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22:05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十堰10月28日電 題:湖北東溝村:鄉村掀起“民宿熱”貧困村變“網紅村”
作者 武一力
春賞百花秋望月,夏沐涼風冬聽雪。這里是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東溝村,在一幢幢青磚白墻的古樸民宿的裝點下,這座曾經交通閉塞、鮮有問津的小村落,搖身變為“網紅村”。
東溝村位于茅箭南部山區腹地,國土面積1.71萬畝,其中林地1.5萬畝、耕地118畝,轄2個村民小組,現有76戶、296人,“山多、地少、人稀”是該村基本村情。這樣一個小山村如何摘掉貧困帽子,實現鄉村振興?東溝村的答案是: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
東溝村離城區僅13公里,山多林密,森林覆蓋率達86%。近年來,依托生態旅游資源優勢,該村走出了一條以旅游產業為龍頭,實現生態環境改善、美麗鄉村建設、旅游經濟發展、農民精準脫貧協調共進的新路子。東溝村人氣漸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
“80后”王啟迪就是其中一員。2016年,她來到東溝村旅游,眼前生機勃勃的村莊、如詩如畫的風景讓她流連忘返,“這就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這是王啟迪對東溝村的第一印象。于是,她離開工作了13年的上海,毅然成為東溝村的“新村民”,租房屋、開民宿,起名“桃源人家”。
記者近日走進“桃源人家”民宿看到,這是一幢由農家小院改造而成的民宿,外觀清新而古樸,房間內簡約而溫馨。該民宿四面環山,眼下正值秋季,倚窗遠眺,漫山層林盡染,空曠怡人,鄉村美景盡收眼底。
與此同時,王啟迪還在鄉村里開起咖啡館,建起草木染、陶藝、貨棧等扶貧作坊,涵蓋了餐飲、住宿、鄉村文創、鄉村研學等多種業態。王啟迪表示,這不僅帶動了當地貧困戶村民就業,還能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親身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利用其自身民宿窗口和品牌優勢,王啟迪積極收購村民們自產的蜂蜜、羊肚菌、香菇、竹編等產品,將這些產品送到貨棧、“桃源人家”民宿微信平臺進行銷售,并帶領村民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線上銷售,拓寬農產品銷路。
民宿建起來了,旅游業發展起來了,村民們也富起來了。吳文琴是“桃源人家”民宿的一名員工。此前,吳文琴一家是東溝村的貧困戶家庭,丈夫在外打零工,沒有穩定收入;自己在家照顧兩個兒子,一家四口僅靠丈夫一人的收入維持生計。
吳文琴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今,自己每個月有3000元固定收入,丈夫在外打工每月能賺四五千元,再加上家里養了30箱蜂,這樣算下來,一家人年均收入可超10萬元。
“終于有存款了!”吳文琴一家目前已脫貧摘帽,有了較為穩定的收入。“以前沒錢給孩子買保險,現在給兩個孩子都買上了。希望四五年后能攢夠錢在十堰市區買套房。”她笑著說。
2019年,東溝村實現經濟總收入730余萬元,旅游接待量達40余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450余萬元,帶動周邊50余戶村民就業創業,90%農村勞動力吃上了“旅游飯”,摘掉了“貧困帽”。
“一到節假日,這里游客‘爆滿’,村里的停車場都快不夠用了。”眼看曾經的偏僻山村變成“網紅村”,王啟迪倍感欣慰。
盤活紅色文化資源,做強生態環境優勢,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新華網發 劉建維攝 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東溝村由回鄉創業人士開辦的草木染坊染出的布匹。
”東溝村黨支部書記張旭介紹,2019年全村實現經濟總收入730余萬元,旅游接待量達40余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450余萬元,帶動周邊50余戶村民就業創業,90%農村勞動力吃上了“旅游飯”,摘掉了“貧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