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09:55 來源:映象網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后,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
映象網記者 陳偉然/文 段晉哲/圖 路風浩/視頻
【人物名片】
郝成秀,1948年11月參加解放軍,12月份參加淮海戰役;1949年4月份參加渡江戰役,隨后進軍大西南,解放南昌、解放長沙;1950年上半年在貴陽龍里縣剿匪;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從西南到東北,1951年2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朝鮮戰爭結束;1954年3月回來在沈陽軍區部隊駐軍,任64軍炮團政委,1981年轉業回到鄭州。
【老兵故事】“敵人的坦克見到志愿軍的大炮就害怕”
從1948年參加解放軍,到1981年轉業,郝成秀經歷了無數戰火洗禮,而他腰部的一片傷疤,正是當時在朝鮮戰場上留下的。
在抗美援朝期間,郝成秀是軍委炮14師6團的一名炮兵戰士,“敵人的坦克見到志愿軍的大炮就害怕了。”郝成秀說,在戰場上敵人那些看似“所向披靡”的坦克,前一秒可能還在大搖大擺的前進,后一秒只要看到志愿軍的大炮就不敢再輕舉妄動了?!?/p>
“炮兵最危險的時候就是轉移陣地時。”郝成秀說,1951年敵人發動秋季攻勢準備越過三八線,他所在的炮兵陣地奉命轉移,就在轉移間隙,敵人的坦克不知道什么時候摸了過來,瘋狂沖向炮兵陣地,郝成秀所在的部隊開始組織還擊,“因為野戰炮非常重,平時需要7、8個人才能抬得動。”而就在這個生死攸關的時刻,郝成秀的連隊里四名戰士竟然抬起了一門野戰炮,并且對準一輛敵軍坦克進行開火,“眼看著領頭的坦克被擊毀,其他坦克紛紛調轉車頭灰溜溜跑走了?!?/p>
雖然志愿軍的大炮讓敵軍“聞風喪膽”,但是郝成秀說,敵人也不是“吃閑飯的”?!芭诒囊豁椫匾氊熅褪菫椴奖鴽_鋒進行火力配合,而這邊一開炮,敵人也就知道了你的位置?!焙鲁尚阏f,在一次火力配合后,他所在的部隊還沒來得及撤退,就被敵人發現了位置。敵人一輪輪炮彈如下雨一般向陣地“傾瀉”而來,沒來得及躲避的郝成秀被流彈擊中腰部昏了過去,等他醒來時已經躺在了野戰醫院。而沒等傷病痊愈,郝成秀就申請重新回到連隊,“因為有規定拄拐杖不能出院,我就偷偷的把拐杖扔了,忍著疼走了十幾里路回到部隊?!?/p>
【老兵心聲】“沒有抗美援朝勝利,就沒有如今的繁榮富強”
今年91歲的郝成秀如今每天還堅持聽廣播、看新聞,而他最關心的還是國家大事。郝成秀說,雖然自己負了傷,但是他不后悔這些犧牲,“沒有抗美援朝勝利,就沒有如今國家的繁榮富強,為國家流血我不后悔?!?/p>
張中信,1934年出生,今年86歲。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四川入伍十一軍通信連,1950年2月卅一師司令部通信員。
高樹美,河南新鄉人,1929年9月出生,1956年4月入黨,1948年參軍入伍,加入陳毅領導的5095部隊。
李建功,1950年報名參軍,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三兵團三十七軍,并于1951年8月入朝,擔任報務員。
張海洲,1931年出生,1947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2縱隊6旅,1951年3月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
祝子清,1927年生,祖籍四川仁壽縣,現居鄭州市金水區。新中國成立前,他帶領自衛隊保衛村莊,后參軍入伍。1950年,祝子清跟隨部隊走上抗美援朝戰場,在中國人民志愿軍高炮53營任排長。
張平,1951年4月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作戰,先后任營部通訊班班長,曾參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上甘嶺戰役等。
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后,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