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14:06 來源:東方今報
近日,
一段“男子戴頭盔看房”的短視頻
出現在網絡平臺中。
視頻配文寫道:
“為保護個人信息,
戴著頭盔看房。 ”
事實上,如果在網上以“買房”搭配“頭盔”、“墨鏡”等詞匯進行搜索,類似的新聞畫面并不在少數。
不少購房者在走進售樓大廳后并不知道,自己正在被人臉識別系統“無感抓拍”。
而這樣的抓拍除了安全隱患外,還和購房者有著真金白銀的關系。
去年,重慶當地有媒體報道,國內排名前十的開發商在年底推出活動,只要購房者第一次到訪項目并當場下單(此前沒有被銷售中心的攝像頭拍到過),各種折扣綜合計算,最高可在購房時少花30萬元。
今年6月,也有媒體報道稱,家住寧波的宋先生決定在某樓盤買房,據銷售經理稱,因為宋先生的姐姐之前購買了同款樓盤,因此他可以享受“老帶新”返利兩萬元的優惠活動。
為了獲得這兩萬元的優惠,宋先生從去年7月開始一直按要求配合辦理手續,但銷售經理卻在今年6月告知他,“老帶新”優惠方案要求業主在備案一小時后到售樓處,但宋先生備案后不到一小時就到達了售樓處,有人臉識別的拍照為證,因此宋先生無法享受這次優惠。
為何售樓處要使用人臉識別?
房企之所以開始進入“看臉”模式,主要與其“分銷模式”有關。
據媒體此前報道,新樓盤上市,房企除了投入大量資金做營銷宣傳外,還會聯系各類賣房平臺中介作為“分銷渠道”。
舉個例子,如果購房者是看了房企的宣傳,自行前來買房,這種被稱為“自然到訪客戶”;如果是渠道中介帶客戶看房并成功簽約購買,這類被稱為“渠道客戶”,房企需要給中介一定的傭金。
但這樣的做法常常導致房企銷售與渠道中介產生“混戰”。小徐是某房企員工,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描述過這樣一個情況:
“客戶A與客戶B一同前往售樓處,銷售A接待了兩人,但只登記了客戶A的信息。但當客戶B再次上門時,是在中介B的帶領下。最終,客戶B和中介B完成購房交易。銷售A發現他曾接待過客戶B,因此銷售和中介很容易就‘這到底是誰的客戶’產生爭執。”
這也就解釋了上文中,為什么被中介承諾可以獲得價格優惠的購房者,在被人臉識別后,突然失去了福利。
而人臉識別的存在,其實就是為了幫助房企判斷購房者的類型、屬于誰的客戶,以及傭金應該發放給誰。
人臉識別技術不能濫用
“戴頭盔看房”的背后,更多的是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的現狀映射。
在未經消費者同意就“無感抓取”他人臉部照片涉嫌侵權,而數據一旦泄露危害極大。
我國《網絡安全法》和《民法典》中明確指出:“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法律要求信息收集者不僅要“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而且必須“經被收集者同意”。
同時,從今年10月1日起實施的新版《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也要求,在收集人臉、指紋等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前,應單獨向個人信息主體告知收集、使用個人生物識別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以及存儲時間等規則,并征得個人信息主體的明示同意。這表明,收集個人信息必須要滿足“單獨告知”及“取得明示同意”的雙重要求。
而就在11月20日,被稱為“人臉識別第一案”的郭兵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有限公司服務合同糾紛案一審宣判。
野生動物世界由原來的指紋識別入園,后改為要求消費者激活人臉識別,否則無法入園。案件的爭議焦點就在于對經營者處理消費者個人信息,尤其是指紋和人臉等個人生物識別信息行為的評價和規范問題。
這起案件最終判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刪除郭兵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征信息。同時特別申明“人臉識別技術不能濫用”原則。
這樣的結果實際上也意味著,當人們發現有單位或個人使用人臉識別設備且自己不愿意被識別,可以主動與對方溝通,要求其刪除與自己相關的個人信息數據。必要時完全可以通過訴訟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東方今報)
在知乎平臺上,據一個名為“優房售樓系統”的賬號發布的名為《“口罩”也封印不了優房算法人臉識別》文章稱:后來,在房地產項目的實際使用中,利用渠道風控對佩戴口罩的客戶進行識別,人臉識別效果有了明顯提升。
機動車所有人可通過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平臺或“交管12123”手機App申領機動車檢驗標志電子憑證。6月1日起,有關部門將對騎乘摩托車不佩戴安全頭盔、駕乘汽車不使用安全帶的交通違法行為加強執法處罰。
今年4月,公安部宣布在6月1日開啟“一盔一帶”行動(頭盔、安全帶),對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不佩戴安全頭盔的問題,要依法查糾。不購買使用超標電動自行車、嚴格遵守交通法規、盡可能佩戴頭盔……依然是每個騎電動自行車的人都應自覺做到的。
公安部要求,各地要穩妥推進“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6月1日起,執法處罰的范圍限定為騎乘摩托車不佩戴安全頭盔、駕乘汽車不使用安全帶的交通違法行為。對騎乘電動自行車不佩戴安全頭盔的行為,繼續開展宣傳引導工作,積極創造條件幫助群眾配備安全頭盔,提示有頭盔的群眾自覺佩戴頭盔,各地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實施依法查糾的時間,并注重人性化執法、理性執法、柔性執法,注重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統一。
也有不少商家,直接漲價有不少已經漲到了100元以上 在鄭州安徐莊摩配市場,幾家賣有頭盔的店主稱目前頭盔銷售不錯。在鄭州安徐莊摩配市場開店多年,做電池代理和電動車配件的王先生告訴記者,目前頭盔批發價是去年的兩倍,廠家也斷貨。
“這個實驗模擬了當電動車駕乘人員發生事故,頭部受到重擊后安全頭盔對人體的保護作用。王楊介紹,近年來發生的一些造成人員傷亡的交通事故,大多歸因于群眾沒有佩戴安全帶或安全頭盔。
戳下方視頻 看他騎電動車被汽車撞飛后 安全頭盔是怎么保住他的性命 ↓↓↓但幸好他帶了安全頭盔 頭部并無大礙 只是身上受了點輕微傷 一般頭盔主要分4種 “全盔”、“3/4盔”“半盔”、“上掀式盔”
更搞笑的是,警察蜀黍也皮了一下,把胡歌騎小摩托的視頻改編啦,快來瞅瞅這波“碰瓷”胡歌進行安全教育的神操作~然后重點來了,目測這位馮同學騎車的公路是高速公路,照片很快惹毛了交警蜀黍們,蜀黍對馮紹峰的這種情況表達了意見。
中新網11月27日電 據日媒報道,26日,日本眾議院進行了一場地震防災演練,所有議員一起佩戴折疊式的安全帽,眾議院議長大島理森表示此舉是“為了保持緊張感”。
今年4月開始實施的電動車新國標中提出,“建議騎行時佩戴頭盔”。據深圳交警部門消息,在2018年深圳涉摩電死亡者中,因頭部顱腦損傷致死的占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