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7日10:39 來源:經濟日報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實現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短板弱項。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既是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更是新舊動能轉換接續的關鍵所在,對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近年來,我國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工作扎實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從部委層面看,相關部門部署加快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推進綠色化改造、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等重點任務,主動開展工作、抓緊推進落實;從地方實踐看,各地對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高度重視,結合當地實際,積極采取措施,認真做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工作。但也應看到,我國在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特別是與形成新發展格局要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一是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卡脖子”問題凸顯。關鍵技術裝備受制于人,高端電子信息產業“缺芯少核”問題依舊突出,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升。二是傳統產業自身結構性問題比較突出。我國實體經濟尚未完全擺脫高投入、低產出的粗放發展模式,在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等方面技術積累不足;供給體系產能強大,但生產的多是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和勞動密集型產品,低端供給過剩和高端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
還要看到,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還面臨區域間產業轉移制約。傳統產業承接地與轉出地之間缺乏政策銜接和統籌協調,區域間產業轉移利益共享機制尚不健全。不容忽視的是,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但各方面對制造業特別是傳統產業發展的支撐仍存在明顯不足。比如,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沒有根本解決;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營商環境仍需優化,特別是民營制造業企業面臨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較高,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仍待完善;等等。
總體上看,我國傳統產業仍有較強的競爭優勢,這不僅體現在人力資本、產業發展基礎以及配套能力等方面,更體現在其擁有規模巨大且聯系緊密的內需市場。針對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中面臨的這些制約和挑戰,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主動對標對表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擺脫高速增長階段形成的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抓好技術改造、強化要素保障、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等方式,著力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激發市場活力、內生動力,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實踐中,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我們要把握好幾個重點:
一是加強傳統制造業的科技創新。要建設公共創新平臺,加強行業基礎共性技術研發,加大新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特別是加強國產裝備和工業軟件的研發和應用,更好鞏固提升鋼鐵、石化等傳統優勢產業的世界領先地位和先進水平。
二是開展大規模新一輪技術改造。要以智能、綠色、質量、安全等為重點,持續推動企業工藝裝備升級、新產品的研發應用以及發展新模式新業態,調動全社會各方面資源,開展“政產學研金服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支持企業技術改造。
三是引導傳統產業合理有序轉移。要加強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引導傳統制造業從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合理有序轉移,加強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承接產業轉移利益共享機制,建立高效、持續的區域對接協作機制,推動東部地區和中西部、東北地區加強政府間合作,鼓勵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與核心企業整體式轉移。
四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繼續放權,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防止政府過度和不正當干預市場;繼續落實好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各項政策舉措;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切實加強知識產權執法,對制假售假和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實施聯合懲戒,顯著提高違法成本;完善政策制定和執行方式,重大涉企政策制定應充分聽取企業意見。此外,還要更好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五是提升資本、勞動力等要素保障能力。要加強產業部門和金融部門溝通,開展產業政策、重大項目信息對接和共享,提高金融服務能力。同時,要加強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培養,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探索跨產業融合類技能人才培養,營造有利于充分發揮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長效機制和政策環境。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 張文明)
題:“疫情期間,我在線上賣出15萬個垃圾桶”——傳統產業上“云”記 ”孫沁說,以數字技術可將“產能”升級為“智慧產能”,通過大數據支撐、研發建議、生產端智能化改造等,幫助產業帶、外向型企業順利轉型。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要善于從眼前的危機和挑戰中搶抓和創造機遇”。當前,全球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歷史時期,上一輪產業革命提供的動能已近尾聲,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在積聚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不得不加速前行。
魯山花瓷又名“唐代鈞瓷、黑唐鈞”,因唐代魯山所產的黑地、乳白、藍斑一器三色的花釉瓷器而得名。5月31日,魯山縣第二耐火材料廠廢棄廠房內,利用燒制耐火材料的廢窯進行初步改造的魯山花瓷一號窯展廳。
近年來,5G技術從無到有,在科技創新的趨勢下發展迅速,不僅為人們生活帶來改變,更深刻地推動行業變革。
新華社合肥9月19日電 題:新興產業成風景 傳統產業增活力——安徽制造業快速發展透視 在合肥新型顯示產業基地的磁吸作用下,許多先進制造企業紛至沓來,豐創光罩只是其中之一。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余杭從一個小縣城成為了如今的“中華文明圣地,創新活力之區”。“人民記憶:70年70城”記住杭州余杭,精選余杭各行業代表人物,從創新創業的角度切入,展示了余杭在互聯網發展、海外人才引進、傳統產業升級、文創產業創新等方面的成就,反映余杭經濟的飛速發展,生動詮釋了在五千年良渚文明的滋養下,余杭這片土地成為了夢想中的創業之地,展現出新中國成立70 年以來的行業發展、城市變化,分享時代見證者、參與者與祖國同呼吸共成長的真實經歷,點燃城市自豪感,激發愛國情懷。
【編者按】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以傳統行業的供給創新推動消費升級、以消費升級帶動傳統行業供給能力的持續增強,兩者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實現高質量供需平衡的不斷深化。
面對舊動能、重污染,產業結構優化是必行之路。華菱湘鋼總經理李建宇說:“企業想擺脫傳統路徑依賴,就要始終掌握尖端技術,才能保持靈敏的市場反應。汽車產業是柳州第一支柱產業,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柳東新區沿著汽車產業鏈發展軌道,瞄準高質量核心零部件。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于3月8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接受采訪。
創新流通方式上,優化升級千億級商品交易市場,培育現代供應鏈,推動流通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促進供需有效銜接。財政部表示,妥善安排資金投向,重點支持國家重大戰略,落實易地扶貧搬遷、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污染防治、棚戶區改造等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