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作為一種方便市民的交通工具,遍布城市大街小巷,它以經濟實用、方便快捷、操作簡易等特點,受到市民的青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鄭州市區電動車保有量超過200多萬輛。隨著電動車數量的不斷增加,闖紅燈、占道行駛、隨意變道、私自改裝等種種安全隱患層出不窮。與機動車爭道搶行,路口信號燈視而不見,亂停亂放阻礙通行……,電動車給交通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據鄭州市交警部門統計,鄭州市平均每天發生的電動車交通事故達130起,每天涉及電動車的交通事故占總量的近七成!《廣電全媒體關注:無處安放的電動車》大型報道活動今天啟動,FM103.2今天刊發系列報道第一篇——《電動車亂象掃描》。
亂象一:不顧一切向前沖
電動車的不文明駕駛行為每天都在上演。從小在學校我們都認真地背誦過 “紅燈停,綠燈行”。但是在鄭州街頭,騎著電動車闖紅燈的現象每天都在上演,開車的怕他,走路的行人怕他,自行車頂不過他,交警也抓不住,交通協管員吹哨他也不聽,揮旗他也不看,只要看車距離寬一點就跑,而且還習以為常了。
亂象二:速度與激情
今年5月22日晚,鄭州一名18歲的男孩在鄭東新區CBD商務內環騎改裝電動車飆車,不幸撞上一輛奧迪轎車的尾部,經搶救無效身亡。
電動自行車經過改裝,可以輕松提速,但是由于速度快、質量重、不易掌控,有很大的安全隱患。改裝沒有技術含量,只要是修電動車的店,基本上都能改裝,改裝價格少則幾十元、多則上萬元,一般都是改速度、外觀、剎車、制動、輪胎還有些外飾之類的。
亂象三:電動車,你的道在哪里?
亂上高架,是電動車主最讓人不喜歡的地方之一,不僅自身安全存在隱患,也將他人置于危險境地。
小電電在地面上也經常迷路。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騎著電動車的人似乎并沒有“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的概念。在鄭州,不少路段的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之間有欄桿隔離。但不少電動車駕駛人由于交通安全意識淡薄,貪圖方便,總愛從機動車道內行駛,時常引發交通事故。
電動車究竟該在行駛在哪兒呢?鄭州市交警五大隊民警楊華民認為,交通法已經規定電動自行車屬于非機動車,因此,它應該行駛在非機動車道。既沒有駕駛證又沒有號牌的摩的、超標的電動車,依然要行駛在非機動車道上。
亂象四:無處安放的電動車
記者走訪發現,電動車占據了人行道、地鐵口、施工路段,甚至攔住了生命通道。
在鄭州紫荊山地鐵站口,記者看到密密麻麻的兩排電動車停在人行道上,讓進出站的乘客通行困難。
在國貿360廣場前,幾百輛電動車占滿了人行道,來往的行人只好繞道而行。
在一些施工的路段,電動車也找不到自己的“歸宿”,停在了狹窄的輔道上,不僅影響了過往車輛,還干擾了路邊商鋪的正常經營。
鄭大二附院門前的非機動車道被電動車占據了三分之二,導致車輛在醫院門前堵成了一片。
亂象五:為充電,來織網
方便快捷、不受堵車困擾的電動自行車成了現在很多家庭的新“標配”,可電瓶需要每兩天充一次電,不少車主圖省事兒,選擇從家里接一跟電線出來。你扯一段,我拉一根,電線滿天飛,這讓小區居民很擔心。
鄭州市某小區的物業人員告訴記者,小區內私拉電線為車充電的現象確實很嚴重,他們想管卻很為難,因為沒有人聽。
按照規劃,今年年底前,鄭州所有小區都要建成充電棚。到時消防部門將會進行集中檢查,將對不合規定的小區管理責任單位和有關人員嚴肅處理。
11月14日8點10分左右,駐馬店市天中山大道和文明路交叉口一輛電動車突然起火,濃煙滾滾。
11月14日8點10分左右,駐馬店市天中山大道和文明路交叉口一輛電動車突然起火,濃煙滾滾。
電動車在充電時,要仔細檢查附近是否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以防電動車在起火時引燃附近的物品,造成更大的火災。電動車的充電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應控制在8小時之內,若是充電時間較長,熱量積蓄較多,導致電瓶發熱,極易引發火災。
電動車是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的交通工具,消防部門對近年來發生的電動車火災進行梳理發現,有95%發生在充電過程中,而亡人火災幾乎全部發生在充電時段。結合電動車火災特點,市消防部門建議,使用完電動車后,應停放在安全地點,不要停放在樓梯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處,不得占用消防車通道。
昨天凌晨,鄭州市工人路與隴海路交叉口一電動車棚內發生一起火災,10輛電動車、7輛自行車和一輛垃圾車被燒毀。10月27日凌晨1時58分,中原區消防大隊友愛路消防中隊接到報警稱,工人路與隴海路交叉口一電動車棚內發生火災。
電動車規范管理,新鄭先行。該政策推行一個多月,已有6000輛電動車上牌,新鄭市電動自行車登記備案時間截止到今年12月31日,今年年底前未辦理登記備案的電動車上路后將被扣留。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志強 實習生 牛靜芳 通訊員 石小雨 安陽湯陰縣城一男青年盜竊他人電動車后,為了順利推走自己的電動車,謊稱電動車被盜報假案,上演賊喊捉賊的鬧劇,不料被民警識破。
9月28日凌晨3點多,鄭州秦嶺路與航海路交叉口附近的茜城花園,小區29號樓前2單元旁的電動車突然著大火,火苗隨著大風瞬間竄起近3米高。
整治電動車上樓,“人攔”變鐵欄。電動車上樓充電,擠占電梯資源又存在安全隱患,近日,鄭州燕莊小區防止電動車上樓,試行樓洞口安裝柵欄。鐵柵欄只能允許行人通過,不影響嬰兒車和輪椅通過,而電動車卻無法通行。
這些被交警攔停的電動車駕駛人,有的是騎車在機動車道上行駛,有的是騎車闖了紅燈,還有的則是騎車違規載人。有市民質疑,交警部門應該把主要精力用于查處電動車闖紅燈、“黑摩的”非法載客以及瘋狂的渣土車上。
今天(9月13日)16:00左右,車友寧先生向河南交通廣播爆料:新鄭溱水路與倉城路向南30米 北向南,一輛黑色私家車撞擊電動車,電動車上一名女子和一歲多的孩子躺在地上,女子頭部流血,傷情不容樂觀,孩子頭部也受傷了,現場觸目驚心。
據知情人介紹,因為立法程序比較復雜,有很多程序要走,鄭州電動車管理辦法今年很可能無法出臺。同為省會城市,南昌的各類電動車達到了150多萬輛,許多管理難題與鄭州類似,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鄭州管理電動車的難處:
8月8日9時許,鄭州市公安局經開分局交管巡防大隊巡邏民警在經開第十五大街正常巡邏,巡邏至鴕鳥園北邊約1公里的位置時,民警看到一名中年女子吃力地推著一輛電動車在路邊緩慢行走。
8月1日凌晨,一名“五進宮”的慣偷在又一次下手偷盜電瓶后,被金水路派出所的巡邏民警逮個正著。經過突審,該男子名叫胡某克,22歲,原陽縣祝樓鄉人,經審訊,胡某克對偷盜電動車電瓶一事供認不諱。
8月1日凌晨,一名“五進宮”的慣偷在又一次下手偷盜電瓶后,被金水路派出所的巡邏民警逮個正著。經過突審,該男子名叫胡某克,22歲,原陽縣祝樓鄉人,經審訊,胡某克對偷盜電動車電瓶一事供認不諱。