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23:07 來源:東南網
魁龍坊是連江古代文脈的起源地,承載連江最厚重的歷史記憶。10月27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連江縣人民政府、福建日報社東南網聯合主辦的第九屆“全國網絡媒體福建行”采風團走進魁龍坊。巷道交織間,滿滿古韻撲面而來。記者了解到,為讓魁龍坊風貌盡可能“守舊”,當地在厘清保護要素的基礎上,“留白、留綠、留舊、留文、留魂”的保護修復行動自2018年下半年全面展開,“兩街六巷一里一弄”的傳統空間格局,也被一點一滴描繪出來。
魁龍坊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既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也延續了地方特色,作為主角,坊內留存的明、清、民國時期歷史建筑共23座(含2座遷建古建筑),就被“擁”在這一條條街、巷、弄中。魁龍坊內的古建筑,整體延續了閩東古建筑派系傳統穿斗式結構的做法,形制上更顯高大,這種建筑體系大體量的存在,形成連江城關的一大特色。
除了街巷、房屋,水也是舊時民居繞不開的元素。在靠玉荷西路一側,一條長約180米的景觀水道早已將化龍街“擁”入懷中,卵石顆顆,流水叮咚。據了解,這是從連江的“母親河”敖江引水而來,活水入街,也增添了生態元素。
魁龍坊歷史文化街區將以“文教名宦文化集中地、明清古厝博物館、連江城市客廳”為定位,先期形成融居住、商業、教育、行政服務、文化博覽等復合功能于一體的老城發展示范區,為連江人帶來一處尋得見“祖根”、留得住“鄉愁”的地方。
昨日,經開物流園區的4宗住宅地塊出讓,其中1宗76畝的凈地流拍,其余3宗地塊最高溢價28%自2016年調控以來,鄭州的土拍市場已經降溫許多,“地王”“熔斷”很少出現,大多數地塊都以起始底價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