕不僅僅是涼山,截至2020年9月15日,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由60萬人降至241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輟學學生清零。5年來,42.8萬名“特崗計劃”教師為鄉村教育注入新鮮力量,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惠及中西部8萬多所鄉村學校約130萬名教師,農村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改善。
(記者 張蔚然 張素)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13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二次審議。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草案二審稿將收容教養修改為專門矯治教育。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教育事業的發展變化備受社會各界關注。郅庭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國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是激發各方面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的積極性、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的基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